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花木遭遇“倒春寒”?
往年春节长假过后,是花卉苗木产销的旺季,在余姚市四明山、大岚等主要花木产地,会出现装载花木的大卡车排成长队的现象。但今年,花木产业似乎仍停留在“严冬”,上门收购的客户寥寥无几。
“主要是价格因素”,四明山镇梨洲村花木种植大户王益民坦言,“去年花木价格暴跌的幅度令人难以相信。打个比方,我今年销售20车的花木,收入却只相当于2013年的两车。因此不少花农都在等待价格回暖。”王益民说。
花木产业的春天在哪里呢?日前,笔者赴四明山、大岚等主要花木产地进行了调查。
事实上,花木产业的滞销是从2013年冬天开始的。从事花木种植20多年的王益民告诉笔者,以地径10厘米的红枫苗木为例,两年前一株苗木的市场价在5000元以上,往往是苗木经销商上门到地头抢购。但好景不长,自2013年冬天开始,苗木价格一路下跌,到现在同样规格的红枫苗木每株800元也很少有人问津。地径12厘米以上的红枫苗木更是从原先每株1万多元跌到现在的不到2000元。
农户卖花木像原先卖茶叶一样要看“面孔”了。而苗木如果两年内还卖不掉,苗圃密度过高,影响树冠及品相,就更难销售了。
据笔者调查,当前影响花卉苗木销售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点:一是近年房地产业持续低迷,与之相配套的花木产业自然受到冲击。二是花卉苗木生产面积持续扩大,盲目扩张导致圃地存量增加,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余姚市林特(包括花卉)育苗面积5.77万亩,产值8.5亿元。其中,樱花2.22万亩、红枫1.84万亩,两者合计占全市花卉苗木总面积的70.4%。而实际面积远远不止如此。以大岚镇为例,原先该镇有7000多亩粮田、2万多亩茶园。现在除了利用山坡杂地发展花木1.2万亩以外,有6000余亩粮田成了苗圃、1.2万亩茶园套种了花木,实际花木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加上近年来,随着花木产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四川、贵州、江西、湖南等原先余姚市花木的主要销往地也变成了花木产地,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三是品种单一,红枫、樱花占四明山、大岚两镇花木总种植面积的80%。而在绿化工程中,红枫、樱花往往只起到点缀作用,难以成为“主角”。而同样作为花木主产地的嵊州、新昌等地,以城市绿化工程为支撑,品种齐全,配套能力强,销售形势就大大好于余姚市。
以红枫、樱花为主的四明山、大岚两镇,原先年花木销售额均超亿元。花木是当地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但自滞销现象出现以来,农民实际收入大幅度缩水,直接影响了四明山区域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余姚农村合作银行大岚分理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笔者,2013年年底,不少农民排队存款,该分理处存款余额达2亿多元;但到了2014年年底,不少农民却排队到该分理处取款买年货,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时,花木价格的一落千丈,还成为隐性的社会不安定因素。与花木畅销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前收购商收购花木付现金,现在改成年底结账。一些收购商由于花木销售款收不进或打折扣,延迟对花农的付款,还出现“收购时承诺每株500元,到付款时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只付300元”的现象,引发社会矛盾,应引起市级有关部门和花木产地乡镇政府的足够重视。(宁波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