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暖途,有他们默默付出

30.01.2019  19:01

春节临近,记者走进保障铁路春运的关键岗位,体验一线员工的辛劳

浙江日报  记者 夏丹 张帆 李丹超 通讯员 蒋雨鸥

杭州火车东站迎来春运大潮。

编者按:流动的中国年味日浓。每一个为梦想打拼的异乡人,内心都有声音在呼喊,那就是故乡的召唤。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有票没票,回家过年!拼搏有多用力,归心就有多热切!也许,这就是今天春运的全部意义。无论顺流逆流,它承载了对团圆的渴望,喷发着民族生生不息的家文化的磁力。

曾经,一票难求,回家路漫漫。如今,高铁四通八达,“拉近了”故乡。我们回家的路畅了,回家的心也亮了。

有一种幸福,叫人在暖途。这份舒畅背后多少人在默默地付出?这份归心又饱含多少热望?年前,本报记者走进车站,登上列车,感受这场大流动背后那些人的坚守,听风尘仆仆的还乡人讲打拼的故事,也在属于自己的旅程中感受着春运的变迁与温情。

他们,是进站口里朝你微笑的检票员,是驾驶室里带你一路飞驰的高铁司机,是浙江最大的4S店里,为列车做维护保养的维修工。为了保证回家之路的畅通,他们在你不曾留意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他们是春运路程中最可爱的人。

张德净在人脸识别通道口执勤。本报记者董旭明 摄

东站进站口:

人脸识别上岗 春运少见长龙

旅客朋友们请这边通过,身份证先拿出来”“后面的旅客请排成两队”“前面的窗口也能通过,请往前面走几步”……1月25日上午9时35分,杭州东站又迎来一小波客流高峰,正在北进站口26号人脸识别通道口执勤的张德净也随之忙碌起来。

今年春运,杭州东站首次启用人脸识别设备,不少旅客正在适应中,因此车站在每个人脸识别通道口都配备了工作人员进行有序引导。“真是便捷多了!你看,快的话两秒一个人。”工作间隙,张德净扭头对我们说。

这新鲜玩意儿,我们其实已经提前体验过了。春运开始前不久,我们去桐乡出差,刚好赶上杭州东站新启用人脸识别,身份证往机器上一放,瞬时听到滴的一声,顺利通过,又快又方便。不像从前,需要缓缓通过弯了几道弯的隔离栏,才能走到实名制验证通道口,将火车票、身份证一并交给工作人员查验。

因工作关系频繁乘高铁出差,我们深知从取票到上车整个流程中,实名制验票这个环节耗时最久。“我们感觉,单这一个环节,人脸识别就能比平常节省5到10分钟,更别说春运、十一长假这样的客流高峰。”我们向张德净求证。

看来你们还真是铁路常客,确实是这样。2015年底我从高速检票口岗位转到实名制验证通道口。我们人工验票最快也要3到4秒,但旅客用多长时间排到我这里真不好说。”张德净说,其实她最怕旅客排队,一看到旅客排长队,额头上直冒汗。去年春运期间,同样是在北进站口,有一天客流高峰时队伍一直排到了马路上。“但是没办法,每一张票、证都必须认真核对。像去年春运最高峰的一天,杭州东站4个进站口22个实名制验证通道口共核对了24.9万张票,也就是每个通道口平均1.1万多张票,都是肉眼一一看过来的。

这一切,在今年杭州东站南北进站口启用人脸识别后大为改观。“从1月21日春运开始到今天,南北进站口还没有出现排长龙的现象。节前客流高峰结束后,东西进站口也将陆续装上人脸识别设备,这样到返程高峰时,旅客们的整体感受会更好。”张德净说。

上午10时过后,一波客流高峰结束,张德净稍微能放松一下。这时,她看到手机上有丈夫的未接来电,急忙回拨过去,“宝宝怎么啦?”电话刚接通,张德净就急切地问。好在那边要说的是其他事情,她因紧张而紧绷的脸庞马上舒展开来。

原来,她才13个多月大的宝宝前几天发烧了,这几天虽退热了,但还在咳嗽流涕。“两个多月大时得过一次肺炎,所以只要他一咳嗽我就很担心……我们这个岗位很特殊,像我今天早上8时报到,一直要到明天早上8时下班,每三天轮一次,也就是说一年有120个晚上不在家,无法照顾宝宝。”说起这些时,她的眉头皱了皱,透出一点忧虑。

请问火车站里面有吃的吗?”一位上了年纪的阿姨走过来问。“有的,中餐西餐南北风味都有。” 张德净笑着回答阿姨。

谢谢你啊,姑娘。”阿姨对张德净道谢后迅速通过。看着阿姨的背影,张德净心里的甜漾到了脸上。“现在旅客素质越来越高了。从前排长龙,旅客常因焦急生抱怨,如今向我们道谢的人多起来了。其实,我们和大家想的一样,就是大家都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回家团圆。

这只是张德净无数繁忙日子的一个片段。每个工作日他们的步行数都在2.5万步左右,每个工作日意味着他们将一夜无法陪伴家中爱人稚子。看着张德净认真工作的样子,我们心头掠过一丝愧疚。曾几何时,因为排队太久,我们也曾向他们抱怨,如今方知他们的艰辛与不易。今年返乡的你们,看到他们也请给一个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