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们支招:如何解决学生放学两小时“真空期”

10.03.2017  10:09

   孩子放学后去哪里?学校是否应该成为课后服务“主力军”?

  教育部印发《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下文称“指导意见”),文中特别提到: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要充分发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课后服务必须坚持学生家长自愿原则,科学合理确定课后服务内容形式,切实保障课后服务学生安全。

  文件一出,“放学后去哪里”的问题再次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不少家长在杭报教育官方微信“杭州日报学点点”上留言:杭州也能像南京那样实行“弹性离校”吗?

   杭州20多年前推过“困难班”后因种种原因多数停办

  早在1989年,当时由杭州市教委、市财税局、市物价局联合发文,允许小学开办“困难班”并适当收取费用。对于这条规定,当时获得了家长一片叫好。

  不过,没过几年,部分学校的“困难班”开始变味,成了有偿的“补习班”。2007年初,浙江省义务教育实行全面经费保障机制,规定除了课本费、作业本费和寄宿学生的住宿费之外,学校要取消一切服务性收费和代办收费,而原本每学期80元的“困难班”收费,也在取消之列。没了经费支撑,越来越多学校停办“困难班”。

  2013年,浙江省教育厅出台指导意见,鼓励各地小学争取政府经费支持,筹划小学放学后无人照看家庭学生的“托管”工作,在放学后举办“晚托班”、“放心班”等。但同时提出“三不”原则:不上课、不集中辅导、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坚决禁止违规补课和借“托管”服务进行“乱收费”。

  如何解决放学后两小时“真空期”这些学校探索取得“丰硕成果”

  对于如何解决放学后两小时的“真空期”,杭城也有不少学校在探索,或已经坚持多年。看看他们是如何做的。

  ●天长小学

  天长小学因为每天校园活动安排的不同,每天放学的时间大致在下午3:30-4:30这个区间里浮动。这离一般家长下班来接孩子还是有一段真空期。

  “孩子放学后去哪里,学校也动了一番脑筋,比如开设体育锻炼社团。”天长小学校长楼朝辉说,学校离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很近,学校很好利用了地缘优势,和活动中心一起合作开设了一些体育课程,放学后对体育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活动中心挥洒汗水,而且学生不需要承担任何费用。目前开了跆拳道、击剑、形体、健美操等多门课程,受益的学生超过500人。“我们也做过调查,家长们对于这样的安排很支持。大部分家长也希望在放学后,孩子们能有更多时间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这也是对学校学习的很好补充。”

  ●长江实验小学

  长江实验小学从1999年办学以来,晚困班已经坚持了18年。校长丁杭缨说,因为是民办学校没有学区概念,长江的学生相对公办学校学区生来说离家更远,家长接送也不方便。为了更好服务学生,所以开设了“晚困班”。

  “晚困班比一般的困难班时间更长,一般从4点到6点半左右,学校还解决晚餐。服务都是公益性质的。”丁杭缨说,学校的晚困班只招收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所以人数不会太多。晚困班时间学生以年级为单位集中到一起,孩子们可以看书、写作业,也可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样也方便管理。通常当天的负责老师都会等到家长把孩子接完才走。

  留校老师有党员志愿者、团员志愿者以及一线老师,老师们轮流值班,这样也可以减少每天留校老师的数量。通常每位老师一般一个月轮值一到两次。学校也希望在服务好学生、家长的同时,尽可能减轻老师的负担。

   ●杭州天成教育集团小学部

  天成教育集团小学部在校内图书室设立了一个名为“爱心教室”的空间。学校书记何木林说,图书室空间更大,同时摆放了课桌椅,放学后家长不能及时来接的学生就在这里做作业、阅读,“学校一共有2000多名学生,每天约有200人次的学生待在爱心教室里,占到了10%。”

  这个坚持了多年的“爱心教室”模式,目前已完全成熟,有专人也有规范的制度。而且,更难得的是,对家长来说是全免费的。“爱心教室”的管理者由三部分人组成:值周教师、教师志愿者、家长义工,他们定期轮班,相互配合。“不仅不收家长的一分钱,老师和家长义工也不拿一分钱报酬。”曹国华说。

