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一线“墩墩苗”选出好人才
“我们把90%以上的年轻干部安排到良渚文化申遗相关工作、104国道拓宽、羊山湾工程征迁等重点项目中,让他们担任组长、片组长,学会独当一面、学会担当前行,收到很好的效果。”吕复春是余杭区瓶窑镇党委书记,谈及前段时间发生的一件事情,吕复春深有感触。
“羊山湾工程征迁过程中,突然出现新的工作任务,急需增加人手,晚上六点半临时通知12名年轻干部,半小时后所有人员准时到位,次日凌晨2点,我们顺利完成233户农户的签约工作。”
全面迎接新常态,需要新思维新举措,余杭区瓶窑镇在最前沿“墩苗子”,培养选拔了大批年轻干部,为创造发展新优势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像瓶窑街道这样在一线“墩苗子”,是余杭组织工作的特色做法之一。过去的一年,余杭统筹推进干部队伍、基层组织、人才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全区组织工作呈现了颇多亮点。
如位于杭城东部的乔司街道,外来人口多、社会管理相对较为复杂,乔司街道通过教育培训、分析研判、工作例会、考核激励等方式,多层次广角度加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扎紧了基层的“第一道防线”,有效发挥村、社区的主体作用,在保障社会稳定的同时,有力推动“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中心工作开展,做到了小事不出组、一般不出村、大事不出街。而位于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中心,紧邻未来科技城的余杭街道,则抓住区位优势,主动适应人才工作需求,引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83家、建设科技创新园5个,累计引培高层次人才19人,其中入选“国千计划”1人,“省千计划”3人,杭州市“521”计划3人,相当于以一个街道之力完成了一个老城区全区的高层次人才的指标。2014年,还在千麦医学、新研动力等5家海外人才创业企业新建了党组织。
另外,余杭在处置不合格党员上动真碰硬,去年全区共评议产生警示党员和不合格党员517名,以党员队伍的纯洁性,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