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佛教戒律:律宗思想文化论坛在终南山召开

12.04.2017  22:59
聚焦佛教戒律:律宗思想文化论坛在终南山召开 - 佛教在线
来源: www.jzfjw.cn

律宗思想文化论坛主要嘉宾合影(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禅宗祖庭少林寺方丈永信大和尚发言(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副会长、国际佛教禅修学会会长法宝法师发言(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本如大和尚与陕西师范大学吴言生教授在论坛上交流(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2017年3月25日,由陕西省佛教协会、律宗祖庭净业寺联合主办的《律宗思想文化论坛》在陕西终南山净业寺召开。论坛正值本如法师荣膺律宗祖庭终南山净业寺首任方丈,藉此殊胜因缘,海内外高僧大德、佛教界专家学者,及社会贤达济济一堂,就佛教戒律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在四个小时高水准的研讨中,与会高僧及学者围绕律宗思想文化的现代意义、弘扬律宗文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等话题发表了见解,论坛以其务实、真诚、高效等特点,给与会嘉宾及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禅宗祖庭少林寺方丈永信大和尚,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台湾灵鹫山世界宗教博物馆创办人心道法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专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温金玉,台湾十方禅林方丈首愚法师,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副会长、国际佛教禅修学会会长法宝法师,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所前所长王亚荣,闽南佛学院副院长法源法师,西北大学佛教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李利安,前凤凰卫视主持人,锦麟媒体创办人杨锦麟,台湾前“内务部”部长廖正豪,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所所长李继武,陕西白马招觉院方丈如孝法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终南山研究中心主任段新龙出席论坛,并做重点发言。论坛由陕西师范大学佛教所所长吴言生教授主持。

吴言生教授首先转达了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陕西省佛教协会会长、大慈恩寺方丈增勤法师对大家的问候和致谢。吴言生教授指出,“戒”是佛法的基础,三学的共基,道宣大师开创的南山律宗,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佛教。戒律对于佛教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家能够聆听到各位高僧大德、专家学者的观点,是极为殊胜的因缘。

本场论坛共有十五名高僧大德、专家学者、社会贤达发表见解。凤编摘录论坛发言人主要观点,以飨网友。

永信大和尚:少林寺慧光律师与南山律因缘甚深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少林寺方丈永信大和尚在论坛发言中说::历史上长安和洛阳的因缘很深。白马寺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第一:第一个和尚在这里出家;第一个和尚在这里受戒。少林寺的慧光律师,著有《四分律疏》,为佛教界广为认可和传诵,是四分律的先驱者,是南山律的雏型。道宣法师开创的南山律,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创立的。近年少林寺举办过律学研讨会,并一直在传戒。希望净业寺今后也多多开坛传戒,振兴南山律宗,引领好风气,更好地利益社会,利益众生。

法宝法师:解决人类危机只有一个途径——佛陀的教诲

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副会长法宝法师谈到:两千五百年以来,我们的饮食、衣着上都有所变化,而恒定不变的是律。我自己多年来在世界各地,通过亲身体验,给大家带来一个消息,今天,国际社会一致认同,要想解决人类的各种危机,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佛陀的教诲。佛陀的戒律,对根治现代社会各种痼疾、促进世界和平、让人类更加幸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他表示,随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中国佛教将发挥出领袖和表率作用,为构建人类和平作出卓越的贡献。

法源法师:戒律是正法久住的保障

闽南佛学院副院长法源法师在论坛发言中说:从律学律宗的角度谈戒律对于佛法体系的重要性。第一,戒律是正法久住的保障。佛法是否能够久住世间就看戒律是否存在,戒律是佛法的寿命。第二,戒是僧团管理的准则。僧者清净意,和合意。是否能够和合共住,就看是否能够持戒。佛制戒律,祖立清规。以戒为主,以清规为辅。时代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制度。第三,戒律是个人修行解脱的基石。无戒之定是邪定,无戒之慧是狂慧。一开始接触戒律时可能会有抵触情绪,但一旦纳法于心,和它融为一体时,就会发现原来戒律是禅修入门手册,会生起无限的喜悦与自在。佛陀之法是从大解脱出发,只是众生的习性使其觉得束缚罢了。

心道法师:修行时滑手机要警觉,打坐时内心的手机也要关掉

台湾灵鹫山世界宗教博物馆创办人心道法师主要谈了三点:第一,从整个佛教来说,不管大乘小乘,没有戒律不成僧团。戒守得好,僧团就非常和合。第二,佛教平常修止观,现在成了滑手机,时间被手机上的信息碎片化。这需要引起警觉。打坐时要关掉手机,不但要关掉外在的手机,内心的手机也要关掉。戒就是禅定,就是生活禅。要在生活里面修成点点滴滴的定力和禅心。第三,三学的关系。戒让我们生活有原则,回到因果法则;定让我们安宁,心回到空性;慧让我们自在,产生无我的效应。

首愚法师:净业寺,净化了业力,净化了贪嗔痴,当下就能成就

台湾十方禅林创办人首愚法师说:“自净其意”,就是戒体,让自己清净解脱。戒相是“诸恶莫作”,是不侵犯别人;戒用是“众善奉行”,广利有情。清净了就解脱了。净业寺,净化了业力,净化了贪嗔痴,当下就能成就。因此,七佛通戒偈是修行的下手处。持戒,不仅仅是诸恶莫作,还要众善奉行,还要普度众生,这是是大乘菩萨的菩萨行。

如孝法师:如果世间没有“律”,就是野蛮社会

白马招觉院方丈如孝法师观点:如果世间没有律,就是野蛮的社会。律是社会精神的显现。人类对律的追求,是生命的根本。佛陀无上的智慧,才能建立圣教。圣教安住不仅仅是为了佛教,更是为了人类的和平与福祉。

温金玉:道宣法师对中国佛教发展贡献巨大

中国人民大学宗教与佛教理论研究所温金玉教认为:终南山上话律宗,净业寺里忆宣公。中国佛教律宗祖庭更准确的名字是南山宗。佛之所以要制戒,是出于四正勤的目的:已生恶令除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长,已生善令增长。道宣把种子归结于戒体,提出了戒体种子说,合于唯识学的转识成智、转染成净的宗旨,可谓孤明独发。温教授还指出,今天仅仅把道宣法师看成是律宗的祖师,与道宣大师对整个佛教的贡献还远不相称。道宣法师融通了儒道释三教,建构了僧格的标准,建立了信仰化导机制,对中国佛教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利安:佛教三学中对律的研究最弱,实践最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