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依靠社会组织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怎么让行业协会、研究会、促进会“出力”
在杭州,有5700多家社会组织,其中不少属行业协会,比如,丝绸行业协会、IT行业协会、工程车驾驶员协会、中国茶都品牌促进会等。如何发挥这些社会组织的社会治理功能,是一个宏大的课题,杭州在这方面已有了生动的实践。
工程车驾驶员协会:
运输车事故死亡数下降10.5%
无论是司机还是行人,最害怕的恐怕就是工程车了,它们速度飞快,事故频发,抛撒渣土等现象更是司空见惯,如何治理让人头疼。
安监、公安、城管、交通、建委等部门“会诊”开出一方“新帖”:借力行业协会,让商品混凝土行业协会和工程车驾驶员协会参与安全生产管理,“疗效”还不错。
2014年,商品混凝土行业协会和工程车驾驶员协会新增会员1452个,安全培训2.53万次,发放资料4.6万余份,协助处罚企业33家、车辆2366辆次。去年1-10月,包括萧山和余杭在内,城区涉及工程运输车交通事故共造成34人死亡,同比下降10.5%。
除借力社会组织力量治理外,杭州在经济发展上也让社会组织“出力”。从2007年开始,杭州就开始培育发展美食、茶楼、疗休养、演艺、化妆、保健、女装、婴童、运动休闲、工艺美术十大特色行业,并成立相应社会组织。
“四界联动”构建社会参与路径
社会组织如何参与社会治理?2008年,杭州率先提出社会复合主体概念,提出了党政界、知识界、行业(企业)界、媒体界“四界联动”,充分发挥各界优势,构建社会参与的路径,并出台了《关于培育和发展社会复合主体的若干意见》,产生了杭商研究会、丝绸女装战略联盟、中国茶都品牌促进会、文化娱乐品牌促进会等复合组织。
以丝绸行业协会为例,丝绸是杭州品牌,丝绸行业协会和丝绸文化中心搭建了“世界丝绸网”平台,并借助该平台发布行业资讯、政策法规、流行趋势及丝绸文化等,打上了杭州的城市标签,使杭州丝绸文化和品牌远播重洋,一些“老外”慕名而来。目前,丝绸行业协会已逐步形成了具有行业自治能力和社会治理实力的行业型社会组织,曾被民政部门评为5A级社会组织。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吴静 编辑: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