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斌:你的青春如此灿烂

04.05.2015  14:42

  本期关键词:最美大学生
  嘉 宾:
  康志友 杭州市文明办副主任
  周 扬 共青团杭州市委书记
  顾俊民 高级政工师
  宁 白 社会经济观察家
  主持人:司马一民
  
  何俊斌,19岁,富阳人,天津农学院大一学生。4月3日晚上,何俊斌和同学回学校,一辆大客车迎面而来,生死攸关之际,何俊斌一把推开了同学,自己却被撞倒了……经抢救无效,4月13日8时50分,永远离开了我们。何俊斌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最灿烂的青春之歌,人们称他为“最美大学生”。
  
   从吴菊萍到何俊斌,“最美”的延续
  司马一民:现在大家称何俊斌是“最美大学生”,杭州“最美”群体又多了一位可歌可泣的英雄。
  康志友:所谓“最美”,是社会公众对日常生活中那种平凡而又出人意料的崇高行为的道德激赏和精神礼赞。
  司马一民:这真正是老百姓的口碑!
  康志友:杭州“最美现象”层出不穷,“最美人物”不断涌现,“最美”已经成为杭州的一道靓丽风景、杭州人的一个鲜明道德标志。生活工作在杭州的人是幸福的,这里是风景胜地,不仅有西湖西溪等自然景观,也有吴菊萍、何俊斌等“最美风景”;这里是文化宝地,不仅有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更有向善向上向美的“最美精神”。
  司马一民:吴菊萍、何俊斌们让杭州“最美”传遍天下,杭州现在被称为“道德高地”!
  康志友:对此,我们一方面感到骄傲,毕竟这是全体杭州人共同的沉甸甸的荣誉。同时,我们也感到责任,这份荣誉是靠无数“最美杭州人”用善良、奉献甚至生命换来的,我们有责任传承这份“最美”、弘扬这份“最美”、践行这份“最美”,让“最美现象”由风景变为风尚,绵绵不断、生生不息。
  司马一民:要让“最美现象”由风景变为风尚,需要久久为功。
  康志友:在怀念、赞赏何俊斌,弘扬、倡导“最美精神”的同时,我们要深入思考,是什么夺去了年轻的生命,是大客车与小面包车吗?如果两辆车在斑马线前文明行车、主动礼让,悲剧还会发生吗?生命没有假如,但这确是何俊斌的牺牲带给我们关于精神与文明的深深思索。“礼者,天地之序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精神文明建设,有一个引导如何文明的问题。文明才有秩序,文明才能和谐,文明才是最美。在继续大力弘扬“最美精神”,倡导人们向何俊斌学习的同时,我们也要大力倡导文明礼仪、文明创建,倡导文明出行、文明礼让、文明旅游、文明餐桌,让文明成为生活的习惯,成为时代的主题,成为自觉的遵循,让最美精神与道德文明并驾齐驱、齐头并进,建设人人参与、人人共享、人人受益的精神文明。
  
   用“最美”感染青年引导青年
  司马一民:这段时间在杭大学生们和青年人都在热议何俊斌的事迹。
  周扬:4月20日,团市委、市青联决定,追授何俊斌“青年五四奖章”,并下发了《关于开展向何俊斌学习活动的通知》,号召全市广大青少年学习何俊斌精神。4月27日,团市委“青春杭州”微信公众号上,开设了祭奠俊斌的专题网页,广大青年纷纷献花留言,寄托哀思,表示要学习他的精神以他为榜样。
  司马一民:何俊斌的行为体现了优秀青年的勇敢和担当,令人感动,可钦可佩,您认为应该怎么样向他学习?
  周扬:我们要学习他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广大青少年要树立扶危助困的高尚情操,热爱人民,危难时刻能挺身而出。我们要学习他孝老爱亲、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爱亲人,用实际行动来弘扬和践行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我们要学习他助人为乐、积极向上的阳光品格。全市青少年要热心公益,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用点滴付出汇聚成全社会的大爱。
  杭城的青年群体中已经涌现了“最美妈妈”吴菊萍等一批“最美”,今天,“最美大学生”何俊斌无疑将和他们一样,成为杭州“最美”群像中的一员,永远被人们所铭记、学习。我们要将他们的精神广泛传播,用他们的力量感染青年,让更多的年轻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奋力一推”凸显了价值观的力量
  司马一民:就在何俊斌“奋力一推”之前几个小时,他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样一句话:“爱就现在,不要等待。”这是最强的“爱的宣言”!
  顾俊民:他的同学记得何俊斌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是“同学情谊也是一种爱”,“在孤儿院、敬老院总能看到他的身影”。这些回忆给出了何俊斌之所以在生死之际能“奋力一推”的答案。由此,不禁让我们想起了近年来发生在杭州的许多感人肺腑的见义勇为壮举,从中折射出了杭州人“爱的最高境界”。
  司马一民:他们是杭州“最美现象”的集中体现,尤其可贵的是这一最美群体人人都是普通人。
  顾俊民:可他们在危急时刻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自觉,却又显得那么高大上。这与近年来杭州广泛深入开展“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息息相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承接传统美德,又对接现代文明;滋润心灵世界,又相伴在人生轨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民族复兴的精神导航,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力量源泉,更是我们在世界思想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何俊斌同学的奋力一推,充分凸显了“我们的价值观”的力量。我们要继续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继续努力共建我们的精神家园,集聚更多的人走向精神高地!
  
