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更高位的“优质、均衡”发展 杭州教育给“美丽杭州”加分
今年10月,由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科院、上海教科院、成都教科院组成的课题组,在京发布了2014年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教育现代化水平评价报告,就教育发展、教育公平、教育条件保障3大指标进行了指数排名,杭州在各大指标指数排名中均位居前五名的第一方阵,这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是唯一一个。
前几天又有喜讯:浙江省教育厅公布2013年全省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按生源所在地及其学校统计,杭州市毕业生的测试总成绩平均分和合格率两项均在全省11个地市中居于榜首。
这些指标背后,是“美丽杭州”在教育领域的华丽呈现——它是一种内涵式的、生态式的发展,是以教育现代化为主线的“优质、均衡”的发展。为了共建共享“美丽杭州”,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福祉,杭州市教育局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着力点,在2014年开展了一系列生动多彩而又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
一粒流动的“种子”改变一片“土壤”
让家门口的学校都有优秀教师
学军小学校长汪培新兼任转塘小学校长已经4年了,两校一直实施共同的绩效考核和奖励制度。学军小学派出管理团队,将管理机制、专业技能、文化氛围等输送至转塘小学。如今,这所不起眼的郊区小学的提升有目共睹——各类优质课评比、教育科研工作在西湖区均名列前茅,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特长、文明习惯等得到全面发展。
“一粒种子,带动一个团队”,这是杭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的宗旨。均衡配置师资,充分发挥优质师资的辐射、带动和孵化作用,成为促进杭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举措。
近年来,市教育局统筹规划、多措并举,通过共同教研、合作科研、异校任课等途径,提高轮岗工作的质量。在上城区、桐庐县率先试点的基础上,今年9月教师交流在全市各地全面推开,1409名交流教师全部到岗到位,其中普通教师927名,骨干教师305名,校长177名,骨干教师交流比例达18.38%。让家门口的学校都有优秀教师的愿望正在化为现实。
可喜的是,推行之初社会担忧的“牛奶被稀释”的问题并没有发生。相反,随着教师培养方式和校园氛围不断优化,教师交流工作突破了“削峰填谷”的险滩,并整体提升了全市师资队伍水平。
分层走班让学生找到最适合的教育
新高考下高中课改成为破冰之举
在杭州绿城育华学校,早读一结束,高二的小郭就背起书包走进物理B班。以前他上课总是跟不上节奏,成绩一直在年级200名徘徊,如今在物理B班,上课节奏一下变慢了,讲解更细致了,小郭的成绩也进步了100多名,他也重拾了学好物理的信心。
这就是绿城育华实行的“必修课分层走班制”——打破原有行政班制度,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水平等,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
同样的事也发生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固定的教室没了,课表是私人订制的,学生过去“吃不饱”或者“跟不上”的情况也不复存在了。
就在不久前,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一行来到浙江大学附属中学,随机听取了英语分层走班课和生涯规划等两门课程,并对学校的课改理念给出了肯定。
“必修课走班”,既是2012年启动的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水到渠成的结果,也是杭州市各普通高中适应新高考改革深化课改的破冰之举。新高考方案公布以后,杭州市教育局紧跟改革步伐,在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管理、学生学业规划等方面积极探索未来方向。
目前,杭二中、杭师大附中、绿城育华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必修走班试点学校。今后,市教育局将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新课程改革,将新高考改革成果落在实处。
