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三改一拆”迈入良性发展轨道
▲拆违现场
▲邱山小区——旧住宅区改造
▲西溪雅苑-农民多高层公寓
▲蓝都科创园——旧厂区改造
▲无违建社区创建
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科学部署下,余杭区将“三改一拆”行动作为优环境、拓空间、促转型的有力抓手,紧紧围绕“建设和谐幸福新余杭”这一目标,大力推进“三改一拆”工作。今年以来,全区上下趁势加力,再谋思路,再抓落实,再树典型,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宣传发动、强化考核督查、强化日常监管四条路径,开创了“三改一拆”工作的新局面。
截至10月31日,余杭全区累计拆除违法建筑695.58万平方米,其中2014年拆除违法建筑377.87万平方米,总量列杭州市第二位,综合排名全市第三;累计完成“三改”总量1536.1万平方米,包括2014年完成的405.91万平方米,总量列全市第一位,综合排名全市第一。
第一招 防违控违力度不减
2014年,余杭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紧围绕“新违建零发生”的目标要求,坚持“以防为主、以控为辅、以拆为手段”的原则,全面履行职责,积极探索研究,做到堵疏结合、标本兼治、统筹兼顾,顺利推进全区防违控违工作迈入良性发展轨道。
举措一:强化监管,完善日常防控体系
切实加大违法建筑的日常巡查制止力度,有效强化对农村村民建房审批、批后监管等工作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村民建房行为。同时,继续在全区范围内采用卫星遥感监测违法建设行为,准确掌握全区违建底数,客观评估违建防控成效,并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对于卫星遥感监测发现的新建违法建筑,按照“新违建零发生”的要求,及时督促有关部门和镇街、平台进行拆除和整改,并严格落实违法建筑责任追究制,坚决杜绝新违建的产生。
举措二:攻坚克难,营造拆违震慑效应
借助2013年“三改一拆”行动的良好态势,按照市委市政府“四个不能减”的总体要求,继续“典型违建”曝光拆违的有效做法,坚决做到“有违必拆”,定期开展重点区域、重点违建整治工作,从而切实发挥以点带面的良好成效。
举措三:“无违建”创建形成声势
2014年,余杭区根据省市的统一部署,在总结2013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铺开“无违建”镇街和村、社区创建工作。余杭结合实际,出台了以“六无一稳定”标准为核心的《余杭区2014年度“无违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在创建过程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创示范、争一流”的创建要求,结合“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四边三化”等工作,明确到年底前要成功创建227个“无违建”村、社区和3个“无违建”镇街的总体目标。
依托“防违控违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余杭通过卫星遥感动态监测对“无违建”创建村、社区违法建筑进行全面监控,督促处置。同时设计开发“余杭区无违建创建信息系统”,按照杭州市“集体土地上建筑逐户排摸”、“国有土地上的建筑逐号排摸、住宅小区内逐幢排摸”的要求,指导各创建村、社区开展摸底调查和系统数据录入,对农户住房实行一户一档管理,对城市社区建筑采取一号一档、一幢一档化管理,确保违建处置公开、公平和公正。
第二招 旧住宅区改造增量提速
2014年,余杭继续加大力度实施以完善功能和整治环境为重点的旧住宅区改造,区级各部门、各相关镇街加强对接,共同协调推进全区旧住宅区改造工作。截至10月31日,全区完成旧住宅区改造建筑面积92.94万平方米,完成面积全市排名第二。
第一步:盘点“家底”,提速旧改工作
今年,余杭区旧住宅区改造按照“应统尽统”原则,通过规范统计口径、盘点“家底”、深挖“潜力”、增量提速等措施,大力推进改造进度,截止10月底已基本完成2014年旧住宅区改造计划目标。同时深挖潜力,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并明确统计台帐要求,确保数据有据可查、改造成效记录在案。
第二步:加强协调,助推项目加快建设
围绕既定目标,余杭认真执行周例会工作制度,明确各镇街年度“旧改”工作计划和时间节点,及时掌握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问题,确保各镇街项目能按时推进。同时,积极会同发改、财政等职能部门,优化审批流程,加快旧改项目开工建设。
第三步:强化督查,确保计划任务落实
余杭执行每周信息报送制度,跟踪项目进度,查找问题明确整改要求,协调和督促项目推进,确保计划任务落实。就旧改工作中发现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汇合总结,宣传旧改工作亮点和成果,为旧改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第三招 城中村改造稳步推进