   “90后”多姿多彩的生命姿态
  司马一民:您怎么看何俊斌这位“90后”英雄?
  宁白:一个英雄,不会偶然出现,总是有它成长的轨迹。当人们追忆何俊斌短暂的人生历程时,发现,他的家庭和我们的社会,从小在何俊斌的心里种下了爱的种子。所以,在生死关头他才会有惊人的一推,舍己救人。
  司马一民:何俊斌会对当代大学生和同龄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宁白:何俊斌具有巨大的示范效应,他的壮举告诉同龄人,做一名怎样的青年,是社会需要的、同学认可的。除了他舍命救人的最后一推,更有他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爱和善良。这是一种高尚的品格。他也给我们对青年的教育以启示,我们要对他们的心灵传输更多的爱和善良,这是青年人所有言行的基础,一个在爱和善良中成长的青年,会在任何场合表现出他的正能量。英雄是社会的楷模,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总会让更多人踏着他们的足迹前行。
  司马一民:有些人总担心“90后”长不大,我想何俊斌的事迹已经做了很好的回答,是不是?
  宁白:是啊。何俊斌不仅在危难之际敢于挺身而出,而且他的生命姿态是多姿多彩的。何俊斌和他的同龄人一样具有生活的激情,他喜欢音乐,还是个乐迷;他喜欢英语,去一些涉外活动场合当志愿者,以此提高英语水平。这是新一代人开放的心态和个性化的行为方式。总是有人喜欢用陈旧的眼光、表面的现象看待新的一代,而对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向往难以理解。面对何俊斌,我想每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可以想想,怎样去理解自己孩子和学生的意愿,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精神和情怀,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学习何俊斌,争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
  浙江科技学院的同学们用见义勇为、舍己救人、乐于奉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09年生化学院雷伟峰同学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将息的生命,2011年机械学院2+3留德毕业生刘凯同学救起不幸滑落西湖的游客,2012年08届机械学院徐建龙同学在中北桥奋不顾身跳进大运河救起一轻生女子,今年年初全校师生为电气学院白血病患者吴双豪同学募捐……日前,浙江科技学院召开“学习何俊斌,争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讨论会,请听同学们的心声——
  康明(生化学院辅导员):看到何俊斌同学的事迹,再一次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喝彩,他们在危急关头的选择总是一次次让我们感动,受教育。我们的同学在学习何俊斌事迹的过程中也收获很多,他们会去思考何为小善、学会坚持,如何感恩、怎么奉献,还有同学想到怎么学习急救知识等等。一系列最美现象、最美人物,是我们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最鲜活的案例,我们作为大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要用好这些案例,帮助学生在思考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朱士良(土木工程131班同学):何俊斌的行为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是高尚思想道德素质的表现。他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传递了人间温暖的正能量。学习何俊斌,关键要落到日常行动中,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何英洛(化工112班同学):学习了何俊斌同学的英勇事迹,我深深地被他舍己救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行为所感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大学生作出了最好的表率。他会在生死关头做出这样的选择,我觉得离不开他一直以来成长环境对他的影响和熏陶。正是杭州这座美丽城市肥沃的土壤和散发出的美丽芬芳,让更多的人乐于奉献、勇于助人。有了这么多美丽的人,这座城市也一定会更加美丽!
  李睿(生工122班同学):其实人人都是一束光,今天,我们学习何俊斌,就是要做一名有志愿精神的大学生,不只关心自己的生活,还要主动担负起个体对社会的责任,用一束光,为社会增添光明。
  胡锞莹(食品131班同学):点滴小善汇成爱的海洋,生命不息,奉献不止,若能有更多的人坚持将小善践行,那大爱的精神将在社会中传承,何俊斌将永生于每个践行善举的人身上。
  赵优萍(化工121班同学):何俊斌能在车祸发生时第一时间推开同学,舍己救人,这样的行为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事实上他从小就坚持做善事,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坚持的力量。我自己加入志愿者协会三年,我和我的小伙伴认真地去做每一份志愿活动,我们一定会坚持下去。(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