对接海外资源 拓宽发展渠道
未来杭州教育将更有“国际范儿”
三年前,郑奕楠进入杭州第十四中学,成为该校中外合作项目(AP)班的第一届学生。三年后,她收到了康奈尔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9所美国名校的录取通知。更让人欣喜的是,她的几个同学也收到了至少5所世界级名校伸出的橄榄枝,被称为“最牛学生群体”。
通过打通海外留学渠道获得留学机会的,不仅限于杭城普通高中,职高生也有了新选择。如杭州市江滨职业学校,今年暑期有两位同学被约克·圣约翰大学本科顺利录取,成为杭州市首批赴英留学的中职毕业生。
近年来,杭州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上已开始结出丰硕的果实:新拓展英国纽卡斯尔学院为职业教育教师海外培训基地;市教育局直属高中全面实现“校校有外教”;国内首个高端国际交流寄宿学习项目——香港“汉基杭州学习中心”首批学生顺利完成课程学习;杭州高级中学中美班成为本市第8所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接下来,杭州将加快推进国际学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布局与建设,加快推进友校结对、外教引进、中外合作办学与国际理解教育,积极培养和集聚兼具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从2015年起,杭州将每年创建市级教育国际化示范学校20-30所,这些学校将成为杭州城市国际化的教育示范窗口和金名片。可以预见,未来的杭州教育将会更有“国际范儿”。
“杭州教育发布”网络平台上线 杭城的智慧教育阔步向前
“在第30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正值中秋佳节,杭州市教育局局长向杭城广大教师送去最诚挚的祝福,勉励我市教师接续‘爱心’的力量,追求有温度的教育;托举‘梦想’的使命,追求有高度的教育;享受‘育人’的幸福,追求有厚度的教育。”今年的教师节,老师们的微信朋友圈被一条来自“杭州教育发布”的信息刷屏。
在信息化时代,师生和家长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了解教育信息,捕捉教育动态,接受名师辅导,共享教育资源。这一切都得益于市教育局组织创设的“杭州教育发布”网络平台。自7月18日上线试运行、8月19日正式运行,“杭州教育发布”官方微信便受到了广泛关注。短短四月即赢得上万粉丝,在全市政府部门微信公众号中名列前茅,成为教育信息化和学习碎片化时代下,速递教育资讯、服务网民的重要平台。
今年9月1日起,杭州主城区251所中小学免费定时开放室外体育锻炼场所,市民只需一张市民卡(或杭州通卡),就可以享受在家门口锻炼的便利。对于众多苦于找不到场地锻炼的市民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而配套开发的“智慧健身”新系统,在全国也属首家。
而在今年10月的2014中国(杭州)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上,拱墅区作为全国首个区域中小学实现万兆光纤接入的县级区,在杭州智慧教育展区示范亮相,杭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公之于众。智慧教育,不仅仅辐射了教育工作者和在校生,也改变了百姓的生活。
“美丽杭州”在教育领域的生动实践 “美丽学校”建设推动内涵发展
什么样的学校才是美丽学校?江南实验学校的师生给出一种答案:有特长的学生是美丽学生,有特色的学校才是美丽学校。在这所学校,1500名学生都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而这要得益于学校有一个能让学生舒展个性的自由空间——城市少年宫,下设“少年科学院”、“少年艺术院”,“少年文学院”、“少年体育院”等,每个学院都拥有多个工作室和社团。例如“少年科学院”的机器人工作室和车辆模型工作室,还获得过世界冠军。安吉路实验学校则以美丽班级在行动给出了又一种答案:班班有“花香”(窗台花草)、有“书香”(班级小书房),班班有班歌、有班旗,班班有生动的“心语”、有多彩的活动,放飞着孩子们的梦想与翅膀。
今年5月,杭州市教育局发布《美丽学校建设实施意见》,勾画出全市中小学共同的审美追求。美丽学校不仅美在外表,也美在理念,美在内涵,美在自由。在“美丽校园”、“美丽课堂”、“美丽班级”、“美丽教师”和“美丽学生”等“五美”工程的建设下,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学校的内涵发展,深入挖掘学校的特色。每所学校建设美丽学校的途径和方式都充满创造性,“各美其美”,形成了“百花齐放、千娇争艳、万紫千红”的生动局面。
