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代表谈浙江思路:“断舍离”破旧 “新基因”革新
中新网杭州6月16日电 (记者 方堃 实习生 张煜欢)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行动,2017年以来,“十万企业上云”在浙江大地全面铺开。
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开幕 张茵 摄
浙江政府对这场行动寄予了厚望——新增十万企业上云,增数百亿利润。该行动不仅被列为2017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还被时任浙江省省长车俊“点赞”:“看准了,又决定了,必须大力推进,实现目标。”
从改革开放初期“百样生意挑两肩,一副糖担十八变”的民营经济雏形,到现在成为以全国1%的土地、产出全国6%GDP的壮大经济体,在这片10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不缺乏“勇立潮头谱新篇”的活力之举。
当下的浙江,两化融合、信息经济、“互联网+”“标准化+”已经成为浙江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基因”,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占GDP比重达8.4%,三次产业结构已经实现了从“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跨越。
在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期间,来自各领域的浙江省党代会代表从各自职业、视角出发,向中新网记者描述了一个“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
干在实处:“断舍离”三招提质增效
产能过剩犹如一颗“毒瘤”,成为当前中国经济最迫切需要医治的病症。为了“治病”,浙江下了“壮士断腕”的决心——每年牺牲掉1个百分点的GDP增速,精准打好“断、舍、离”三招“倒逼拳”,换取产业调整空间。
2015年,浙江南方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因经营管理不善、资金链断裂严重资不抵债等问题而向当地法院提出破产申请。此后,通过所在开发区引进两家上市公司租赁其业务,协助企业重组复工等方式,2016年1至10月企业已实现产值15.31亿元(人民币,下同),利税271万元。
在浙江省党代会代表、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金如看来,这是近年来浙江处置“僵尸企业”去产能的典型案例,同时也是法治化“破僵”的实践探索。
“150天关停半山钢铁基地,1.2万人分流安置,无一人到省市政府上访,无一起到集团公司恶性闹访,无一起安全事故发生。”浙江省党代会代表、浙江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盛辉表示,浙江“破僵”主要对象为民企,但同时也没有忽略国企“破僵”,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就是浙江国企推进供给侧改革的一个突出例子。
浙江省党代会代表、浙江省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洪庆华告诉记者,纳入处置工作范围的“僵尸企业”不一定都是问题企业,有些企业还拥有品牌、技术等优质资源,只是因某些原因陷入困境,但还有望复苏,“不能把传统的‘僵尸’概念与浙江处置的‘僵尸企业’同等看待。”
结合实际,浙江对“僵尸企业”进行分类有序处置,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2016年,浙江共处置555家“僵尸企业”,淘汰改造2000家企业落后产能。
从总体上看,浙江是当今中国少数初尝经济转型实质成效的区域之一。这背后,藏着浙江智慧——不以GDP论英雄,主动把换挡期看成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期。
浙江省党代会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宗庆后(右)参与讨论 张茵 摄
以“断、舍、离”三招“倒逼拳”为形、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为核,使浙江经济“顺利突围”。两化融合、信息经济、“互联网+”、“标准化+”……这些浙江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基因”,让浙江传统制造业在面临成本上升、互联网等新业态冲击时,多了几份从容和不迫。
“当前,处于产业链条低端、单纯依靠低成本优势高速增长的‘黄金年代’已经过去,‘两化’融合成为传统制造企业跳出低价竞争开拓市场蓝海的不二选择。”浙江省党代会代表、康奈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郑莱莉如是告诉记者。
“两化”融合该如何融?在实践中,康奈集团率中国鞋业之先,构建了康奈“云店”新模式,以“渠道扩展+商品体验提升+客户服务增进”引领未来,并延伸到鞋品规模定制新兴业务。
“我们早早开展脚型数据研究,利用网络协同技术,设计规模化定制云平台,提升鞋款的舒适合脚性,解决‘工业化批量生产’和‘个性化量脚定制’的行业技术瓶颈问题。”郑莱莉表示,康奈还与第三方大数据研究机构合作,深入开展行业标杆和竞品大数据的研究分析,指导业务精细化运营,探索推进电商发展新模式。
在渠道为王转入内容为王的时代,几乎所有的传统企业都遭到了挫折。作为渠道为王时代企业成功的极致案例,杭州娃哈哈集团面临的冲击虽大,但“两化”融合的进程非常之快。
“日前我们已召开了传感技术研究院的最后一次筹备会,后面我们将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营。”浙江省党代会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宗庆后透露:“这次我们汇集了3名院士及国内这个行业的大部分顶尖专家,同时还有美国、以色列、加拿大等国大学的专家参与,今后必将对浙江的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浙江,如娃哈哈、康奈等站在“互联网+”风口,乘风起舞的企业不胜枚举,一大批传统企业借助信息化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生产方式,以关键技术创新和应用模式创新为引领,全面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三次产业的融合创新。
据悉,近年来该省信息化和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攀升,信息化发展指数达95.89,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第三、各省区第一。
浙江省党代会代表、康奈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郑莱莉接受记者采访 张茵 摄
勇立潮头:“上云行动”构建信息化
“制造大省”浙江加速走向“智造大省”的路途中,云计算成为革新的最大动能。
2017年4月,浙江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浙江省“企业上云”行动计划(2017)》(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计划今年新增10万企业上云,建设“云上浙江”,打造“数据强省”。
“所谓的云,本质意义就是公共服务。所以今年我们主要推动的是企业上公用云。”洪庆华告诉记者,云计算被认为是IT领域的第三次浪潮,“企业上云”将有力地加快“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落地推进。
据悉,在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号召下,浙江各地的“上云行动”正如火如荼。杭州市将“企业上云”行动纳入信息经济“一号工程”;宁波市制定出台《“企业上云”实施方案》;2017“企业上云”培训班、“万企集中上云”工作部署会等在浙江大地落地开花……
康奈集团是浙江最早尝到“云”甜头的企业之一。“2016年,我们充分运用了云计算等IT技术,实现了生产排程到车间制造的信息化管理,减少停工待料,通过电子看板实时关注生产进度,排查工序异常。”郑莱莉表示,“企业上云”实现了财务费用控制体系的精细化管理;BI的精准数据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记者了解到,“十万企业上云”背后隐含的逻辑是:云就是基础设施,企业就像采购水和电一样,去采购云服务。三年前,浙江就启动了云工程与云服务产业的培育,并指出各级政府要带头购买云服务。
政策的导向作用,让地方政府、教育、医疗、金融机构、国企都开始考虑“上云”的方案,直接带动大笔订单。目前,已有不少浙企从上云中享受到技术红利。位于杭州下沙的中策橡胶集团,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成功提高良品率3%-5%。九阳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将系统部署到云端,避免成本上涨30%-50%。
“浙江实际上是走了一条自己独特的‘两化’融合之路,也就是以工厂物联网的生产端切入,上云的管理端切入,这两个切入来推动传统产业的‘两化’融合。我们把智能制造比喻成一个很远的目标,但我们要一步步朝着这个目标去走。”洪庆华如是说。(完) 【徐施宏】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