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政府发布保护发展指导意见 传统村落:活态传承留乡愁
浙江在线8月10日讯(浙江日报记者方臻子通讯员冉茂翔 )粉墙黛瓦曲巷,小桥流水人家,吾心安处即故乡。“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两年前,浙江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形象描绘“诗画江南”美好蓝图。怎样在新型城镇化大潮中“见人、见物、见生活”地保护好传统村落,为现代人留下一方安放乡愁的心灵阁楼?浙江再次探索创新——记者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了解到,省政府日前发布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
记者发现,这份为浙江未来留住乡愁的“顶层设计”贯穿着协调发展的辩证思维,活态传承、居敬行简等新提法直面村落保护中的现实短板,亮点频现。近日,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对《指导意见》进行解读。
登记造册一村一档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已经成为一项国家战略。”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12年以来,国家层面建立了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先后公布了三批共2555个中国传统村落。几年来,浙江已累计调查登记传统村落1300余个,先后有3批共176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占中国传统村落总数的6.89%,总量在云南、贵州之后,居全国第三。每个村获得中央财政300万元资金支持,总计5亿多元。可以说,我省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从总体来看,我省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还存在机制不够健全、政策不够完善、范围不够全面、载体不够有效、方法不够科学等一系列问题,保护工作的刚度、力度和进度都亟待加强。”这位负责人说。
《指导意见》为我省传统村落保护定下了总体目标——全面摸清我省传统村落保有现状,完整记录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加快建立健全有利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各项机制。力争2017年年底前,全省列入国家、省和地方名录的传统村落数量分别达到400个、1000个和2000个以上。同时,每年选择100个左右传统村落开展重点保护,打造“两美”浙江建设样板。
顺其自然以人为本
怎样让村落“见人、见物、见生活”?怎样让村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同时,如何避免保护发展模式的简单化、单一化,避免“千篇一律、千村一面”?怎样合理发挥传统村落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强保护?怎样发挥村民主体作用,保证村民的知情权、话语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村民权益?
为破解这些难题,《指导意见》提出“5项基本原则”:整体保护,活态传承;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居敬行简,最少干预;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政府主导,村民自主。
其中,活态传承、居敬行简的新提法内涵相当丰富。活态传承要求坚持村落空间、历史和价值完整性的有机统一,做到村落结构肌理保护与山水格局保护并重,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重,生产生活环境保护与生产生活方式保护并重,力求见人、见物、见生活。这就鲜明摒弃了人造盆景式的“传统村落”,把人的生活置于保护的题中之义。
而居敬行简则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尊重传统,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不搞大拆大建,防止嫁接杜撰,为自然“种绿”,为村落“留白”。
“《指导意见》的出台,旨在解决三个方面问题:一是解决保护的紧迫性问题,抓紧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县分级保护名录,将全省现存为数不多的传统村落尽可能列入保护名录;二是解决发展的必要性问题,即每年选择部分传统村落开展重点保护,使其具备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基本的防灾安全保障、基本的保护管理机制,同步增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综合能力;三是解决机制的有效性问题,即要为传统村落实现有效保护发展创造良好的组织领导、工作推进、政策保障、技术支撑、人才培育等各项机制。”该负责人说。
划出红线精准施策
《指导意见》提出了5个方面的行动任务:全面普查建档行动、分级名录保护行动、规划设计全覆盖行动、风貌保护提升行动及特色产业培育行动。这当中创新的亮点颇丰。
在全面普查建档方面,省住建厅将牵头建立全省传统村落管理信息平台。这一平台,将录入调查数据和村落档案信息,为全省传统村落的研究、保护和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建立省、市、县各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形成从国家到县一级不同层面的分级名录保护机制。与分级名录保护同步建立的,是一整套传统村落名录警示和退出机制。也就是说,对违反保护要求或因保护工作不力造成传统文化遗产资源破坏的,要提出警告并进行通报批评;对在开发活动过程中造成传统建筑、选址和格局、历史风貌破坏性影响的,要发出濒危警示,并取消名录认定和项目支持,情节严重的还将依法查处。将严格执行传统村落迁并规定,严禁迁并国家级传统村落,因重大原因确需迁并的其他传统村落,须经省级有关部门同意并按规定报备。
在加强传统建筑保护方面,《指导意见》对于愿意放弃传统建筑住房而选择在传统村落保护区域外建房安置的农户,鼓励通过村集体收回、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调剂等方式进行以旧换新或产权置换,坚决制止就地拆除、盲目改造等破坏性行为。同时,为切实防止因传统村落内农户拆旧建新破坏村落整体风貌,《指导意见》要求省每年单列下达的农民建房专项新增用地计划指标,各地要重点保障传统村落中无房户、危房户、住房困难户等农户异地搬迁建房用地需求。对利用山坡地且不占用耕地的,还可适当放宽宅基地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在实施特色产业培育行动方面,《指导意见》提出充分发挥传统村落资源禀赋独特优势,大力扶持发展特色产业,结合实施传统建筑改造利用项目,尤其是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技术,推动形成“互联网+传统村落”的发展态势,不断提高村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着力激发传统村落的生机与活力。
扫码分享到手机
(本文来源:浙江日报 责任编辑:王卫)版权声明
凡注有衢州日报、衢州晚报、掌上衢州或衢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独家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为"衢报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