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人才“制胜”高起点上再出发

03.07.2015  13:57

梦想小镇

 

良渚大学科技园

 

乐道有机硅实验室

 

海创园首期平台

 

恒生科技园办公场景

 

创业青年相聚余杭

 

本版图片由余杭区委组织部(人才办)提供 
 
  余杭,几乎拥有勇敢追梦者想要的所有基因,这方生机勃勃的热土,肩负着大杭州新一轮发展的重任。对标深圳南山区,余杭以“人才”为秘钥,有力地吹响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集结号”。
  7月2日,余杭区召开人才工作暨各行各业群英大会,隆重表彰为余杭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及人才团队。而就在此前的6月29日,余杭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加强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 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直击人才工作的难点、痛点、堵点和盲点,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改革创新力度,推进人才引领,驱动余杭高起点上“再出发”。
  其实,余杭人才的“”与“”均已是“大户级”,缘何再放大招鲸吸?
  近些年,余杭的发展用日新月异来形容绝不为过,这片1228平方公里的土地,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以未来科技城“梦想小镇”为例,它是由李强省长亲自布置、亲自命名的,自3月28日正式启用至今短短几个月间,入驻的创业项目达到215个,创业人才2100名。预计三年内,梦想小镇将集聚大学生创业者10000名,创业项目2000个,实际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000亿元。
  梦想小镇是余杭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个缩影、一个探索、一个实践。在这个案例中,人才作为关键要素大放异彩。
  余杭是浙江的人才高地,多年来一直坚持人才强区发展战略,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创业指导、扶持培育、保障体系各个环节,目前全区人才总量已达到22万,其中海外高层次人才1300余人,院士级顶级专家15名,国千、省千人才分别为78名和89名、居全省各区县市第一,高技能人才3万余名。
  人才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升,给余杭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和深刻的影响,2014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1100亿元,其中依托人才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611.94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41.3%;完成专利授权4588件,授权量位列全市区县(市)第一;国千人才丁列明引发的“丁列明现象”在全国引起广泛讨论。可以说,余杭尝到了人才战略的“甜头”,充分意识到只有在没有硝烟的“人才战争”中抢得先机,才能走出一条引领未来科学发展的决胜之路!
  此次余杭人才新政,条条践诺“人才是第一资源”。
  以创业圣地深圳南山区为标杆,余杭赶、学、比、超,正在全力营造创业创新最优生态。人才新政作为其中至关重要的抓手,力度凸显,独具特色。政策全文共六大部分29条,内含89项“干货”。这本余杭布局未来的“制胜”秘籍,总体来讲有以下十大“黄金”亮点——

   1、英雄不问出处
  “草根人才”迎来春天
  崇贤鸭兰村有个斫琴师叫马岳思,原来是个木匠,初中毕业,一个偶然的机会走上了斫琴的道路,几十年的坚守,最终成为一名了不起的民间斫琴师,全国各地学古琴的人慕名而来,只为能求购一把马师傅斫制的古琴……
  换做以往模式,马师傅这样的“草根人才”通常难以进行人才的类别区分和认定,但是通过这次的人才新政,在余杭,像马师傅这样的就被界定为F类人才。
  为了更多民间人士以及工厂车间里的蓝领能够脱颖而出,余杭打破常规,探索把个人计税工资、企业贡献度作为人才认定标准之一,将人才细分为A-F6个类别:A类国内外顶尖人才、B类国家级领军人才、C类省级领军人才、D类市级领军人才、E类区级领军人才、F类区级中高级人才。这意味着今后在余杭,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哪怕无学历、无职称、无荣誉,也都将被纳入人才体系,对照享受相应政策。

   2、宜居才能乐业
  安置力度大覆盖广
  “我们对A类人才采取一人一议的方式解决住房问题,对自主申报的国千人才给予300万元的安家费奖励补助,对其他B、C、D、E类人才分别给予100万元、80万元、60万元、20万元的购房补贴,而像企业技能人才、新就业大学生等群体,可以申请F类人才500元/月的住房租赁补贴,从而形成一个覆盖各层次、大力度的人才安居保障体系。”余杭区委组织部(人才办)负责人介绍。
  余杭的人才安居保障包括安家费奖励补助、安家购房补贴、政府租赁房优惠申租、市场租赁补贴、企业整体申购专项用房等五类保障形式,最大限度地为人才安居提供多元化的选择渠道。

