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倪妈妈”:11年默默守护52个特殊“孩子”

14.11.2019  09:52

  中新网台州11月13日电(记者 范宇斌)11年来,帮助近百名残疾人从生活不能自理,到基本可以自己吃饭、上厕所、跟陌生人聊天。这一转变源自于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海门街道育才工疗站负责人倪桂勇自2008年来的默默奉献,如今,她也成了工疗站52名残疾人共同的“倪妈妈”。

  谈及当年创办残疾人之家的初衷,倪桂勇说,11年前,她时任育才社区主任,在辖区居民家中走访期间,总会不经意间看到一些令人难过的场景。

  “小丁当时只有24岁,患有智力残疾,生活也不能自理,爸妈离婚了,跟爷爷一起生活,爷爷出去后,就把他一个人关在家里,每天要尿裤子。”“小周跟小丁的情况类似,妈妈哑巴兼精神残疾,爸爸智力残疾,爸妈一出去,也是把她关在家里,她每天把自来水放出来,把衣服搞湿。”倪桂勇说。

  倪桂勇看到社区里有不少患有智力、身体残疾的孩子,家庭条件普遍较差,她就想把残疾人接到社区来,由社区照顾,让家长们有更多的时间出去工作赚钱。于是,她上门去做家长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把孩子送到社区来。

  2008年1月8日,育才社区工疗站正式启动。第一个月政府部门并不知道这件事,工友中餐开支也由倪桂勇自己掏腰包,饭由她老公烧,而她老公身体并不好。从第二个月开始,椒江区残联给每位工友适当的中餐补贴。

  社区本身有很多工作要做,把工友们接到社区来谁去照顾他们呢?其实在接进来之前,倪桂勇就想到了要给他们找一份手工活做,让他们既坐得住,又有康复锻炼机会。

  于是,她就到处去找能够提供手工活的工厂,先后找了穿珠子、装502胶水盖子、套美工刀等这些简易的手工活。厂家把料发过来,做好了之后,每隔一段时间上门收一次,再给工友们相应的工资。

  11年来,倪桂勇一直照顾她的“孩子们”,帮助他们学习成长。

  据了解,52名工友绝大多数智力都有残疾,他们的智力相当于几岁的孩子,其中18名患有精神残疾,发起病来会摔东西、打人。有一次还打伤了倪桂勇,让她疼了整整三个月。但倪桂勇没有放弃,11年来,她用一颗仁爱、平等之心对待每一位残疾人,帮助他们成长进步。

  倪桂勇说,这些“孩子们”比幼儿园的小朋友还难教,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导后,他们渐渐都好起来了,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了,患有精神残疾的发病率也慢慢减少了,他们在这里交到了很多朋友,有些下班后还舍不得离开。

  残疾人每周一至周五到社区来上班,上班时间为早上8点到下午5点,由家长负责接送。每天上午的工作任务是做些穿珠子、装502胶水盖子、套美工刀等这些简易的手工活,中午午休过后,倪桂勇考虑到他们做了一上午手工活有些无聊、厌倦了,便设置了语文、数学、音乐等课程,教他们背唐诗、数数、唱歌、跳舞等,使得残疾人们在工疗站一天的生活更有意义。

  “工疗站的工作需要特别的耐心、爱心。”倪佳勇说,除了吃饭时间,她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这些残疾人身上,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娱乐康复、音疗服务等,根据每个人情况的不同,做不同的康复项目。经过一段时间接触,渐渐了解了他们的性格,这些“大孩子”也喜欢跟她在一起。

  2018年起,倪桂勇在工疗站里实施了流动红旗和小组长制,为残疾人评优。倪桂勇还经常组织他们搞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每个月举办一次集体生日,每年组织一次春游、开展一次体检,父亲节、母亲节、全国助残日、国际助残日等组织活动,并邀请家长们一起参加。

  11年的付出,终于收获了回报。看着孩子们渐渐成长、生活基本会自理,“倪妈妈”心里乐开了花。

  如今,在工疗站的残疾人们认真工作、快乐生活,精神状态得到了很大改变,也减轻了单个家庭的负担。

  33岁的小张在这里已经10年了,智力残疾的她刚来的时候连生活都无法自理,但现在,她不仅能够熟练地干活,还担任起了小组长协助工作人员进行管理。

  17岁的小阮是最小的工疗员,他患有严重的自闭症。在这里一段时间后,他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在这里教到了许多好朋友,也可以主动的跟陌生人聊天了。

  “我每天都会给他们布置家庭作业,下午回家后背唐诗,帮父母扫地、洗衣服,父母们都非常配合,每天都会给我发孩子们在家完成作业的小视频。现在这些孩子们会背8首唐诗了,很多字都认识了,会唱好几首歌了,一些简单的舞蹈学了几个下午就会了。”倪桂勇说。

  “看着孩子们慢慢变好,所有一切都是值得的。”在倪桂勇看来,“有时遇到心烦事的时候,看看他们,跟他们待在一起说说话,开开玩笑,便不觉得心烦了。未来,只要他们还需要我,我就会一直做下去,一直照顾他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