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活·倒作画·民族风——非遗文化大餐添别样年味儿

14.02.2016  09:20

  新春佳节到,非遗来捧场。春节期间,浙江多地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的非遗表演和展示,让广大市民一饱眼福和口福。

  在浙江省东阳湖溪镇政府前广场上,来自东阳市非遗中心的“出门侬”、“农家作场”、“药铺”、“灯彩”、“内家什活”、“香花意食”以及“东阳道情表演舞台”等七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集聚一堂,唤起了人们对于“赶集”的记忆。

  “吃食儿”是一大特色。中国人过年最讲究的就是“”,既要吃得有特色、有滋味,也要通过吃讨个来年好彩头。温州市的非遗项目“瓯菜烹饪技艺”就瞄准了“舌尖上的中国年”。

  “传统年糕做法加的是桂花,我们瓯菜的蜜汁果味年糕则是把果味融入原材料中。”为了体现“舌尖上的中国年”,“瓯菜烹饪技艺”传承人周雄在温州大学现场搭设灶台,一边请瓯菜厨师示范、一边讲解如何烧出最有温州特色的年夜饭。“木瓜烩鱼肚”、“甘蔗大闸蟹”、“瓯香炸鸡”等十余道扎根传统又融合了时尚元素的瓯菜,激发了不少现场“学艺者”对团圆饭的“创作欲”。

  有关春节的艺术创作异彩纷呈。每年春节,温州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王锦荣都会赶制一组应景的米塑作品喜迎春节。不过今年,“米塑王”却拿出他另一绝技,创作了一组“七猴闹春”的倒作画。

  “一幅画可以正着倒着看,变成两幅不同寓意的画。”王锦荣介绍,这组“七猴闹春”从一个月前就开始构思创作,平时这种倒作画,多以单个头像人物居多,像这种整幅可正反欣赏的绘画作品比较少见。细细端详,画中猴、人、花、鸟及细节处,不仅笔法简洁、线条流畅,而且表情生动、寓意丰富。

  而在浙江丽水,浓浓“畲族风”弥漫整个中国年。作为浙江省级非遗名录的非遗项目,畲族彩带编织技艺是景宁畲族姑娘在六七岁时通过母亲的“口传心授”获得的手艺。

  农历新年,寓意吉祥的畲族彩带被作为新年礼物分发到游客手中,色泽鲜艳的畲族彩带即便作为现代服装的搭配装饰也毫不突兀。

  此外,畲歌对唱、畲族功夫、花鼓戏、大漈罐制作技艺、山哈酒制作技艺、畲族银饰制作技艺等多个非遗项目“你方唱罢我登场”。特意从杭州赶来参加过大年活动的刘希明看到竹竿舞和木鼓表演忍不住上前一起欢歌雀舞。他说,“年味儿”对都市人来说越来越陌生,“在非遗活动中,不仅重温了儿时过春节的热闹光景,也感受到了妙趣横生的别样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