   ●大关苑一小

  在大关苑一小传达室的旁边,有间近30平方米大小的教室,卡通的桌椅,旁边是大书柜,放满了各种书。这是学校的“阳光驿站”,放学后家长无法及时来接的学生,就在这里看书、写作业。门口有部电话机,学生有事随时可以用它和家长联系。

  “已经实行了整整五年。”校长章汉平介绍,当时校舍改造校门外移,在教学楼和大门中间就整出这块场地。考虑方便家长接送,就作为晚接学生的休息学习教室,每天至少接待30多个学生:有的时间比较短,可能待个十多分钟家长就接走了,有的则要在这儿待一个多小时,做做作业看看书。“阳光驿站”实行学生自治管理。每天一放学,值周班就会安排一两位学生来管理教室纪律等,值周老师也会时常过来看一看,直到所有学生都离开。“这样的形式,学校也相对方便管理,又解决了部分家长的接送难题,很受家长欢迎!”

  困难班是否有必要全面铺开

  听听校长们如何说

  困难班是否有必要全面铺开,记者也咨询了不少校长,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缺乏资金补助,老师需要照顾家庭

  “弹性离校”推广有难度

  教育部印发了《指导意见》后,很多家长联想到了南京“弹性离校”。那这样的弹性离校能否在杭城推广,推广起来又有哪些困难?

  “现在学校不能向家长收费,也没有相应的财政补贴。实行绩效工资后,学校可发工资津贴的‘总盘子’是不变的,即便老师加班,但所获得的津贴是非常有限的。也总不能让老师参加义务劳动吧。”一位公办小学校长坦言。

  “说实话,现在老师早上7点就要到校,如果要延时离校,那在校的时间将超过10个小时,老师也有自己的家庭,她们也要回家照顾自己的孩子,总让老师加班也于心不忍。”一位民办小学校长说,老师们爱自己的学生,也热衷于教师这份工作,但有些事不是不想做,而是没有精力做,有太多困难。

   “放学两小时”是孩子体验社会的黄金机会

  让孩子自主回家也是对其独立性的历练

  “国家出台相关文件,出发点很好,关注到了学生的课后服务问题。但该如何更好解决,还是要从多个角度来看。”一位公办小学校长说,孩子一般从早上8点多上学,下午三四点放学,在学校已经待了七八个小时了,如果再在教室里待上两个小时,从孩子终身发展的角度来说,是弊大于利。

  “在我们学校,孩子即便放学后留在学校,我也不鼓励他们逗留在教室,而是希望他们去操场上锻炼驰骋。”该校长说,孩子成长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读书,也需要一片广阔的玩乐天地,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去体验社会。而放学后的两小时恰恰是学生们接触社会最好的机会,应该走出校门去实践。

  “有些家长总担心孩子放学后来不及接,其实你完全可以放手。现在社会上还是公办学校为主,公办学校都是就近入学,家校离得很近,学生自主回家没有问题,这对于其独立能力也是一大历练。很多家长所担心的安全问题,不能说没有,但发生概率是极低的。”一位公办小学校长说。

   课后服务不该由学校“一家独担”

  应拓展社区场地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作为学校,做好学生的课后服务问题,当然有责任。但学校的职责是鼓励学生走向社区、走向社会过程中给予更好的指导。而真正解决课后服务问题还需要政府、社区一起来努力。”一位民办小学校长曾多次访问国外的学校,该校长介绍说像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校放学也很早,但从没见过学校有开设困难班。西方的学校一旦放学后,学校的校车会载上学生,把他们载到各个社区的固定上下车点,然后学生们进入社区进行体育锻炼、去图书馆看书,或者做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

  “杭城作为一座新兴的国际化城市,政府、社区能否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场地。”一位公办小学校长说,自己在日本访问时曾看到日本东京河边的缓坡,并不像我们这里一样空置着,而是设计成为几十公里长的、有上百个足球场和棒球场的绿色体育长廊,平时不涨水时,这些场所都是孩子们奔跑运动的绿色草坪。“现在总的来说社区能让孩子们活动的地方太少,而学校承担了太多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