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中高速的关键
12.05.2015 10:36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
之所以说是领跑好态势,不是因为浙江经济增速高,比较一季度沿海省市中,比浙江GDP增速高的就有天津、福建、江苏三省市。领跑好态势的含金量,表现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浙江经济增速依然保持了去年一季度以来的持续回升,可谓是逆势上扬。
弄清楚浙江为何会保持连续四个季度稳步上升态势,对于保持浙江经济中长期持续增长意义重大。
惯常,我们观察需求端投资、消费、出口变化,来寻找提振经济的办法。出口下滑拓市场,投资不行拉投资,消费不振促消费。这是在数量型增长阶段典型的调控思维和手段。但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发展,这种危机调整式的凯恩斯思维,已颇难生效。消费有其稳定性,出口高速增长的情景更是明日黄花,唯一能奏效的就是通过政府引导性投资托底,带动社会投资,实现经济回升。但这一手段运用,又面临产能过剩背景下有吸引力的投资项目不多和政府性投资资金来源有限这两大困难。
那是不是说,面对高度市场化背景下的经济下行压力,政府保增长只能无为而治了呢?
显然不是,至少在从旧常态向新常态过渡的阶段不是。换个思维从供给端来看,经济增长源泉来自三方面:一是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二是劳动参与率提高。三是就业人口变化率提高。我们根据近年来浙江数据测算出的结果是,劳动参与率提高对经济增长拉动幅度较小(不到一个百分点),就业人口变化率随着近年来外来人口进入我省的速度明显放缓和老龄化加速,对经济拉动作用已是负向。唯一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的,就是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
事实上,这几年浙江通过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浙商回归、“四换三名”、市场主体升级、创新驱动、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七大产业培育等一系列转型升级组合拳,倒逼企业加快适应形势变化,正向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我们看到,互联网+、信息化+、技术+……这各种“+”不仅加出了新模式、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更使得经济效率明显提高。
这可以大部分解释,为什么在全国各地投资基本稳定、消费增长回落、出口不振的同样背景下,浙江经济增速逆全国趋势持续回升的动因。
透析原因,方能看清规律;看清规律,就可主动作为。应该看到,在“三期叠加”背景下,浙江经济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良好势头的关键,就是要把市场调节和地区调控的着眼点放到激发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上来。做到这一点,三条路径仍需探索:
第一条路径,创业创新之路。浙江发展经验证明,增长动力来自边际革命,来自民间力量。找准切入点,强化供给端调控政策,营造创业创新生态,鼓励支持企业加速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消费、新金融、新智造,加速变为新企业、提供新服务、建设新城市,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根本路径。杭州的梦想小镇就是这一路径的生动案例。
第二条路径,制度改革之路。创新需要新思维,更需要新制度支持。虽然改革本身不能直接提高生产效率,但能降低制度性成本,改变激励约束,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提高区域发展制度性效益。浙江无论是“四张清单一张网”、还是“4+6”改革的制度性创新,或是基层“自创”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改革经验,都提高了区域发展的制度性效率。这是市场化背景下,政府调控经济“必须为,坚决为”的选项。那些发展创新中突出的制度性矛盾,只能通过制度供给创新的手段实现。
第三条路径,开放竞争之路。经济效率提升的动力来自竞争,竞争最佳手段就是开放。今天的开放,已今非昔比。立体交通网络加密加速以及移动互联让“世界变得更小”,全球化持续深化、投资贸易制度趋同让“世界变得更像”,发展中地区不断加速、地区竞合加剧让“世界变得更平”。新时期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和自由贸易区建设,让中国站在世界前沿。世界发展中心加速向中国靠近,中国经济也在加速靠近世界。要在这样的激烈竞争环境中保持中高速,浙江必须占据全球经济的中高端,实现手段只有一条“全面开放”——产业开放、人才开放、平台开放,去参与竞争、充分竞争。
来源:浙江日报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
12.05.2015 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