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底数 精准施策 衢州市全面打响消除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攻坚战(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
摸清底数 精准施策
衢州市全面打响消除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攻坚战
衢州市扶贫办
(2015年4月10日)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26县加快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加快“摘帽”进程和“年内基本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贫困现象”这一目标任务,迅速统一思想,积极组织发动,深入调查摸底,精心精准施策,强化落实责任,全面打响消除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攻坚战。
一、领导重视,行动迅速
衢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召开市委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并在市委六届七次全会上对“消除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工作作出全面部署。2月2日,市委书记陈新主持召开欠发达地区“摘帽”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要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扎实推进欠发达县“摘帽”工程,想方设法加快贫困人口脱贫,力争消除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市、县两级迅速建立了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消除农村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工作领导小组。据不完全统计,从1月12日至3月26日间,仅市委书记陈新、市委副书记江汛波等市领导先后9次在不同的会议、场合上就加快“摘帽”进程、“消除4600元”工作,听取情况汇报,研究具体的措施和方案。县(市、区)党政“一把手”各至少一次以上参加了会议或座谈。在2015年春节前,全市各地全部召开了由县(市、区)分管领导主持的“消除4600元”工作动员会、调查核实培训会。开化县委书记鲍秀英、龙游县委书记方健忠、柯城区委书记祝晓农等领导还就低收入农户调查核实、帮扶对策等问题亲自开展专题调研,为“消除4600元”工作进行现场把脉指导。为加强对全市面上工作的指导与推动,进一步明确各级的目标任务、工作职责,形成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基本消除农村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将“消除4600元”工作纳入2015年市委、市政府对县(市、区)工作目标考核内容。目前正在筹备召开全市消除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工作推进会,会上将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一份“消除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工作责任书”。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从而在全市上下建立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党委领导、政府主抓、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扶贫工作部门牵头协调、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扶贫工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夯实基础,核准对象
围绕“找准、核实”,我市各级对“消除4600元”工作的关键性基础工作,即对年人均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的调查核实工作投入了大量精力。全省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数据采集和录入工作会议这后,针对衢州各地实际,市扶贫办搞好低收入户调查核实工作提出了“五个找出”的指导性意见,即:一 要 找出 低收入农户中人均纯收入5500元以下的对象; 二要找出 5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中4600元以下的对象; 三要找出 46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中已低保户和非低保对象(即); 四要找出 非低保对象中可以纳入“低保扩面”对象和下一步需要采取其它措施帮扶对象(扶贫对象); 五要找出 扶贫对象中致贫原因和适合的帮扶措施。通过市、县、乡三级近三个月的共同努力,查清全市5500元以下的低收入户64710户、144582人;46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40994户、89179人,其中已纳入低保对象的有26085户、44078人;年内需通过“低保扩面”和其它帮扶措施帮助增收的对象有14909户、45101人。从面上情况看,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及早部署动员。1月初,市农办在全省最早赴省农办对接有关政策,及时将省农办预先核定给我市的10.7万人低收入人数按统计部门提供的各县(市、区)低收入农户监测比例分解到各地。春节前,各县(市、区)都召开了消除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工作专题会议,开展了低收入农户调查核实业务培训。各乡镇(街道)也相应制定了专项工作计划,对任务、人员、时间及工作要求作出了具体安排。二是登门入户调查。各乡镇(街道)克服春节前时间紧、任务重等诸多困难,组织全体乡镇干部、农村工作指导员,对全市2013年扶贫数据库内的18万户低收入农户进行逐一登门入户进行调查访问,认真填写调查表。市、县两级扶贫部门对调查核实工作予以全程跟踪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改进。