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有所依”照进现实 杭州最“老”街道走出养老新路

13.03.2015  22:43
  • 蒋雯院长在给老人擦嘴 陈铖/摄

  • 张奶奶吃完午饭在房间内休息 陈铖/摄

  • 老人在阳台边晒太阳 陈铖/摄

  • 饭后,老人们在水池边洗碗 陈铖/摄

  • 沈爷爷(左)在和护工聊天 陈铖/摄

  • 今天曲奶奶的午饭很丰盛,儿子来看她,带了她爱吃的菜 陈铖/摄

  •    浙江在线3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丁波 陈铖 编辑/王霄瑜)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14次提及了“养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严重,如何养老也变成了一个公共问题。如何能让老人安享晚年,这可能是中国每一个城市都无法回避的难题。

      杭州市下城区湖滨街道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29%,面临着最严峻的老龄化困境,街道在摸索中,为老人们寻求着“老有所依”。

      养老是个大工程

      一个温暖的下午,当湖滨街道养老院的其他老人都坐在外面晒太阳时,83岁的张奶奶正在房间默默地理着抽屉,谁和她说话都不理。“她经常这样生闷气”,院长蒋雯说道,作为这家养老院的院长,她对院里所有老人的脾气及生活习惯都一清二楚。

      张奶奶的房间不大,里面紧挨着放了四张床,她住其中之一。她将在这家养老院里度过晚年。

      在来这里之前,张奶奶有个十多平米的公租房,但因为邻居太多,她常用不上厨房。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唯一的女儿定居安徽又无法及时照顾,于是就将她送到了这家养老院。

      规模不大的养老院里住了30位老人。他们中,有些是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有些不愿和子女同住,自愿搬过来。有的老人能够生活自理,有的完全需要依赖护工的照顾。

      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故事、因为不同的原因来到这个院子,也以不同的心态应付着接下来的日子。但无论以哪种状态生活,他们剩下的时光都能用两个字来概括“养老”。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14次提及了“养老”。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养老不再是一个老年人和子女之间的问题,而是成为时代命题,考验着每一个年轻、年迈的个体。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最新统计公报,截至2013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而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杭州提前迎来老龄化

      杭州市的老龄化比全国要高出近5个百分点,根据当地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9.3%。在杭州市内,湖滨街道的户籍老龄化人口比重高达29%。养老服务成为湖滨街道很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除了全面覆盖居民社会保险外,杭州市还招募助老员,大力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涵盖了老人生活所需要的各项服务,如家政、理发、食品、餐饮、修理、洗衣等,同时在社区里建立老年食堂,并提供送餐上门的服务。

      此外,湖滨街道还开展“智慧养老”呼叫服务活动。为老年人安装助老呼叫器,据统计,截止目前为70周岁以上独居、孤寡、空巢老人和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预登记手机呼叫器3313个。社区也以孤寡、残疾、高龄、独居、重病等困难特殊群体为重点,建立帮扶对象。

      这些服务都是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部分,也是杭州市“9046”养老格局中的“90”。剩余还有6%的人享受政府补贴,购买居家养老服务,4%失能和半失能的人则入住到机构中。

      当然,也有像张奶奶这样,由自己或子女购买养老院的服务。养老不再是一个家庭的事情,而成为一项需要社会合力完成的浩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