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如何笑傲新时代
武术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息息相关,深入到军事、体育、文化等众多领域,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名片:咏春传人李小龙的功夫片曾风靡全球,中国武术指导被西方动作电影奉为座上宾;武侠文化,更是有着全世界华人共同语言、华人世界的成人童话之称。
然而就像多数非遗项目一样,武术在近现代的发展同样遭受了不少曲折。鸦片战争后,武术在“坚船利炮”的威力下显得不堪一击;而在奥运会等各种现代国际性赛事中,也少有中国功夫参与,更让不少人对“国术”的竞技性、实战性产生了怀疑。
关于武术入奥难的问题,在国内学者看来,是传统中国武术与西方竞赛观的差异。但学者们同时认为,差异的存在并不代表武术不如其他搏击术。武术是具有强烈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学科体系,它还融合了中国古典养生医学、哲学的阴阳五行,以及道德伦理、宗教习俗等诸多文化。而武侠电影、游戏,就如同西方的魔幻文化、日本的忍者文化一样,代表了中国本土流行文化中飞扬激烈的一面,塑造出许多中国面孔的经典形像,并承担了对外文化输出很重要的一份责任。因此,武术的传承在当代意义重大。
说到武术的传承问题,北京市武术协会分管非遗工作的谢作瑞感慨很多。他认为武术传统的师徒传习制,造成了有限的师徒配比,是制约武术人口基数长期难以扩大的原因。“师徒之间等级森严,拜师是一个神圣的仪式。所以在很多拳种里,一个师傅一辈子就带那几个徒弟,怎么可能把拳种普及开来?”除此之外,谢作瑞还见过不少传统武术门派内的传承纠纷,“一个拳种只要分出不同的门派,那多多少少就会出现争议,大家很难做到有益交流,良性循环。我觉得这个领域在思想意识上还是有不太开放的心态。”就拿太极拳来说,它是传统武术中社会普及度最广的拳种,而同样也是传统武术门派之争问题的典型,杨氏、陈氏、孙氏等众多门派,各有所长,武当太极传人王明山说:“每次开会,坐在一起就容易争论。太极本来承载的是一种和谐的文化,我们为什么不能说说各自好的地方,取长补短呢?”
对于传统武术在当下的传承传播,谢作瑞表示北京市武协已经开始进行积极有效的尝试。“可视化、科学化、数据化”,是其核心理念。谢作瑞解释道:“传统武术教育周期很长,传承方式古老,很多还停留在意会的层面上。对于个人而言,传承效果难以保证。我们想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即多媒体展示、科学数据佐证,让传习双方都能产生更好的互动,并加深对武术量化的理解。”
而在扩大武术人口方面,北京市武协则希望联手教育部门。谢作瑞透露:“我们和北京市教委、各社会武术俱乐部合作,在大家一致努力下,武术已经和冰雪项目、足球等重大体育项目一道,被列入北京市教委一类项目和技能提升计划。有这个体系做支撑,学生们如果报名参加各类正规武术俱乐部,就可以享受70%的学费补贴,这样就可以鼓励大家多去武术俱乐部。我们就是要通过这种大众播种式的教学,扩大武术人口,增加从中选才的机会,同时做好武术普及工作。”
“互联网+”理念也同样影响到了武术传承领域。近日,“全国武术俱乐部联赛”在京启动,相关组织者试图用互联网的力量,结合“O2O”的运作方式,通过武术传媒、武术联赛、自媒体运营平台等形式,带动传统武术产业的发展。“我国传统武术流派受官方认可的有130多种,我们将全面整合各门派资源,全力推进各个武林门派向现代体育竞技俱乐部转换,组织全国武术联赛,将这些资源盘活。目前,以各门派名字命名的现代体育竞技俱乐部已逾百家。”活动组织者于洪波表示,将借鉴世界上成熟的格斗赛事的竞赛规则,以“对抗性技击”为核心,促成传统功夫选手职业化,推动中华传统武术向现代化体育产业发展转型。在运营手段方面,于洪波表示,将运用微信、微博、搜索引擎、App、视频网站等互联网手段,与影视项目、全国武术俱乐部联赛、武术传习馆等项目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效联动,全面整合武术产业链资源,用全新的商业模式振兴中华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