通过调查核实,各县(市、区)进一步摸清了4600元以下低收入人群分布、数量、生存状况、贫困成因帮扶需求等方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分门别类,建档立卡,充实完善扶贫信息系统数据库。三是严格审核把关。在核查过程中,市、县(市、区)农办、民政、残联等部门密切配合,对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中的低保户、重度残疾人等对象的情况进行再复核,力求全面客观地掌握了解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收入及保障水平状况。开化县还专门成立县级调查核实工作指导组,对乡镇上报的数据进行技术分析和现场核实。事先明文告知:对瞒报、虚报的,要对乡镇主要领导实行问责。各乡镇数据上报后,各县(市、区)又专门对数据进行了查验复核。再经各县(市、区)领导审核签字、加盖当地农办公章后,报市农办汇总。市农办又重新对各地上报的数据进行现场抽检复查,力求数据精准,做到不瞒报、不漏报。四是工作有机衔接。各地对不同对象的致贫成因及帮扶需求都予以了高度关注。通过乡镇及农办(扶贫办)、民政等部门的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及时地将调查对象按“已纳入低保的对象”、“拟纳入低保的对象”与“拟采取其他措施帮扶的对象”三大群体予以区分厘清,为精准帮扶,因户施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有效地避免“为了调查”而“调查”,使调查核实工作的落脚点落在精准帮扶上。
三、围绕精准,落实举措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认真做好基本消除农村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从市级层面,我们要求各地因地制宜,重点实施好、落实好“产业定向帮扶、异地搬迁帮扶、‘低保’兜底帮扶、‘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社会救助帮扶”等五大帮扶举措。一是产业定向帮扶。重点是着眼于增强“造血”功能,对有一定的劳动力、自身具有发展愿望且有一定能力的家庭,在依托当地优势资源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中,采取针对性政策措施、技术措施,定向发力。如动员和组织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结对低收入农户,通过以强扶弱的合作形式,帮助低收入农户有效增收。下达全市1万人(次)的低收入农户培训任务,强力扶贫资金互助会和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确保有贷款需求的低收入农户在授信范围内根据生产经营安排随贷随还;新增低收入农户小额贷款达到1亿元以上、贷款总额达到5亿元以上。二是异地搬迁帮扶。今年力争实现异地搬迁1.4万人。三是“低保”兜底帮扶。在全市实有的14909户45101人的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中筛选出拟新纳入低保的对象及人数,实施“低保扩面工程”。四是扶贫结对帮扶。目前这项工作正在由市、县组织部门牵头,农办(扶贫办)、民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开展县、乡机关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工作,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制度,对不能纳入低保范围的其他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进行“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做到农户不脱贫,干部不脱钩。五是社会救助帮扶。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向低保边缘户和困难低收入家庭覆盖,缩小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广泛动员企业、爱心人士、社会志愿者等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完善协同帮扶机制,丰富扶贫帮困形式。目前,市扶贫办与衢州阳光保险分公司已达成合作协议,“阳光少年成长行动”将于4月中旬正式启动,第一批60名农村贫困家庭的小学将受到“一对一”每年每人不少于2000元的资助。由市扶贫办与市交通电台合作,旨在弘扬扶贫助困正能量的“扶贫在路上”专题节目已顺利开播;《衢州晚报》特色板块“空中菜场”已单独为低收入农户开设了农产品销售专栏,春节期间,不少低收入农户尝到了“销得快”、“价格好”的甜头。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开展“1017”扶贫日活动,组织好“名企领办创业创收基地”、公众参与“微扶贫”等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加快“摘帽”、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
从各县(市、区)工作进展情况来看,总体呈现出热情高涨,行动迅速,各具特色的态势。龙游县迅速展开了“常委分片包干,百名局长联百村、千名干部结千户”专项行动;柯城区启动了以“百个机关单位结对百家低收入农户、百个农业企业结对百家低收入农户、百个来料加工经纪人结对百家低收入农户、百个公益岗位解决百名就业、百个低保扩面指标托底”为内容的“五百工程”;开化县实施了“1234扶贫行动”;常山县着手实施了“百村奔富美 万户保增收”工程,提出十大帮扶措施,其中,积极吸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引入合作帮扶机制,复制推广“土地折价入股”、“现金持股”等农民“抱团增收”模式,吸纳低收入农户参股入股,实现多元化增收创收。
今天会议之后,我们将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习总书记关于“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的要求和“抓紧、抓实、抓到位”三大工作着力点,以及会上章主任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凝神聚力,细化方案,优化服务,强化各项工作举措的落实,为完成“摘帽”争先进位,基本消除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工作任务作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