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性法师谈坚定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核心提示 :8月8日至10日,由四川省委统战部、四川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办的高规格研讨会“中华文化与佛教”在成都举办,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发来贺信。研讨会上,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成都文殊院方丈宗性法师发表主旨演讲。宗性法师表示,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3月27日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讲话当中涉及佛教的内容,是对佛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他认为,中国佛教的历史就是一部佛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历史,要坚定佛教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路的信念。以下为宗性法师演讲节选:
在8月8日至10日于成都召开的“中华文化与佛教”研讨会上,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成都文殊院方丈宗性法师发表主旨演讲。(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妙传)
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推进 西藏 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会议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西藏工作,必须坚持党的治藏方略,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习近平 主席今年6月在接受班禅大师的拜见时指出:积极促进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都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包括藏传佛教在内的佛教事业的关心和重视。今天,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主导召开这样一个经验分享、交流的会议,是非常及时、十分重要的。在此,我谨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向此次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支持和帮助佛教事业健康发展的各位领导和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
盛夏酷暑,荷塘飘香,因缘殊胜,法喜无量。此时此刻,我们来自全国三大语系的佛教同仁和饱学的专家学者相聚成都,在这里相互交流和学习,我本人能参与这样的盛会,感到非常荣幸。下面,我就佛教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路的思考谈一些不成熟的体会。
中国佛教的历史就是一部佛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历史。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公元前后经"一路一带"开始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其后又相继传入我国广大藏区和云南上座部佛教地区。佛教初期在中原的传播,特别强调因果报应,跟中国原有的善积庆余思想相通。
佛教徒学习中国方术,以便更加广泛的弘传佛教思想。特别是魏晋时期玄学流行,佛经翻译家即用老庄学说中的概念、词汇来比喻佛家经典中的名词,形成别具一格的“格义佛教”。东晋以后,长期战乱,佛教在中国有了广泛的传播,在民间的信仰日益广泛和深入。
佛教在中国经过四、五百年的流传,到隋唐后达到了鼎盛,并传播到日本、朝鲜,又在那里产生了新的流派。宋之后,中国佛教各宗派之间、儒释道三学之间融合程度更进一步加深,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支柱。
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3月27日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讲话中指出:“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习主席的这一论断便是对佛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在8月8日至10日于成都召开的“中华文化与佛教”研讨会上,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宗性法师发表主旨演讲。(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妙传)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佛教以其圆融无碍的精神与时俱进积极融入社会。为适应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在众多祖师大德悲心愿力的感召下,在佛教四众弟子精进的实践中,“人间佛教”逐渐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旋律。“人间佛教”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也是佛教“ 庄严 国土、利乐有情”精神最生动的体现,更是回归佛陀思想本怀的必然要求。
赵朴老在1983年提出应提倡和推行人间佛教的思想,他认为人间佛教的基本内容包括五戒、十善、四摄、六度等自利利他的广大行愿,“提倡人间佛教的思想,就是要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人群,就会自觉地以实现人间净土为己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崇高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理应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强大的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文化繁荣工作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就藏传佛教而言,自1959年藏传佛教民主改革开始, 藏传佛教界便不断在探索如何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藏传佛教通过寺庙民主改革, 废除了封建特权, 恢复了佛教畅行平等的夙愿,初步走上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
通过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藏传佛教建立起寺庙民主管理秩序,增强了藏传佛教教职人员和信众爱国爱教意识。通过寺院教育改革和活佛转世制度的规范化,有效促进了传统藏传佛教仪轨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五十多年的实践证明,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藏传佛教发展的历史选择,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选择。
中国三大语系佛教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优秀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藏传佛教在今后的发展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如何对待现代社会文明,这也是三大语系佛教共同的使命和担当。未来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处理好佛教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
中国三大语系佛教和四众弟子应该充分认识包括中国佛教在内的传统文化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践行“人间佛教”思想,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广修六度四摄以利益人群,自觉地以建设人间净土为己任,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佛弟子要勇于担当历史使命,努力传承佛教文化,弘扬佛教文化,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发挥应有作用。充分挖掘弘扬佛教文化宝藏中适应时代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内容,为公民道德建设作出新贡献,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正能量,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慈悲无我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