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光:以不变人性应万变 以千变思维应万变
中新网浙江新闻9月20日电(徐瀚文 王迎)“未来的互联网思维要抓住‘整、借、学、变’四字,即整合资源、借势借力、改变观念,以及以不变人性应万变,以千变思维应万变。”19日,浙江网新创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省社院兼职教授张旭光在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展开的2017年民建企业家培训班上表示,“互联网+”时代,人们要有新的创新思维。
起源于日本的二维码在中国发展如火如荼,微信红包的普及进一步推动交易无现金化……在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国家计划和配套措施,促进在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来,创新已经成为中国技术发展,企业转型和行业崛起的关键要素之一。
而实现创新的关键,在张旭光看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专业知识储备、社会关系资源和既有成就地位,而是内在的思维能力。张旭光解释道:“创新思维是质疑思维、假设推理思维、探究思维等多种思维发展的综合,是主动独创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创造型思维过程。”
那么,创新思维如何培养?张旭光认为,创新思维表现在对机会的先知先觉,而抓住机会除了拥有看向未来的视野,还需要把握科技与文化的联系。他强调道:“科技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应该有文化做支撑。文化的力量是一种原动力,文化就是我们的人性。”
据张旭光介绍,从前工业化发展造就机器大规模批量生产,也带来了劳动等多方面的异化。然而随着科技进步,较大数量的定制被允许,人们希望展现个性的人性需求被唤醒,进而出现了柔性制造、3D打印和个性化定制等制造模式,这是人性的“回归”,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机会。
对此,张旭光呼吁企业家在创新过程中,要将“无中生有”、以人为本的互联网精神与独具匠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进行协调与融合,基于此形成资源整合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是一种新的竞争力,代表着共享、协同与融合。企业家应在不拘泥于当前资源条件下,做好产品,整合不同的资源,追寻机会并创造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张旭光在课上为民建的学员解读凯文·凯利的《失控》与老子的《道德经》,并通过两本中外名作的对比分析得出,两者都在阐释关于“无中生有,系统生长,生生不息”的“生态”。在如此的“互联网+”生态下,张旭光建议企业家们应认知人性,连接人性,合理的利用人性,通过产品或服务间的关联营销,不断创新与用户的交互点。
“整合资源、借势借力、改变观念的方法并不罕见,但企业家们要转变思维,能够意识到并主动按照方法展开行动。”最后,张旭光表示,在未来的“互联网++”环境中,要把握“以不变人性应万变,以千变思维应万变”的思维。(完) 【徐施宏】来源:中新网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