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住在杭州:你选“大饼”还是“小笼包”?
一部分人觉得,西湖永远是杭州的中心。 摄影 江玥
每一天,我们的城市都在变。
曾经去萧山要花上一整天,现在20分钟过江9座大桥随你选;原来的农田鱼塘,现在变身热闹小区;偏远地段,成为全新的CBD……杭州把区位优势转化成现实的发展动力,城市建设全面铺开,开发配套交通、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集聚人口,带动一个个功能区的形成。
作为全国创新经济发展最前沿、最具未来竞争力的城市之一,杭州在提升城市国际化、现代化水平的同时,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杭州,也给市民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变化和期待。
新一轮的杭州城市总规修编
或将调整杭州的副中心、次中心
“每个城市都需要有一个中心,来承担城市人口公共服务的功能,比如教育、医疗、购物……能比较好地服务于市民。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市中心的概念,一定会从单中心向多中心发生变化。”原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杭州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汤海孺说。
他说,小城市一般都是单中心状态,这样能更好地集聚人口,促进城市的发展;但伴随着城市和区域发展,人口和经济活动越来越向中心城区集聚,就出现了因人口和城市功能过度集中所导致的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等“城市病”。
为解决功能过度集中所导致的问题,杭州前几年在修订城市总规时就提出了“2个市级中心、6个城市副中心、18个城市次中心”的设想,采取建设城市副中心以及区域次中心城市的办法,来疏解杭州中心城区过密的城市功能。这些区域中心的建设,要同时结合交通出行方式,比如跟轨道交通结合,大力发展低碳、高效、大容量的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体系,改变大量私家车出行导致的拥堵、停车难等现象。
“这个体系的构置,使得服务杭州老百姓的半径在他们的生活区域内就能够完成,构建‘15分钟生活圈’。更高层面的一些需求,则可以安排在副中心和市级中心。”汤海孺还透露,“现在富阳、临安都设区,城市版图又扩大了,接下来新一轮的杭州城市总规修编,可能副中心、次中心还要调整,比如调整个数、位置等。”
城市发展有个“带形理论”
“杭州常住人口近千万,主城区人口就超过500万,可以说大部分人口挤在主城区。按国际上的标准,我们这样的超大城市早就应该脱离‘单中心’、走向‘多中心’,蒸‘小笼包’不但很有必要而且已经很迫切,甚至已经是‘蒸晚了’!”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陈前虎犀利地说。
陈前虎认为,在目前杭州的城市发展上,“带形理论”是比较可行的,其原则是以交通干线比如地铁,作为城市布局的主脊骨骼,城市人口工作和生活的集聚地,沿着交通干线平行布置。
“比如,每个地铁口就可以作为一个人口集聚地,好比一个个‘小笼包’。”他认为,这解决了人在城市里的“移动性问题”,使得大部分居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可以实现快速、高效。
相关阅读
随着杭州城市发展格局的变化 你心目中的市中心还是原来那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