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高起点上新发展 为省市大局做更大贡献
法国赛诺菲和民生药业合资合作签约仪式
高新园区医疗器械细分结构图
生物医药高新园区一期鸟瞰图
贝达药业国家“千人计划”团队
雄厚的研发力量
民生药业高效液相实验室
胡庆余堂整体迁扩建项目鸟瞰图
生物医药高新园区一隅
贝达药业是中国靶向药物治疗领域的引领者,公司董事长丁列明办公室的案前,挂着一幅字,上书“济世为怀”四个饱蘸浓墨的大字。
济世利民是苍生大医最朴素的情怀,就像中国文化数千年绵延传承一样,医药的仁者之风从未改变。在今天,他们可以是研制医药“两弹一星”的功勋贝达药业;也可以是第一批“中华老字号”企业民生制药;他们可以是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疫苗专家”诺华天元;他们更可以是专注研发、不断为尖端医疗设备国产化提供核心支持的行业“隐形冠军”科汀光学。
他们,是站在人类健康第一线守护的卫士,也是中国新经济时代划破天际线的“转型之光”。在余杭这片创业创新的热土上,政府的扶持培育和市场的轮动集聚相互交织,空间储备和产业现状等多重效应叠加,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生态逐渐明晰并呈现出越来越大的竞争优势。
紧扣国际医药产业转移和国家审批制度改革两大机遇,向着长三角最大、最有影响力的现代医疗设备产业基地迈进,经过前期细致筹备,12月22日,全省医疗设备与工业信息工程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暨浙江余杭生物医药高新园区建设正式启动。
浙江余杭生物医药高新园区在哪里?
浙江余杭生物医药高新园区地处长三角都市圈中心地带,位于杭州市八城区之一的余杭区区政府所在地——临平城区,是杭州面向国际都市上海的桥头堡,周边依山傍水,生态环境优良。
凭借优越的产业、区位、空间、人才、平台以及政策优势,2014年1月,浙江省唯一的一块“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牌子落户在了这里。浙江余杭生物医药高新园区总规划面积20.76平方公里,东至余杭区界,南至北沙路,西至东湖北路,北至京杭大运河,一期启动区规划面积为10.33平方公里。
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医疗器械和药品一样,未来都将在全球范围内保持较高需求增长,其中前者的增速更快。2013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为抢抓机遇,精准发力,浙江余杭生物医药高新园区“借力”上海市改革研究院,对生物医药高新区产业规划进行新的调整,明确了医疗器械和创新药物两大产业发展方向,计划利用五年时间将其打造长三角最大、最有影响力的现代医疗设备产业基地。
在产值规模上,到2020年,实现产值200亿元,其中医疗器械占60%-70%,培育一批1亿元企业和10亿元企业。
在行业选择上,医疗器械设备领域重点发展网络化、智能化医疗设备,突出可穿戴式医疗设备、大型检测治疗设备、智慧医疗和基因诊断;创新药物领域重点突出创新化学制剂、治疗性生物药,但不排斥其他非重点领域。
在开发时序上,近期重点引进医疗器械企业,同时通过鼓励既有制药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引进研发性制药企业,储备新药项目。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昔日创业团队华丽转身
贝达药业是浙江余杭生物医药高新园区的龙头企业,在中国生物医药领域,被称为“创新药第一块牌子”。贝达研发世界第三例、中国第一例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凯美纳”的故事,被业界列为传奇故事广为传播。
国产新药“凯美纳”改写西方垄断史。在“凯美纳”上市之前,国内广大的肺癌患者治疗用的靶向抗癌药全部依赖进口产品,价格十分昂贵,每片约550-660元,每天一片,每月需要16500-19800元,一般病人都难以承受。我国每年新发病例在50万人以上,但是能用上这类药物的病人不到3万。凯美纳的研发成功改变我国肺癌患者用药依赖国外进口的现状。由于其价格较低,极大地降低我国肺癌患者的药费支出,提高生存率。
2003年,毕业于美国阿肯色大学的医学博士丁列明和耶鲁大学博士后王印祥等3人,带着刚刚完成化学合成和筛选的新药项目——BPI-2009(盐酸埃克替尼)回到中国,希望在祖国完成新药的孵化。
“新药创制持续周期长,资金投入量大,常常伴随巨大风险,是行业内人尽皆知的事情。”丁列明说,盐酸埃克替尼(凯美纳)从无到有,从专利分子设计到成熟,经历了数不清的挫折,在很多关键节点上得到了政府的鼎力相助。
2006年开始临床试验,需要自己的生产基地,在余杭区政府的帮助下贝达药业收购了一家当地的药厂。2008年底,在盐酸埃克替尼即将启动Ⅲ期临床试验之时,正值全球经济危机。经过Ⅰ、Ⅱ期临床试验的大量投入,企业资金已经耗尽,急需增资但原本计划投资的海外风险基金由于国际形势所迫突然反悔,取消计划投资。以丁列明博士为首的贝达药业团队自筹资金购买试验用药,偿还银行利息,坚持进行Ⅲ期临床试验。
危急时刻,余杭区政府雪中送炭,通过创投引导基金支持了1500万元,帮企业渡过难关。Ⅲ期临床试验终于在2009年2月得以正式启动。2011年6月,贝达药业自主研发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盐酸埃克替尼(凯美纳)正式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成为我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创新药,并于当年8月13日正式上市投放市场。
