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实施“文学提升工程”促文学创作繁荣发展
近年来,余姚市大力实施“文学提升工程”,积极打造“文学舜军”,逐渐形成作家年龄结构日益合理、文学创作体裁丰富、作品数量质量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据统计,近年来余姚市作家在各类文学期刊共发表一百多万字作品,出版作品40多部,《被舌头争夺的语言》获人民文学年度奖。
一是坚持“一来一去”,提高写作水平。组织开展全国著名作家余姚行活动,邀请著名作家叶延滨等名家名编来姚授课,开展面对面的交流,提升本地作家创作水平。同时,根据中宣部等五部委要求,在文艺界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设立文学创作基地,按照每位作家每年参加一周以上采风创作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作家赴省内外采风,与当地的文联、作协进行交流,开阔思路,吸取经验。
二是实施“一扶一推”,优化作家队伍。实施青年人才培养工程,加大资金扶持、服务保障力度,通过专业培训、定向培养、名家指点等方式,着力扶持青年新秀的成长,近年已培养余芳华、应倩倩等一批80后新作家。同时,大力宣传推介本地知名作家和作品,组织召开帕蒂古丽、干亚群作品研讨会,推荐优秀文学作品创作列入市级文艺精品工程,积极为作家提供有利的创作条件,打造形成以谢志强、司屠、帕蒂古丽、干亚群等为代表的一支知名作家队伍。
三是设立“一室一刊”,拓展文学阵地。建立谢志强创作工作室,指导帮助文学新人开展文学创作,推荐作品在文学期刊上发表;每年编印出刊四期文学内刊《姚江》,以服务新人新作为宗旨,定期推出新余姚人园地、学校文学社团等专栏,鼓励新余姚人作家和中学生文学爱好者等开展创作。
四是推出“一奖一地”,浓郁文学氛围。面向全市文学创作者,设立“杜鹃花奖”,每两年评比一次。在前两届评比中,共有20多部(篇)文学作品获奖;在鹿亭乡和大岚镇等乡镇建立文学创作基地,为文学创作者开展采风创作创设有利条件。同时,还结合重大节庆活动举办征文比赛、定期举行本地作家作品展,组织开展作家、作品进校园等活动,营造浓郁的文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