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科技创新“523计划”提档加速

27.10.2014  11:52

  当个甩手房东多好,轻轻松松就有钱入账。可这样的好事余杭偏偏不干。
  “园区提升改造腾挪出宝贵的空间,不能仅仅为了完成任务返租出去,宁可慢一点,也要注重引进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中小微企业。”余杭区科技局负责人马伟忠表示。
  结合“四换三名”等中心工作,2013年3月起,余杭启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引进培育工作即“523计划”,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采用政府出资、镇街返租、企业建设等形式,在环杭州主城区域建设50个2万平方米以上科技创新园区、新增物理空间200万平方米以上、引进培育30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2014年是余杭实施科技创新“523计划”的第二个年头,今年科创园区建设模式进化到“升级版”——从此前以镇街返租为主流向企业创办转变,扶持培育更多科创型企业家,使科技创新向量质并举的纵深推进。

   科创园区 如花冠拱卫主城
  到今年9月,余杭共引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646家,创建科创园35个,几大重点区域的科创园区各具特色,如拱形花冠围绕主城。
  与主城无缝接壤的良渚街道与浙大合作创建大学科技园,引进杭州电子商务科技园等成熟的园区管理团队。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合自身产业定位和布局,确定了中国纺织设计孵化科创园、中国丝绸之路孵化科创园、开发区装备配套孵化科创园、开发区生物医药孵化科创园和开发区电商孵化科创园区等五大主题园区蓄势发展。
  细分已创建的35个科创园,属于政府投资建设的有4个,镇街返租建设18个,企业创建13个。今年以来,余杭侧重于鼓励企业发挥创新的主体力量创办科创园,提高镇街返租创建门槛,规定镇街已返租创建科创园的,原则上要在返租科创园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入驻面积超过50%以后,才能返租创建下一个科创园。在今年新创建的9个科创园中,有4个是企业创建的,比例较以往明显提高。

   分类指导 营造创业生态
  为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茁壮成长,在满足企业基本服务需要的前提下,余杭积极搭建各种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信息、培训、融资、人才、市场开拓等多项服务。
  前不久,余杭成立由实战导师、技术导师、咨询导师、政策导师等33人组成的创新创业导师团,帮助科创园梳理存在问题,寻找破解对策,对入园企业“一对一”或“一带多”地进行创业帮扶和指导。
  今年开始,余杭还对园区管理做了深入探索。对于有能力、有经验独立建设科创园的企业,重点给予鼓励、指导和帮助;对于有决心、有信心但暂时没有能力独立管理运营科创园的企业,引导企业与大院名校合作,联合开发管理科创园;对于有资金、有动力但对科创园管理研究不够、经验不足的企业,建议其委托专业的科创园公司进行运营管理。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为余杭科创园区建设营造了浓厚的氛围。(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