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创新四化疏浚法 打好清淤歼灭战
【本站7月22日讯】为深化开展河道疏浚工作,余姚市因时制宜,抓住台汛前和汛后有利时机,在6、7月开展了第一轮双月攻坚,累计完成清淤约125万方,清淤河道77.1公里,完成投资约5703万元,清淤方量和公里数双双超过计划总量的69.4%。余姚市在前期清淤模式的基础上,再添“四化疏浚法”,全力保障清淤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落实淤泥检测,确保疏浚施政精准化。余姚市委托环保部门对底泥进行详实的检测分析,分清污泥和淤泥,查找污染原因,避免发生淤泥二次污染事件。下一步,该市计划在部分城区河道开展河道源头水质净化处理试验,通过采取投放水质净化试剂,头部重点地段清淤等方式,将处理好的清水流入河道,通过清水的循环达到提升水质的目的。
二是落实第三方复测,确保疏浚成果真实化。通过招投标形式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测量机构对清淤污前河道的地形和断面进行测量,完工后再测量断面,出具测量报告计算出清淤方量,待工程验收合格后,按实结算工程量支付工程款。
三是落实清淤方式,确保疏浚过程多样化。因地制宜,按照“广开门路、化整为零”的原则,主要采用水力冲挖、机械抓挖、环保绞吸船等方式清淤,其余则对淤泥进行干化后再外运。该市在淤泥消纳场周边建设遍布全市的淤泥运输网,使脱水固化后的河道淤泥不仅便于公路运输,还可以变废为宝。
四是落实淤泥堆场,确保淤泥处置规范化。对于基本无污染的淤泥,选择堆放在沿线农田复耕或利用低洼地进行回填,例如围涂区块用船将淤泥运输至围垦区吹填,蜀山大闸区块采用低洼地回填;对于污染轻度的淤泥,例如镇村区块选择废弃山塘、鱼塘作为淤泥堆放场地,无条件就近堆放的则运送到集中堆放点堆放,自然风干固结,并将固化后的淤泥,用于全市所有的绿化工程、公园类的填土工程;对于污染比较严重的淤泥,则采用泥浆管道、泥驳等运送至污泥固化站进行集中固化处理后作普通回填料、水泥加工或制砖制陶粒原料,予以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