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26岁的小伙 精确地绘出近百年前淳安地图
历时近五年,用的全是古村名古河道名古路名
现在的淳安千岛湖,在民国时期是怎么样的?
26岁的小伙子,用了前后5年时间,最终绘制出一张近百年前的民国时期淳安遂安两县地图。地图里用的全是古村落名、古河道名、古路名,就连几十年前被淹入千岛湖的两座古城,在地图上也有准确的位置、大小、城廓标注。
这一张地图把很多老人的回忆拉到了儿时。几十年后,过去和现在的方言、地名、文化“断层”因为这张地图而得到接续和连通。曾经只出现在族谱上、口口相传的古代地名第一次也是最为集中的一次,出现在一张118厘米×135厘米的地图上。
“田野调查”
收集口口相传千年的方言
浙西淳安的古老,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这里的方言老幼不同、村村不通。
蒋建坤觉得特别有意思,20岁就喜欢上了这里的方言。他是衢州常山人,但他的祖上却是淳安汾口镇横沿人。“在浙大读书时念的就是‘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对语言和文字就特别关心”——在他的QQ空间里就有2010年写的《淳安话(新安江腔)词汇》、2012年的《遂安十都方言拼音方案》。
记录和保护方言,就需要“田野调查”。2010年暑假他特地在自己村子里找七八十岁的老人家,挨家挨户地串门,前后花了一个月,依照《方言调查字表》完成了2000多字的方言读音记录。
“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一位叫蒋念根的老人念得特别清晰自然。”他说只有这样长期生活在本地且没有外出经历的人,发音才是最准的。
蒋建坤
找地图、查史料、问村民
只为确认一个村名
方言让蒋建坤觉得“老底子”已经越来越远,他想做一件更加有意义的事情。“修谱的时候找老家的资料,结果当时发现资料奇缺,照片、地图,连古地名也不见了。”他开始找各种资料,希望把老家村子的样子画出来。“如果现在不找,以后估计就再也找不到了。”
资料慢慢变多,村、镇,甚至是整个淳安遂安两县民国时期的资料都临近补全。“很多资料来自地方志、家谱,也有一些老人手绘过一些地图,甚至细致到每一户、每一个店面。”他说手绘的图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地形图也很难,民国时期曾有一批全国范围的测绘图,杭州市档案馆前几年也出版过类似的图,这两者是基础。”但这些地图是不是足够他用?是不是足够精细?很偶然的一个机会,他找到了一批美国卫星拍摄的上世纪60年代淳安航拍照片。“一批拍于1964年,另一批拍摄于1969年。”那个时候就像得到宝贝一样,他觉得这批照片可以还原千岛湖蓄水之前的村庄方位。
在2016年4月份,蒋建坤利用电脑绘图软件开始了整个淳安县的古地图绘制。水系、道路、村名……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杨一凡 首席记者 鲍亚飞/文 蒋建坤/图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