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燕子垒窝”的精神坚守
近日,文化部部长雒树刚一行深入陕西省汉中市调研文化建设。在汉中市汉台区龙江文化站,雒树刚对站内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展览厅多元的收藏陈列以及拥有3.6万册藏书的全市最大乡镇图书馆龙江图书馆给予肯定,特别对龙江文化站原站长闫克元41年坚守基层文化建设一线表示赞赏。
1974年,高中毕业后,闫克元成为一名民办教师。1975年5月,他调到公社组建电影放映队,并担任队长。1982年6月,根据组织安排,他开始负责筹建龙江文化站。“组织的重托,群众的渴望,使我义不容辞地接过了这光荣而又艰巨的重任。然而,摆在我面前的现实是:一无经费、二无设施、三无经验、四无助手,举步维艰。仅有的半间房子还是租赁的,墙无皮、上无顶、地面凹凸不平。”闫克元回忆。
建站之初,闫克元是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没有钱买材料,他就从家里拿来竹竿、纸张、面粉和工具,自己动手整修房屋。为了给文化站添置图书和活动器材,他还将妻子喂猪积攒下的700元垫了进去。
在鞭炮声中,龙江文化站开张了。但当新书看旧、活动没了经费,连办墙报买一瓶墨汁也无法开支,资金短缺成了挡在闫克元面前最大的“拦路虎”。一些人讽刺说:“文化站,文化站,前头建了后头散。”而更多的群众则说:“不能垮,这是我们盼了多少年才办起来的。”
“只要思想不滑坡,点子总比困难多。”闫克元有这样一句口头禅。面对困境,他想出了“以文补文”的点子。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500元,他办起图书代销、上门照相等业务,积极筹措开展文化站日常业务所需的资金。
经过闫克元多年的操持与积累,龙江文化站逐渐“柳暗花明”。随着国家对公共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如今,龙江文化站已经拥有固定资产800余万元,占地4120平方米,建筑面积2568平方米,一个集科普惠民、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革命传统教育馆、民间艺术展室、全民健身广场等场所为一体的基层文化中心初具规模。
“在基层文化战线这41年,我有过荣誉,也有过辛酸,多少个夜晚在思索中失眠。亲朋好友曾问我,你为何这样傻干?我回答他们:‘人各有志,我只为农村群文事业。’”闫克元告诉记者。
“实践让我深知,人的生命在于运动,而文化站的生存关键在于活动。”闫克元多年来进村入户,发动群众,先后在多个村庄开辟了晚间集体舞基地,系统实施了“一村一品”文化工程,先后组建了26个村级业余演出队、8个业余文艺创作组、6个婚庆演出队,年演出700余场。
在坚持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闫克元还挖掘地方民间优秀文化艺术,为当地农民增收创造机会。2003年,他组建了龙江飞龙艺术团,精心打造龙舞狮舞文化品牌并推向市场,平均每年演出150余场,创收30余万元。2009年,龙舞道具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2010年,龙江文化站被中宣部等四部门联合授予“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龙江文化站至今已有40余次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先进单位,闫克元个人荣获各级奖励120余项。“荣誉对我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但又是一种动力。我暗自决心要刻苦钻研业务,白天忙于文化站的事务,晚上回家查阅图书资料,目前已撰写论文、报告文学、经验介绍文章等40多篇,并在各级刊物发表。”
闫克元说,30多年来,龙江文化站的发展壮大用“燕子垒窝”来比喻最恰当。“几乎所有的春节和一般节日,父亲都忙于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经常忙到深夜,从不计较报酬。由于过度劳累,去年5月,父亲被确诊为溶血性贫血、脑梗塞。”龙江文化站新任站长闫红回忆起当时那一幕,忍不住潸然泪下。
在家人朋友劝说下,闫克元终于同意住院治疗,但几天后又带病工作。他总是说:“文化站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文化能乐民、富民,让群众多一些欢乐和笑容是我最大的欣慰。”
据闫红介绍,目前闫克元正在积极准备注册成立“汉中民间艺术演出公司”,大力培育广场大龙、舞台小龙、空中飞龙三大表演品牌,同时将龙系列旅游产品推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