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打造众创空间推动创业创新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14.09.2015  12:17

  今年以来,该区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主攻信息经济“一号工程”,着力构建以平台、人才、资本、服务为核心要素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精心打造“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产业链条,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
  一、着力优化平台布局,使创业创新“有空间”
  聚焦未来科技城、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产业平台,以特色小镇、科创园区建设为载体,围绕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建设,优化功能布局,完善基础配套,打造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一是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紧紧抓住省市培育特色小镇的机遇,深入分析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积极谋划打造一批产业集聚度高、产业优势明显的特色小镇。梦想小镇、艺尚小镇列入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全省共37个)。其中,梦想小镇于今年3月28日精彩亮相,重点打造互联网村和天使村;现已集聚创业项目240余个、创业者2100余名,新注册股权投资机构70余家。艺尚小镇位于临平新城核心区,主要定位为时尚设计发布、时尚教育培训、时尚产业拓展、时尚旅游休闲、跨境电子商务和金融投资商务等六大功能,已引进中国·艺尚中心、“555”电商创意产业园、黄金珠宝城等项目,着力打造中国时尚产业进军国际市场、国际知名时尚品牌拓展中国市场的重要平台。同时,我们正在积极谋划、培育良渚梦栖小镇、开发区新能源小镇、百丈好竹意小镇等一批优质特色小镇,争取以梦想小镇、艺尚小镇为引领,形成梯次分明、特色显著的“雁阵模式”。二是加快科创园区建设。自2013年开始,该区实施科技创新“523”计划(在全区建设50个2万方以上的科创园区、新增物理空间200万方以上、引进培育30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采取政府投资、政府返租、企业创建等模式,对原有的厂房、楼宇、仓储房等进行提升改造,推动科创园区建设。截至今年8月底,全区已建成科技创新园区46个,引进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2633家,涵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技术服务、文创等重点产业领域。为进一步深化“523”计划,该区正在大力推动科创园区“五个转变”,实现办园目的由培育税源为主向培育创新主体为主转变,办园主体由政府为主向企业和社会力量为主转变,园区类型由综合性为主向专业化为主转变,盈利模式由“当房东”为主向“当股东”为主转变,办园成效由量的扩张为主向质的提升为主转变,致力于将科创园区打造成培育创新主体的“摇篮”。三是加快产业平台建设。全面启动信息经济智慧应用“一号工程”,实施“211”战略,重点建设未来科技城、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梦想小镇和良渚智谷“双核一镇一谷”,加快推进中国移动杭州研发中心、中国电信创新园、神州量子通讯等重大项目。未来科技城目前已有3个国有研发孵化平台及10余个民营孵化器建成投用;北京大学工学院未来科技城研究院、浙江大学医学中心等高教科研平台陆续入驻。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省级生物医药高新园区建设,余杭高新园区创业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孵化器。
  二、着力集聚创新人才,使创业创新“有活力”
  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完善人才创业政策,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吸引各类人才到余杭创新创业。一是建立多元立体引才网络。依托未来科技城、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主平台,建立完善“平台+企业+人才+社会中介”的立体引才网络。运用市场机制对高层次人才进行精确评价、精准引进,制定出台引才荐才奖励制度。目前,该区已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426名(今年新增200人),其中院士级人才15名,国家“千人计划”84人(今年新增18人),省“千人计划”90人(今年新增5人),总量和年增量均列全省各区县(市)首位。二是建立人才创业创新全程辅导体系。选聘党政、金融、法律、会计、管理等方面专家,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推动导师团进园区、领项目、结人才,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精准服务。实施“创业导师+辅导员+联络员”三位一体的创业辅导体系,为创业人才提供工作、生活上的结对帮扶。三是建立人才项目绩效评估体系。分招引、孵化、产业化等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人才项目评估标准和评估办法,对人才项目进行精准评价、精确扶持,进一步助推人才项目落地生根、做大做强。今年6月份,该区出台了加强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重点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最受关注的人才评定、创业资助、融资渠道、产业转化、居留落户、生活服务等方面加大力度,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打造全省人才高地。
