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迎来第27任校长 改革者林建华回归燕园
16.02.2015 22:01
本文来源: 教育局
在这一距羊年春节仅有4天的日子里,在北京大学全校教师干部大会上,林建华接受中共中央组织部的任命,就任北京大学这所著名学府117年历史上的第27任校长,北大原校长王恩哥“另有任用”。
与此前4任“院士校长”陈佳洱、许智宏、周其凤和王恩哥相比,在舆论的视野里,非院士“出身”的林建华,备受关注的焦点是其坚定的改革立场和改革实践。
林建华在北大“土生土长”——从1978年进入北大化学系本科学习,至2010年12月调任重庆大学校长,除去1988年至1993年在国外从事博士后研究的5年,他在北大完整度过了27个年头。然而,就是离开北大的4年间,他所经历的争议,远比此前的27年要多得多,这一切都源自于“改革”这个关键词。
2010年12月,林建华调任重庆大学校长时,面对的是一所创办于1929年、在校生逾5万名的大学。虽历史悠久、规模庞大,但因僻处西南,扶持和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欠账颇多。林建华到任时,重庆大学只有约20%到25%的教室有多媒体设备。就任伊始,林建华便派出几个考察组分赴上海、北京等地高校考察,从基础设施改造入手,对重大教学楼进行多媒体改造,为所有的学生宿舍装上了12144台空调,通过改变食堂进出口和桌椅位置、改用刷卡方式缓解了食堂多年来的拥挤状况,同时大幅增加硕士与博士研究生补助。这些见微知著的改革举措一度让林建华在重庆大学很得“民心”,学生“爱从蒸笼回冰箱的快感”还在该校官方微博中被纳入“爱重大的N个理由”之一。
而随后,林建华在重大大力推行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则将他推向了争议的风口浪尖。2013年3月,重庆大学校内论坛上一篇题为《重大之殇——讨校长檄》的帖子,矛头直指时任校长林建华推行的包括人事改革在内的多项改革举措。起因是林建华在重大主导实施从外部引进人才的“千人计划”、“百人计划”。为改变西部高校“留不住人,进不来人”的共同困境,林建华亲自带队到北京、美国招聘和选拔教学人才。重大的一份公开资料显示,近两年,学校成功引进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7人,副高及以上高层次人才27人,重庆大学“百人计划”31人以及其他各类人才126人。
大批新人的进入带来了新老矛盾,人才引进也带来待遇上的双轨制,冲击到现实利益,进而引发争议。受争议所累,林建华在重庆大学力推的旨在打破学院藩篱的学部制改革、取消论文奖励制度、要求教授必须上本科生讲台等举措也遭受质疑。
林建华在重大力推的诸项改革,其实是他在北京大学教改主张的延续。曾任北大常务副校长、教务长、主管北大的学科建设达8年之久的林建华,是北大本科教学改革的坚定推动者,在推动教授进课堂、优化学科布局等改革实践中总能看到林建华的身影。
对于重大这场改革风波,林建华在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曾作出回应。他说,“改革肯定是有争议的,因为触动了既有格局。但我觉得重庆大学的改革比较健康,我去了两年半,我所了解到的,对我们推动重庆大学内涵建设的改革措施,大家大都是很赞成的,学校师生都受益了”。在一些接受过媒体采访的重大师生的描述中,林建华是一个“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改革者”,一个“内心很有激情、很有爆发力的人”,一个被学生亲切称呼为“林Sir”的“有内涵,有亲和力”的校长。
关于改革,他曾说,容易走的路都是下坡路,向上的路都要爬坡上坎。2013年6月,经历了“抵制”风波就任浙江大学校长后,林建华依然力推高校综合改革。2014年上半年,浙江大学选定8个院(系)进行综合改革发展试点,学院(系)和学校共同讨论,看哪些事情应该由院系来管,哪些事情应该由学校或者学部来负责,把资源管理、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经费划拨等几个方面的权力和责任真正落实到院系。
“大学有责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校长院长,没有高低贵贱,不论学派亲疏,大家都心平气和、平等地争论学术,探讨学校发展。”在北京大学的就职讲话中,林建华深情款款地将大学比作“一个大家庭”。如今,他带着改革的理想再次回到北大这个大家庭。
本文来源: 教育局
16.02.2015 22:01
故
事
意大利前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回浙江任教
中新网宁波9月10日电(童笑雨 苏钧天)9月1浙江网
意大利前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回浙江任教
中新网宁波9月10日电(童笑雨 苏钧天)9月1浙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