   3、“最高累计奖励2亿元
  引才扶持高于以往
  余杭对达到国内首创或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的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项目和一类新药项目,经认定后,可给予实际设备技术投资额10%-50%的奖励,最高累计奖励2亿元。
  此次余杭人才新政目标定位更高,补助力度更大,受惠主体更多。比如,对经认定的国际和国内顶尖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分别给予不低于1000万、500万的扶持,最高可给予1亿元的项目资助;对海内外优秀高层次人才领衔的创新创业项目,最高可以获得750万元的项目补助;对自主申报的国千、省千人才,分别可拿到最高总数400万、280万的奖励。这样的力度在周边地区也都是没有的。

   4、打通融资“痛点
  人才贷款可以“刷脸
  创新:只要你是E类及以上人才,今后,余杭金融机构将对符合条件的个人给予便捷的授信贷款,最高授信额度达100万元。
  领先:余杭此次在全省首推政策性产业引导基金,采取让利性股权投资、同股同权股权投资、投贷联动等方式,通过政府资金引领带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共同投向企业,到2015年底基金规模将达到20亿元;经过3-5年的持续投入和滚动运作,规模逐步增加至50亿元。对获风险投资的人才创业企业,可给予不超过投资额50%、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的政策性担保,一系列举措,为有效缓解人才创业融资压力带来长远根本性利好。

   5、从100万到1000万
  扶持众创不遗余力
  经认定的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余杭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配套奖励;经认定的国家、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奖励300万元、100万元。
  余杭扶持众创可谓是“大手笔”,难怪不久前来余杭创业的姚勇杰这样评价:“这里的空气中都弥漫着创业创新的味道。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余杭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倾斜力度,大学生创业最高可申请200万元的创业贷款。另外,在梦想小镇创业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及毕业后十年内的大学生,可享受最长五年人均10平方米、最高不超过150平方米的免租金办公场地,并给予企业物业、能耗和云服务费用补贴。

   6、最高补助100万元每年
  民生人才余杭很需要
  与杭州主城区相比,优质的教育、医疗一直是余杭人民的渴望,事关余杭千家万户的生活品质和切身利益,余杭将大力打造教师和医疗队伍,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新政规定,除安家费补助外,从区外柔性引进受聘到余杭工作的教育卫生人才,最高可享受100万元/年的奖励补助;对区内自主培养的E类及以上事业单位人才可突破事业单位绩效奖励总额限制,加大绩效奖励力度。

   7、解除身份桎梏
  余杭将成为“人才自由港
  此次人才新政中,余杭深化改革、创新人才流动机制,打通体制内外人才流动“堵点”——身份问题。
  今后,区外高层次人才来余杭创业,可纳入未来科技城创新研究院事业编制;区外具有事业身份的高层次教育人才来余杭民办学校工作可挂靠保留事业身份;具有事业身份的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来余杭民营医疗机构工作,可在公立医疗机构保留其事业身份,实现事业编制人才来去畅通。

   8、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引导就业人口转型升级
  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去年落地了长江新能源电动客车项目,仅这个项目3年内将带入1000多名主管工程师级别以上的高技能技术人才,有效提升余杭中高端就业人口规模。
  自人才新政正式颁布之日起,余杭启动在类似长江客车这样的企业中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计划用6年时间、投入1500万左右资金,完成300家企业人才自主评价体系建设工作,逐步引导把中高端就业人口培育主体责任转移到企业。
  另外,余杭突出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这一重要抓手,六年力争创建100个以上。对经认定的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5万元建室资助,培育带动一大批中高端企业技能人才,助力余杭从劳动力吸纳地向中高素质人口集聚地转型。

   9、凸显市场力量
  引才育才兑现不含糊

  在余杭最高引才奖励为50万元。未来科技城的海创园是全国四大高层次人才集聚地之一,截至目前,仅海创园一地,余杭兑现中介机构引才育才奖励金额已达1250万元。余杭对人才引培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余杭通过提供政府购买服务、场地租金补助等优惠政策,鼓励专业化市场主体以种子仓、苗圃、孵化器、产业园等形式负责运营人才项目培育、产业孵化,用市场的眼光、专业的经验,为人才创新创业“把脉”助力。

   10、瞄准“需求点
  余杭要做最优“店小二
  今后,余杭将提供更加优质的“店小二”式人才服务。探索引进菲律宾家政服务和英式管家服务,为国际化人才提供国际化优质服务;为D类以上人才提供“一对一”专人服务;为E类以上人才做好落户服务工作;对通过竞拍方式取得小客车上牌指标的D类以上人才,帮助落实车辆上牌补贴;E类以上人才子女优先帮助安排到公办学校就读。
  另外,余杭还将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导师团”,为人才提供“创业导师+辅导员+联络员”三位一体的辅导服务,全方位、立体式解决人才在“本子”、“孩子”、“身子”等问题上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轻松上阵、安心创业。(本站编辑 祝婷兰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