凯美纳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部的创新基金、“863计划”、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和浙江省、杭州市“十一五”重大专项的支持,拥有中国、美国和国际专利。凯美纳研发及成功上市,标志着我国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完全依赖进口的状况成为历史,被卫生部陈竺部长赞誉为相当于民生领域“两弹一星”问世。凯美纳迄今已为13000多名肺癌患者提供免费药,预计2014年税金超过2亿元。
传奇之所以成为传奇,是因为它始终闪耀星光。在凯美纳项目获得成功后,贝达并没停止前进的步伐。
如今的贝达药业,已经是国内创新药的领军企业,拥有40多项国家专利,启动新药项目20多项,药品的种类和生产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中,
去年9月,贝达药业与国际生物制药巨头、美国的安进公司(Amgen)合作,成功引进治疗结肠癌的药物——帕妥木单抗。今年10月,贝达又以2000万美元股权投资的形式,取得新一代抗肿瘤靶向药物X-396在中国的开发权。
“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创新创业的地方,我想我们贝达这个例子,可以说是高新区创新创业的一个缩影。这个地方事业能做成,个人的价值能实现!” 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介绍,贝达眼下正在从一个单纯的研发团队向完整医药产业链条构建过渡,致力于打造总部在中国的大型跨国制药企业,实现制造向创造的“反转”,是贝达的终极目标。
孵化培育,服务先行
转型升级渐入快速车道
其实,贝达药业在高新园区的12年创业成长,既是高新园区发展壮大的参与者,也是高新园区发展壮大的见证者。近年来,民生药业、胡庆余堂等一批“中华老字号”医药企业陆续迁建于此;一批全球500强企业也纷纷将目光聚焦到这里,来自瑞士诺华斥资1.25亿美元收购天元生物部分股权;赛诺菲-安万特与民生药业合资1.28亿元人民币成立杭州赛诺菲民生健康药业有限公司;美国礼来则投资1亿多元加盟贝达药业。
眼下,浙江余杭生物医药高新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矩阵初具规模,很多前沿医疗技术在这里落地实现产业化,这些智慧的结晶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益处。一位企业老总道出了心声:“在这里,前有像贝达这样的榜样老大哥,后有无数创业创新的小伙伴。人才集聚在一起,干事业的热情都很高!” 从丁列明团队到“丁列明现象”,余杭的生物医药正在从“小盆景”变成“大风景”。
目前,高新园区一批生物医药项目正在抓紧建设,胡庆余堂已基本完工,即将投产;普利医药今年9月已全面开工,目前正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贝达药业150亩的新产业基地项目也在顺利推进中。预计2014年,高新园区生物医药产值可突破4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特别是贝达药业继续保持强势的增长势头;赛诺菲民生建成投产后,同比增幅达128%;民生药业、杏辉天力等龙头企业增幅也在20%以上。
“启动建设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关键是看有没有新的内核注入进去,为此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浙江余杭生物医药高新园区负责人介绍,高新园区对于来区发展的企业,不论大小,不论国资、民资还是外资,一概真诚邀进来,全力扶上马,耐心送一程,确保全程服务不缺位。
杭州微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创业初期也遇到了一系列困难。首先是办公用房和厂房没有着落,也是在园区的帮助,通过建设生物医药孵化器网络体系,采取“先租房,再售房”、“先落户,再落地”等形式,入驻解决的。
企业研发生产,尤其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类企业,需要大量的检测认证,这是个很繁复的程序。乘着国家审批制度改革的“东风”,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三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浙江省医疗器械评审服务中心、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院余杭分院、浙江省食药局行政审批受理中心余杭分中心三个公共服务平台今年9月同步落户在浙江余杭生物医药高新园区。这三大平台的设立,大大方便了企业,原先要跑到杭州办的事,现在在园区门口就能办成。
