打造全国先行区——对浙江发展信息经济的思考
20.03.2015 14:07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
信息经济,以其创新集成性、关联带动性、集约节约性和成长无限性,打破了“边际效益递减”和“增长的极限”这两条传统经济形态的铁律,因而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加快发展信息经济,把浙江打造成为全国信息经济发展的先行区,既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之举,又是优化经济结构与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的关键之策,也是破解资源要素瓶颈、化解国际经济波动影响、实现稳增长惠民生长远目标的迫切之需。
浙江打造全国信息经济发展先行区,具有良好的基础:
从生产能力来说,2014年电子信息百强榜,我省13家企业入围,居全国第三,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也位居全国前列,企业信息化水平近年来也取得长足进步。由此可见,相关生产能力的日益强大,为我省信息经济加快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与客观条件。
从消费能力来说,信息消费特别是网络消费已成为浙江城镇居民消费的新亮点,2014年网络零售高速增长,2005年浙江城镇居民人均网络消费支出仅4.8元,2013年人均网络消费支出已达343元,呈几何级数递增。相关消费能力的不断释放,为我省信息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与巨大需求。
从创新能力来说,浙江企业创新设计水平节节登高,浙江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GDP的比重,在全国的位次由2000年的第17位上升到目前的第6位,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5位。相关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为我省信息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劲拉动与内生动力。
当然,我们也必须客观认识到浙江不足的一面:信息经济领域中的全要素生产率不够高,特别是高端装备不足,信息消费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信息技术自主研发特别是基础研究的差距……这些都是浙江信息经济前行道路上必须克服的困难。
浙江打造信息经济先行区,要充分发挥现有基础与优势,瞄准前沿高地,加快壮大产业规模与能级,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环节实现率先突破。
发展信息经济,必须创新体制机制。这是确保浙江信息经济走在前列的关键要件。要用改革的办法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建立完善高效的投入机制、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科学协调的管理制度。要打破行业进入壁垒,促进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和企业公平竞争,增强信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针对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强化政府在制度建设、规划引导和政策调控等方面的职能。
信息经济说到底是创新型经济。必须强化创新基础,提高创新层次,鼓励多元发展,加快推进关键核心信息技术和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实现信息产业集聚发展。要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信息经济是典型的民生经济,既服务于民生改善,又来源于民生需求。要以重大示范应用为先导,带动信息经济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规模化发展。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培育发展新型业态,提升信息经济的有效供给水平,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
打造信息经济发展先行区,建议实施以“二三四发展模式”为核心的战略举措,即“二条主路径,三个侧重点,四套组合拳”。
“二条主路径”,是指“信息化”和“经济化”这“二化”为主的信息经济发展路径。信息经济化,实际上是狭义上的信息经济;经济信息化,就是我们常讲的“两化融合”。信息经济不是“孤单无助”的新经济形态,越要发展信息经济,越是需要先进工业的支撑与互动。割裂与传统经济或者其他经济形态的联系,信息经济也不能独善其身。
对重点领域和相应突破口的选择,既要看现有条件,又要看未来趋势。“三个侧重点”,就是指互联网、电子商务、信息消费这三大方面。实现这三大重点领域的跨越发展,才能以点带面地带动浙江信息经济的整体大发展。
“四套组合拳”,指“打好市场与政府组合拳、打好技术与应用组合拳、打好产业与社会组合拳、打好改革与法治组合拳”。简言之,就是让市场与政府“两只手”交相辉映,让技术成果与市场应用相辅相成,让产业转型升级与社会发展环境互利共赢,让改革创新与法治规范携手共进。如是拳拳生风、招招致胜,浙江打造全国信息经济发展先行区应当可期。
来源:浙江日报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
20.03.2015 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