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杭州”试验田桐庐重构守信拼图

24.06.2015  13:51

                                           

                         

  “信用杭州”建设试图从双线突围。
  一方面,杭州正在积极申报国家信用建设示范城市创建试点;而另一方面,于杭州13个区县(市)中,西郊桐庐被选中为“信用杭州”区县(市)建设唯一试点区域,并已试行10个月之久。
  就像在现有社会体系上再构一个具备重要参考价值的体系一样,这项试点工作并不轻松。在前期信用信息归集目录的梳理中,已经涉及市场监管、国税、地税、国土、住建、环保、公安等21个部门, 桐庐县发改局金融信用科科长余勇刚表示,“协调会都开了多次了,还要不停地跑部门对接相关工作,可以说,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工作。
  而紧跟桐庐之后,是其他12个区县(市)期待以此为改革样本,成为杭州申报国家信用建设示范城市的一块拼图,尽管这项庞大的工程尚未完全向公众呈现,但目标框架已经搭建,“通过搭建政府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立起覆盖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社会信用体系总体框架和运行机制。

   梳理繁杂目录
  似乎从来没有一个基层政府,去系统梳理过法人和自然人沉淀的信用信息。
  余勇刚他们大概花了3 个多月的时间,才从21 个部门梳理出75 类574 项法人和自然人的信用信息目录,归集出基信息和奖励处罚信息708786 条,以市场监管局为例,就包括企业基本信息、个体户基本信息、工商行政处罚信息等7
  类共49 项。
  
   设定三级权限
  在余勇刚的电脑上,已经可以查询桐庐县属地大部分法人和自然人的信用信息。
  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着和他一致的权限。从“桐庐县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目前等级划分设定来看,分为自然人信用查询、法人信用查询和部门应用三类,也就是说,信息系统被规范建立起来之后,不是谁想怎么查,就能怎么查。
  这种等级的设定,与此前杭州市发改委编制的《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信息分类等级管理目录(2014年)》条文相吻合——信用信息分为三种等级:社会公开类(A类)信息、授权查询类(B类)信息和部门共享类(C类)信息。
  按此地方性信用信息分类等级管理目录,三种不同等级的权限,也对应着三种不同的查询渠道——通过政务网向政府部门开通公共信用信息的查询功能;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众开通A类公共信用信息的公示和查询服务;通过市民卡服务网点、公共服务窗口等专门服务网点向社会公众开通A类和B类公共信用信息的授权查询和打印服务。
  
   管住负面清单
  5月21日,桐庐当地新闻网站桐庐新闻网刊发《我县首批公共信用负面清单发布》一文,内容直指于当地试点的信用建设,并称要“限制自然人、法人行为任性。
  文中表述称,“首批公共信用负面清单以行政处罚为主,今后还将增加供水、供电、供气等公用事业领域以及公共道德领域信用负面清单。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在行政审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招标投标、政府采购、证照核发、专项扶持资金发放、荣誉评审等活动中,查询使用信用信息,实施信用分类监管。
  余勇刚表示,比如企业偷排偷税,甚至个人酒驾,都会被记入信用记录,你想想,和你做生意,你这个人是酒驾被刑拘过的,那肯定找一个没犯过法的合作伙伴比较好。
  另一方面,在同一平台上呈现法人和自然人的所有信用信息,也能把各个部门所掌握的信用信息对称起来,“像以前,有些企业在这个部门拿奖,而在地税国税偷税漏税,就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也闹出了不少笑话。
  不过,对这种负面清单的记录在案,也是有一定期限的,桐庐此次设定了5年的时间,“我们建立负面清单,主要是为了建设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而不是为难谁,5年的时间,对一个人、一家企业来说,也足够时间改正了。
  
   平台首现红榜
  与管住“任性”的负面清单相对应的,桐庐此次信用体系试点建设,将出现“加分”的红榜。
  这项工作的主导者,是同样重任在身的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该局工作人员周群表示,我们在梳理一批企业的获奖名单,5年10年的都给它录入在册,越早越好,为什么这么做?一家企业存活越久,拿的荣誉越多,说明这家企业的信用就越好。
  这种在制度上“一反一正”的设计,某种程度而言,在平台上就清晰地拉开了法人、自然人各自之间的信用等级,如同一种明示的等级划分,“差的有显示,好的同样有显示,一目了然。
  
   评判权交与公众
  尽管信用平台是由官方主导和设定,但包括余勇刚他们在内,并不会对法人和自然人的信用信息,出具评判性的报告。
  也就是说,桐庐县发改局所做的事情,就是呈现整个县城、各个法人自然人完整的信用信息现实情况,而不会直接帮助用户作出判断,“我们只负责将各部门、各机构的信用数据进行汇集整合,形成信用记录,具体的评价、评级等将由各部门自身根据信用记录评判或是由第三方专业信用评级机构评定。
  这样的做法,直接避免了桐庐在此轮信用建设试点中,作为改革者又充当裁判员的身份,“后续我们将不断完善相应制度建设,如查询办法、异议处理等,同时加快推进平台应用,推动职能部门审批事项事前监管转向事中事后监管,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不过,这种在县城区域的信用建设试点,已在当地被寄予厚望。桐庐县农村合作银行董事长胡红群表示,这个体系一旦运行起来,对当地的信贷市场肯定是个利好,所有人、所有企业的公共信用记录都可以查询,不像以前,各个部门之间都是孤立的,所掌握的信用信息,也是不公开和透明的。
  而在另一方面,桐庐所汇集整合的信用信息,也将向杭州市层面逐级报送,“我们把桐庐试点的信用信息上报,以后各个城区也会上报,这样,就能在杭州甚至整个浙江、长三角形成一个完整的信用建设平台,为建设诚信社会作一个铺垫”。截至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信用建设示范城市的杭州,“信用杭州”平台已经实时归集了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市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公安、市场监管等27家政府部门83类800多项15亿多条的法人和自然人信用信息,这其中就包括,来自基层政府桐庐从繁至简的信用体系改革试点信息。
  似乎从来没有一个基层政府,去系统梳理过法人和自然人沉淀的信用信息。
  余勇刚他们大概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才从21个部门梳理出75类574项法人和自然人的信用信息目录,归集出基本信息和奖励处罚信息708786条,以市场监管局为例,就包括企业基本信息、个体户基本信息、工商行政处罚信息等7类共49项。
  “这就好像一个平台需要基本要素一样,你一定要先把这些信息归集到平台上来,”余勇刚指着即将对政府职能部门开放的桐庐县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说,“比如说,要查一个企业、一个人的信用好不好,首先在这个平台上,要有他的‘户口’在。
  但事实上,这项梳理工作并不顺利,甚至在对法人的梳理过程中,还出现了“掉数”的事儿——以桐庐目前27026家法人企业为例,实际上输入到信用平台的,只有九成左右,“这个数据是由杭州市工商局提供的,至于为什么会落下一成多的企业,我们还在与市平台和市工商局进一步核查当中。
  看着是简单的数据打包给予或者说复制,事实上,这种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等,由来已久,而余勇刚他们要做的,就是尽快在最短时间补齐这种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差。(本站编辑 赵恬恬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