在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同时,浙江余杭生物医药高新园区还积极为企业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助保贷”是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的项目,旨在有效地解决小微企业抵押担保不足等问题,为企业的融资提供新的途经。“助保贷”金融资金池规模共1亿元人民币,向高新园区内所有生物医药企业开放。创业者只需提供40%的抵押或担保,可以取得500万以下的贷款资金,享受基准利率;相应的信用风险由政府的风险池资金和银行共同分担。
为了确保生物医药高新园区有序推进,浙江余杭生物医药高新园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突破”——与国家四大未来科技城之一的杭州未来科技城,合作组建了相关运营公司。这意味着未来科技城诸多的医药研发成果将与园区广阔的产业空间有效对接,高速推进园区的开发。
另外,因为生物医药产业的特殊性,医疗器械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补充,但长三角多个园区都存在平台投入大、使用率低、不如预期的情况。因此,园区在贝达获批国家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企业搭建企业间互惠互利的实验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实现园区及周边园区企业、科研院所资源共享,帮助节约成本,提高项目研发成功率。
六大优势,专项政策
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保驾护航
浙江余杭生物医药高新园区产业集聚,资源丰富,所在的杭州市是浙江省省会城市,集聚了科研院所、医院医疗、行政等各类资源;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临近沪杭、杭浦等多条高速公路,距离萧山国际机场约半小时车程,两小时内可到达华东地区所有的主要城市;三大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支撑,对接精准服务支持,高新区等候着怀揣梦想的创新药企的光临。
在空间配套上,浙江余杭生物医药高新园区在定制返租8万方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的基础上,正在通过老厂房改造等工作,加快形成20万方创业空间,积极引进全国一流的专业园区运营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远景留白12000亩的储备用地,全力构建大、中、小微型各个层级的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创业的全产业生态环境。
在政策扶持上,目前,高新园区已经编制出台《浙江余杭生物医药高新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启动区块详细规划》,《浙江余杭生物医药高新园区五年行动计划》、《生物医药高新园区相关产业扶持政策》等政策。
这些政策的核心词,凝练出来就是一句话——留住更多创业创新的项目和人才。
“2006年从古荡工业园区搬迁至余杭,专注于光学薄膜产品的综合研发,这么多年,得益于浙江余杭生物医药高新园区优惠的人才政策和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企业核心骨干力量没有流失过!”科汀光学总经理艾曼灵介绍。
目前,浙江余杭生物医药高新园区已经构建完善一整套的服务生物医药专业人才的配套政策体系,包括安家补助、项目资助、人才房申购、配套公寓等。就在今年已有112套人才公寓面向贝达、民生等生物医药企业进行补助性出租,同时专门拨出20多万方人才房供生物医药企业使用。
截至目前,浙江余杭生物医药高新园区集聚“国千人才”5名,他们之中既有从旧金山湾区实验室、伦敦、巴黎名校走出的海归精英,也有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领军人才。人才的集聚,为产业与研发之间的良性循环提供了保障,企业创新的主体作用不断得到发挥。
后记:
依托浙江余杭生物医药高新园区这一金字招牌,目前高新园区正在大力招引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的重点项目,包括葛兰素史克制药、赛诺菲制药单克隆抗体及基因治疗药物亚太基地、辉瑞制药生产基地等。
“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最适宜医疗器械和创新药物企业发展壮大的产业生态体系,搭建智库、资金、服务等多种平台,精准服务产业发展,为经济新常态下实现新突破增添助力。”高新园区负责人表示:“从明年开始到2020年,以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为核心内容,我们将努力打造长三角最大的生物医药技术的创新基地,高端人才的集聚基地和创新药物、医疗器械的生产基地。未来,在产业带动上,高新园区有望成为全省医疗设备产业的心脏”。
12月22日,全省医疗设备与工业信息工程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暨浙江余杭生物医药高新园区建设正式启动,这标志着余杭高起点上新发展的开始。众志成城,到2020年,构建全国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的愿景并不遥远。(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