  三、着力推动智资融合,使创业创新“有资金”
  以产业专项资金管理改革、优化初创期金融服务、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等为抓手,加速打通“智本”与资本的对接通道。一是发挥产业引导基金作用。深化产业专项资金管理改革,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以让利性股权投资、子基金、直接股权投资等形式,支持信息经济、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领域早中期、初创期创新型企业发展,力争年底前基金规模达到20亿元以上。目前,该区已与省信息产业基金合作成立10亿元余杭信息产业基金,重点支持信息经济发展;与陆家嘴金融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并购基金10亿元,用于优势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打造;与省金控集团合作成立1亿元天使引导基金,支持梦想小镇建设;计划设立1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基金,支持省级生物医药高新园区建设;设立2亿元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其中全区1亿元,未来科技城1亿元),按照项目选择市场化、资金使用公共化、提供服务专业化进行运作。二是推动资本与智力对接。先后建立科技企业贷款风险池基金(目前规模为4亿元)和科技担保公司,解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目前已有73家企业获得风险池贷款2.5亿元,83家科技型企业累计获得担保2.14亿元。积极推进省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以“天使村”为重要载体,吸引股权投资机构、天使基金、科技银行、科技担保公司等金融资源集聚,现已入驻机构120余家。三是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把科创型企业作为各层次资本市场挂牌的重点培育对象,细致排摸有意向和有条件挂牌上市的企业,加强跟踪联系和针对性辅导,推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目前,该区已有上市企业9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上市培育企业47家,有意向登陆新三板的企业100余家。尤其是今年8月份,该区出台《关于推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意见》,从股份制改造、资本市场挂牌、上市融资、后续资本运作、支持股权投资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优化整合,政策扶持力度空前,并由事后“锦上添花”逐步转变为事前“雪中送炭”,进一步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
  四、着力强化服务保障,使创业创新“有效率”
  坚持从创客需求出发,以梦想小镇为“试验田”,强化制度供给,集成政策资源,优化服务体系,降低创业创新成本,提高创业创新的效率。一是转变扶持政策导向。积极摒弃依据产值、税收对企业进行扶持的传统做法,按照“事后奖励为事先补助、无偿拨款为有偿投资、政府主导为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制定出台一揽子新政。除了对办公场所租金、物业能耗费、贷款利息、宽带费、住房租金等进行补助外,还特别针对互联网创业项目的特点,探索新的资金补助方式,如对从事APP开发的企业,试行依据DAU(日活跃用户量)进行配套奖励。通过推广使用“创新券”的形式,对初创企业租用公共会议室及购买中介服务、云服务、技术服务等费用给予一定补贴。二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针对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集中办公的特点,在省市工商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区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如:推行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三证联办”(材料受理后,2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允许同一地址作为2个以上企业住所,下放冠名审批权限并开通企业名称自助查询系统,对申办外商投资企业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实行“就地受理、网络审核、就地发照”等等。三是建立“线上+线下”服务平台。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核心,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首推投资项目全流程“管家式”审批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变“面对面、点对点”式的传统服务,加快完善“O2O”服务平台建设。在线下,组建创业服务中心,由工商、税务、物业等相关人员进行集中办公,同时引进专业中介服务机构,以“政务大厅+服务超市”的形式提供一站式服务。在线上,开发云服务平台,为创客提供全链条的创业服务。四是培育创新文化。组织创业先锋营、创客音乐会、浙江大学校友创业论坛等110场大型活动,累计参加人数超过25000余人,一方面为投资机构与创业创新者提供对接平台,另一方面也积极营造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下一步,该区还将把梦想小镇的链条式增值服务经验复制到其他众创空间,并通过网上技术市场、网上人才市场的建设,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余杭区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