2014年余杭区城中村改造工作稳步推进。截至10月31日,城中村改造已完成198.16万平方米,完成面积全市排名第一。
亮点一:意见办法“接地气”
余杭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融入大都市,建设新余杭”的战略目标,加快并全面实施农民多高层公寓建设,强化审批工作力度,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能,并在探索与创新中相继出台了《余杭区农民多高层公寓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余杭区农民多高层公寓项目建设指导性意见》、《余杭区农民多高层公寓建设项目代建单位绩效考评管理办法》等多项政策举措,有效保证了农民多高层公寓建设的平稳开展。
亮点二:开通“绿色通道”
农民多高层公寓建设作为余杭区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重点,余杭区住房保障部门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节点,制定具体方案。通过建立月协调、季通报、半年度预考核制度,及时化解难题。增强协调力度,提升解决速度。同时,开通从项目前期审批到项目验收全过程的“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审批和验收,通过联系协调、提前介入验收、预验收等方式,最大限度保证项目以最快速度竣工交付。
亮点三:革新出台“并轨制”
针对回迁安置时间相对集中在年底的情况,余杭区住房保障部门要求各回迁安置主体将回迁安置工作和项目建设并轨进行,变串联为并联,提前做好分房方案。同时要求各责任主体牢固树立“倒计时”意识,把回迁安置工作计划时间细化到旬、明确到日,确保回迁安置工作有序按时开展。
第四招 旧厂区改造实效深入人心
根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三改一拆”工作行动部署,结合工业园区提升改造和科技创新园建设工作,余杭区今年已完成旧厂区改造面积114.8万平方米(累计完成327万平方米),完成面积为全市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余杭区的旧厂区改造,不仅是“量”的第一,更是“质”的领先。全区上下一心,政企合力,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推动旧厂区改造向纵深推进,实现了三个由“旧”到“新”的转变。发展得土地,企业得环境。
变化一:旧厂区变创新园
2014年,余杭区旧厂区改造已竣工项目66个,新增建筑面积20.9万平方米,盘活存量土地682亩;在建项目62个,将新增建筑面积107.8万平方米;审批或筹备项目21个,将产生建筑面积36.9万平方米。
旧厂区改造不仅提升了厂区整体形象,服务了企业商务活动,便利了职工生活,促进了产城融合,而且为科技创新园建设“523”计划提供更多发展的物理空间。例如在改造过程中,涌现了海虹科创园、蓝都创意园、555电商创意产业园等一系列科创园,以政府向企业返租的形式,建立小微科技型企业孵化器,为创新企业提供生存和发展平台。
变化二:旧工艺变新机器
在旧厂区改造过程中,余杭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创新为动力,不断完善政策,加强引导,鼓励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全面推进“机器换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比方说,城东纺织园内的园区改造项目杭州众逸布艺有限公司、杭州天鑫布艺有限公司、杭州富龙布艺有限公司等企业,均已实现机器设备更新。新设备具有智能化、数据化、信息化的优势,有效产出时间由原先的70%提升到90%,而单位产出用工可降低50%。
变化三:旧观念变新思路
随着旧厂区改造的推进,通过“拆一部分、留一部分、改一部分、建一部分、提升一部分”,园区环境切实得到了改善,经济效益明确得到了提高。企业作为改造的主体,也不再简单地以扩大产能为出发点,转变了园区提升改造就是简单的“房子拆了重建”的旧观念,意识到拆是手段,改是目的,用才是结果。
尾声: 美丽新生活的开始
一组组来自各条块“三改一拆”的数据虽然不会说话,但却形象地告诉人们两年来通过“三改一拆”工作,余杭城乡面貌、产业环境、思想理念发生的巨大转变。让我们记住这句话——拆是手段,改是目的,用才是结果。
的确,这12个字道尽“三改一拆”工作实质和要义所在。为了余杭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更加从容,余杭的各级各部门正以勇于担当、直面矛盾、克难攻坚的精气神,潜心摸底、用心谋划、耐心说服、齐心协力将“三改一拆”工作推进为一项促转型、治环境、惠民生的暖心工程。打赢“三改一拆”攻坚战,余杭志在必得。
本版图片由余杭区三改一拆办公室提供(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