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术创作的丰硕成果回馈人民
11月20日晚,由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等12家单位主办,历时近一个月的第五届湖南艺术节在长沙落下帷幕。本届湖南艺术节在长沙、湘潭两地开展了专业舞台艺术、专业美术、群众文化和文化创意四大板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共有36台大型舞台剧目、82部新创小戏小品、139名声乐选手、252个群众舞台艺术节目、48项公共文化服务品牌、1056件书法美术摄影作品、近千件工艺美术创意作品以及5000多名演职人员亮相艺术节,是历届湖南艺术节中规模最大、艺术门类最全、展演剧目最多、参与面最广的一届。
涌现一批接地气的艺术佳作
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鄢福初介绍,经过遴选,最终有31台大型舞台剧目和18个新创小戏参加本届湖南艺术节展演活动,囊括湘剧、花鼓戏、京剧等18个剧种。这些新创剧目充分体现了湖湘地域特色,参演剧目中有19台大型剧目和17个小戏精品是现实题材作品,生动反映了百姓生活。
为了能在艺术节上精彩呈现,艺术家们深入生活,揣摩角色表现技巧,夜以继日、抢班赶点地排戏,对一句台词、一个动作反复打磨,力求精益求精。花鼓戏《我叫马翠花》的主演张小虎说,在近两年的排练时间里,《我叫马翠花》这部剧经历4次大的修改,“每次大修改,台词和动作等都要重新来过,剧组全体演员任劳任怨,非常敬业。”张小虎说。
今年,湖南省文化厅以在长沙召开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为契机,制定《2015年—2020年舞台艺术创作规划》,采取面向全国征集剧本、增加创作扶持资金、完善全省舞台艺术创作奖励办法、在全省专业院团实施“名师传艺”工程等一系列有力措施,创作出一批充满正能量的文艺作品。
湖南省文化厅厅长李晖表示,下一步要下大力气对本届湖南艺术节的精品佳作再回炉、再打磨、再加工、再提升,积极备战明年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并通过雅韵三湘、送戏下乡等惠民活动组织全省巡演,让艺术节的优秀成果“走向三湘、艺动四水”。
获奖作品更具含金量
在第五届湖南艺术节评奖结果中,本届艺术节专业舞台艺术板块共评出大型剧目田汉综合奖22个,其中,湘剧《月亮粑粑》等10个剧目获田汉大奖,木偶剧《留守大山的孩子》等2个剧目获田汉特别奖,花鼓戏《乡里乡亲》等10个剧目获田汉新创剧目奖。此外,还评选出包括田汉剧作奖、田汉导演奖、田汉音乐奖、田汉表演奖等在内的单项奖99个以及小戏小品比赛和声乐比赛一、二、三等奖。
此外,专业美术板块首次设立“齐白石艺术奖”,填补了湖南美术类政府奖的空白。最终,《上海的早晨》等8件美术作品和《齐白石谈艺录》等8件书法作品入选首届“齐白石艺术奖”,另有10件美术作品、12件书法作品和20件摄影作品被评为优秀作品。群众文化活动板块评出88个“三湘群星奖”作品、31个项目类“三湘群星奖”和31个“三湘群星奖”三湘群文之星。文化创意板块分创意奖与新人奖两个类别,各评出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0个。
与往届相比,本届湖南艺术节的规模更大,参演剧(节)目更多。为确保评审的公平公正,本届艺术节削减20%的评奖数量,并严格规范评奖程序和奖项设置,每项比赛都制定详尽的评奖办法,引导文艺院团靠作品立身、靠实力说话、靠水平服众。艺术节评委均由组委会从专家评委库中随机抽取,外聘评委数量超过总评委数的50%,并从湖南省文化厅今年开展的“我是评委——寻找全国舞台艺术观众评委”活动产生的观众评委中挑选5位担任剧目评委,多方评价意见集纳,保证了评选出更具含金量的作品。
搭建文化创意和文化共享平台
第五届湖南艺术节首次增设文化创意板块活动。其中,湖湘工艺美术创意成果展共展出包括石雕、木雕、陶瓷等50多个种类的1000余件民族民间工艺品。中南六省(区)演出工作交流会暨湖南演出交易会是本届艺术节文化创意板块的一项主要活动,吸引全国各地100余家演出单位参加。湖南省演艺集团与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公司等24对演艺单位在交易会上就相关演出项目签约。其中,正式签约项目涉及演出217场次,达成合作意向的项目涉及演出178场次。
本届湖南艺术节紧扣“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这一主题,在群众文化板块设置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各行各业群众参赛参演,他们中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只有5岁。此外,艺术节还首次安排5名观众评委参加剧目评分。
本届湖南艺术节期间,所有活动都以赠票、低价票或免费开放形式向观众开放,同时,组织部分优秀剧(节)目到基层开展进社区、进军营、进校园专场惠民巡演,使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享受艺术大餐;首次采取网上直播、网上展示、网上互动等形式打造“线上艺术节”,吸引网民5000余万人次参与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