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金波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建设‘美丽学校’是建设‘美丽杭州’乃至‘美丽中国’在教育领域的生动实践。”
首次“零门槛”报名实现“零投诉” 民办初中招生新政让“小升初”更理性
“今年招400个学生,216个摇号,144个自主,40个特长生,清清爽爽。面谈家长可以陪看,录取名单公布得很快。”对于采荷实验学校今年的自主招生工作,家长们给出了很高评价。加上“前八所”重高保送生比例逐年提高,那些曾经纠结的家长改变了“非民办不读”的想法。
今年夏天,结束民办初中招生工作后,市教育局初教处处长蒋锋笑言今年是他接管民办初中招生工作以来最轻闲的一年:“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收到学校考试或变相考试的投诉。”
自去年9月以来,市教育局多次召集各方座谈会,并在社会上发起意见建议征集活动。最终,在今年杭州民办初中招生制度上作出新调整:网上报名“零门槛”,自主招生全透明。网上报名结束后,招生计划数的60%实行电脑派位,40%由学校自主招生录取。在随后的招生过程中,市教育局采取一系列举措,以确保电脑派位和面谈环节的公正性。
首次网上“零门槛”报名背景下,曾让人担心的人数剧增和派位录取比例大幅提高的现象最终没有出现,新方案下的学校与家长共趋理性,避免了家长盲目择校、学校过度劝退而造成的矛盾,首次实现了民办初中报名工作的“零投诉”。
杭城职教界捷报频传 产学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今年6月,来自西湖职高的三位同学一举囊括中职烹饪国赛的三个项目金牌,实现了学校在国家级一类竞赛中的“六连冠”;今年教师节,杭州市政协副主席(原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叶鉴铭和中策职业学校校长高志刚作为代表,出席全国教育系统的表彰大会,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这样的荣誉在2014年的杭州职教界很多:在全国职业院校中职组技能大赛上,杭州市代表队的金牌数和奖牌数居浙江省第一;在首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杭职院、中策职校两项教学成果荣膺一等奖,交通职高和西湖职高获得二等奖;全市职校生本科上线409人,占浙江本科总人数的1/3;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7.59%,对口就业率高达80.67%……一份份荣誉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更是杭州职教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的成效。
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是杭州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又一亮点。例如今年10月,杭州旅游创意中心在浙大城市学院成立,与高校的课程设置、毕业创作、社会实践、国际交流等环节充分对接。如今,学校师生研发设计的旅游GPS导航软件系统应用于西溪湿地,每天为上千游客提供导游服务。
高校科技研究、社会服务和地方经济发展高度结合,今后,像这样具有杭州特色的产学对接模式将不断涌现,以此破解就业难、招工难等问题。
全程可视 每个食堂“无死角” 让吃饭这件事成为“暖心工程”
每天午餐时间,采荷一小教育集团校长王红都会随机走进一个班级,一边给学生盛饭菜,一边和学生聊天。短短一顿饭工夫,饭菜质量如何、学生爱不爱吃,王红心中就有了谱。
在杭州,97.9%的中小学都建立了领导学生同餐制度,主城区的中小学比例高达99%,从而更好地保证学生的饮食安全和饭菜质量。
今年,全市还投入2亿元用于改善饮食安全硬件条件及食堂监控设备的安装,主城区学校的食堂监控系统安装率已达到95.5%,校园直饮水安装率已达61.8%。
现在各个学校食堂可以算得上是“无死角”,通过摄像监控系统,食品原材料验收、清洗切配、烹饪加工、食物留样、餐具消毒等各环节都被记录下来,实现食堂制作过程透明、可视,接受师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确保食堂能为师生烹制看得见的放心餐。
为了把好原材料的第一关,今年,市教育局、市食药监局联合下发通知,进一步规范食堂大宗物品的统一采购工作,主城区中小学大宗食品统一配送或者定点采购率已达100%,全市达到98.5%。
不仅如此,市教育局还统一编印了食品安全健康知识读本和其他形式宣传资料,在全市中小学加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教育。(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