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打造森林创建新格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余杭区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示范建设项目的收官之年。余杭区森林创建工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新增万亩国土绿化行动,积极做好国土绿化、古树古道保护和义务植树工作三篇“绿”字文章,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示范单位、“浙江省森林城市”等荣誉,成功创建国家森林乡村3个,省级森林城镇10个,省级生态文化基地9个。
一、综合统筹国土绿化工作,夯实绿色家底。 一是推进城市绿化,提升城市品位。以“绿化余杭、靓城行动”为抓手,加快推进全域美丽大花园建设。其中,绿地面积约566.4亩的余杭塘路沿岸的通道森林已成为杭州城西一道靓丽的风景游览线;新开园的丰收湖公园项目总用地206亩,绿化面积85亩,种植灌木1700余棵、乔木800余棵,成为九乔区域的“城市海绵”和“城市绿肺”。截至目前,余杭区森林覆盖率为38.63%,林地面积74.1万亩,新增森林覆盖率1.33%,实现森林蓄积和森林覆盖双增长。二是实施河道绿化,扮靓河道颜值。在全域“应绿尽绿”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东苕溪美丽河道配套绿化工作,东苕溪西险大塘与两岸形成完整绿化,38.73公里堤顶与绿道硬化贯通,形成优美的沿河景观;作为重点精品工程打造的余杭塘河滨河绿化带绿化项目,将围绕“将点做亮、将线做美、将面做大”的要求,依托余杭塘河滨河绿带及留祥路沿路的绿化带,以规划单元内滨水绿地为纽带,以居住区公园为亮点,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地布局形态。三是裸露山体绿化,修复山体生态。以杭州市“迎亚运”山体生态修复景观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启动实施一批裸露山体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项目。对因安全、生态红线保护等原因无法实施降坡复绿的项目,通过种植上爬下挂藤本植物和高大乔木,因地制宜实施治理。截至目前,已完工3个市、区级重点项目和13个一般项目。
二、精心打造古树古道保护工程,助推乡村振兴。 一是有序推进森林古道修复建设。利用全区境内丰富森林古道资源,发掘古道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多措并举打造优质古道。鸬鸟镇仙佰坑全城坞平天堂森林古道通过风光整修和文化渲染,促进了当地民宿、餐饮、土特产推广、文化产业等相关产业的衍生和发展,带动村民致富。截至目前,已实施古道修复建设项目4个,总投资1.26亿元,累计修复建设森林古道总长达40余公里。二是精心打造古树公园工程。积极探索古树名木保护和古树公园建设,在为古树“安家”的同时做足“人文+”的文章,与“乡愁”“乡韵”“乡愿”主题结合,把千年古树的文化深植进村落根系。黄湖镇青山村围绕6棵百年古树建造“枫香公园”,将古树公园打造成结合人文与生态的农村公益基础设施,现已成为当地村民休憩、聚会、休闲的“公共客厅”。截至目前,全区实际开竣工古树公园达到19个,其中10个已经全面竣工,2021年计划新增古树公园5个。三是切实抓好珍贵彩色森林改造。在“四边”区域以及重点景区范围内大力开展人工促进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培育大径材景观林。修订出台《“绿化余杭”建设管理实施意见》等资金政策,设立绿化专项资金,用于彩色森林、“一村万树”、长效管理等,明确“四点四线四面”重点区域内的绿化彩化奖补政策。目前,该区已打造四岭水库珍贵彩色示范点、04省道两侧山体彩化、百丈茶园彩化等一批彩色森林项目,建成市级珍贵彩色示范林2个。
三、扎实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扮靓美丽家园。 一是丰富活动载体,共建绿色家园。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全覆盖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省绿委、省林业局在中泰街道组织开展省市区共建全民义务植树活动40周年纪念林植树活动;团省委在百丈镇开展“美丽浙江青春植绿”活动暨百万亩国土绿化·青春三小时公益总动员植树活动;该区美丽洲义务植树中心推出“市民林”“亲子林”“青年林”等形式多样的植树活动,满足社会各界参与义务植树需求。共组织1000余人参加义务植树,栽种树木5000余株,新增造林面积30亩。二是开展林木认养,推动全民参与。该区美丽洲义务植树服务中心面向社会推出林木云认养,市民可通过公众号等平台进行认养。300余株林木分别位于人民广场、好望公园、临平公园、超山风景名胜区等,活动受到市民热烈欢迎。三是注重媒体宣传,营造活动氛围。通过多种主流媒体做多角度、立体式传播,如在余杭电视台黄金时段投放义务植树公益广告;在人民广场、《余杭晨报》等发起义务植树报名活动;通过《杭州日报》、余杭电视台、《余杭发布》等进行跟踪报道;借助“看余杭”App、“新蓝网喜欢听”App等同步直播市民植树活动,观看人数达25.51万人次。
(余杭区林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