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网络传媒安全论坛乌镇开幕 专家为网络传媒安全把脉
浙江在线乌镇6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董洁 编辑/胡芸) 今天上午,“首届网络传媒安全论坛”在浙江乌镇开幕,这是继去年备受关注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后,乌镇迎来的又一场互联网行业盛会。
本次论坛为期两天,在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浙江省公安厅的指导下,由人民网、浙报传媒集团、桐乡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专家为网络传媒安全问题把脉
今天上午,在论坛的主会场上,公安部、全国30余个省市80余位网络安全专家齐聚一堂,与传媒界、互联网领域的嘉宾共同探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传媒安全建设领域的焦点话题、前沿理念和发展方向,为当下网络传媒安全问题把脉。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局长顾坚以“打击新业态下网络违法犯罪,建设新媒体网络安全联防机制”为题,重点介绍了打击新型网络违法犯罪的经验。人民网副总编辑赵亚辉、浙报传媒副总经理李庆以及奇虎360副总裁曲晓东也分别就当前舆论生态与媒体融合、如何加快构建互联网枢纽型传媒集团和互联网安全技术创新等内容与大家分享经验与体会。
本次论坛还设置了两个分论坛,分别举行网络安全保护部门平行专题峰会和同行业同产业平行专题峰会。与会嘉宾将围绕“传媒安全、健康发展”,探讨有效推动互联网新业态下的网络媒体安全建设、联手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强化用户数据安全、信息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工作。
下一步研究打击网络犯罪与媒体的配合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占全体网民85.8%。
在网民快速增长的背后,网络犯罪、网络暴力、舆论谣言等网络传媒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传统的违法犯罪正在网络上发展出新的手段,近年来全国网络犯罪在逐年上升。
去年,浙江省内就成功侦破了数十起网络违法犯罪案件。去年7月份,温州市苍南县公安局网警大队抓获了包含27名涉案人员的特大网络赌球犯罪团伙,他们在广州、宁波、苍南等地积极发展下级代理,利用“世界杯”组织网络赌球活动,通过网络、手机、当面交易等方式接受参赌人员向境外赌博网站进行投注,从中抽取提成,涉案投注金额达3亿元以上。
除此以外,涉毒违法犯罪也在网上蔓延。早在2011年,公安部就组织侦破了首例网络视频吸毒“831”特大案件,查获1.2万名吸毒人员聚集在某视频聊天网站进行大规模集体吸毒活动,人员遍布全国各地。
作为公安部打击网络犯罪的专家,顾坚表示,网络安全部门下一步将研究与媒体的配合,让笔杆子与枪杆子结合,更好地打击违法犯罪。
公民个人隐私权应有相关条例保护
大数据时代,网络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搜索技术带来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也日益显著。
随着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正式启动,“首届网络传媒安全论坛”上,网络安全专家也呼吁每个人平时养成保护个人信息的习惯。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案件侦查处处长王晓阳表示,目前公民对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强,一些互联网厂商利用这一点开展业务,滥用公民的个人信息,更有甚者买卖公民在网上的注册账号和密码,并且利用密码的类似性,衍生出犯罪。
如何利用密码的类似性,王晓阳打了个比方,一个人在京东商城注册的账号和密码泄露了,犯罪分子会拿着同样的密码到当当等网站去试,窃取账号里的钱财,而且这样的操作往往是成规模的,涉及上千万条信息。
因此王晓阳指出,下一步涉及公民个人隐私权也应有相应的条例,以规范对大数据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