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今年处置450余家"僵尸企业" 专家:通过兼并重组盘活资源
浙江在线杭州4月1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董洁 吴振宇 编辑/胡芸) 2016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在五大重点任务中,去产能排在第一位。头炮如何打响?
近日,在浙江省发布的《2016年全省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中,浙江亮出了五大实招:鼓励浙江省“僵尸企业”、上市企业、国有企业、“低小散”企业、跨境项目等“四企一项目”,通过实施兼并重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今年将处置450余家“僵尸企业”
专家:通过兼并重组盘活资源
所谓僵尸企业,是指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的企业。
根据《工作要点》,浙江将按照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的原则,积极稳妥处置以“两链”风险企业为主的“僵尸企业”。
一方面建立全省“僵尸企业”数据库,分析主要成因,开展分类处置;另一方面,指导各地建立健全政府、法院、银行、企业间沟通协调机制,妥善解决好职工安置和资产处置等问题,加快盘活“僵尸企业”原有的土地、厂房、设备、专利权、商标权等有效资产。浙江今年力争处置“僵尸企业”450家以上,重点以产权转让、资产置换等方式,兼并重组一批“僵尸企业”。
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认为,对于僵尸企业,要区别对待,妥善处置。有些僵尸企业的形成,是有历史原因的,无法简单地一律市场清出,而有的所谓僵尸企业,其实企业的"基因"还是不错的,生还的机会还很多。处置僵尸企业,应坚持以市场机制为主,政府进行分类引导,区别不同的"僵尸"类型、程度,尽量通过兼并重组把资源盘活,努力激活市场主体,而不是一律清出,这应该成为当前对待和处置僵尸企业的主要方法和路径。
与此同时,记者还从浙江省经信委了解到,今天年,浙江还要推进“低小散”企业整合重组。力争全年“三个一批”“低小散”企业整合重组达300家以上。鼓励特色优势产业的龙头企业兼并一批“低小散”企业,引导一批“低小散”企业主动对接优势企业,优化提升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推进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严控产能过剩行业投资
针对国有企业改制重组,2016年浙江力争推动完成一批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实现国有企业瘦身健体,增强核心竞争力。
浙江将开展省属国有“僵尸企业”相关情况的调查摸底,制定省属国有“僵尸企业”处置政策意见和实施方案。
同时,推动有条件的国有企业组建产业并购基金,重点对仍有一定产业价值和发展前景或价值资产的国有“僵尸企业”实施兼并重组。
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努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在去产能方面,将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力度,推动强强联合、专业化重组,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股权合作、资产置换、无偿划转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同质化业务整合和细分行业整合。
加快从缺乏竞争优势的非主业领域及一般产业的低端环节退出,严控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同时,抓紧处置“僵尸企业”、长期亏损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
支持有条件企业开展国际并购
促进浙江企业“走出去”
文件指出,浙江将在2016年推进跨境项目并购重组。今年力争以并购形式实现境外投资项目60个以上,并购金额达30亿美元以上。
浙江将制定实施民营跨国公司三年行动计划,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国际并购,掌握核心技术和高端品牌,提高国际市场份额,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以国际化引领产业链、价值链全球布局。
浙江商务研究院院长张汉东在接受浙江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跨国并购是目前国际直接投资的主流趋势,具有投资周期短的特点,相对于绿地投资的形式更有利于盘活过剩产能与闲置资源,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张汉东说,浙江民营资本对于市场具有较高的敏锐度。积极推动企业参与跨境项目并购,将促进浙江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记者从《2015年浙商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中获悉,整个“十二五”期间,浙江对外投资年均增长19.1%,其中,民营企业是浙江对外投资合作的主力军,占对外投资总额的84%。同时期并购项目平均在每年50个以上,并购规模占到同期对外直接投资的75%,并购目的地主要集中在香港、美国、瑞典、德国、奥地利、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仅去年一年,全省以并购形式实现的境外投资项目为135个,同比增长92.86%,并购额51.09亿美元,同比增长3.59倍,单个项目平均并购额同比上升1.38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并购项目大多数呈现运行良好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