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代表建言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构筑和谐稳定之基

14.03.2015  12:20

   #!diantou!#(浙江日报记者廖小清黄宏翁浩浩)

  【代表名片】

  陈进平全国人大代表、武警部队少将

  宋伟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车晓端全国人大代表、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方青全国人大代表、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校长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充分说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了新的部署。

  代表们认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基层,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更加安定、和谐、有序。

   重心下沉

  ——创新基层治理

  “基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关键是要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宋伟代表说,近年来各地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促进了社会和谐。

  “但是在基层治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宋伟代表说,比如基层治理层级定位不清,让基层社区承担了行政职能;基层治理法治保障滞后,一些法律条款滞后,无法满足新形势发展需要;基层执法体制不够完善,块上综合管理有待强化。

  为此,宋伟代表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加紧修改相关法律,明确基层行政机构职能定位,理顺乡镇(街道)与村(社区)、乡镇(街道)与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关系,推进乡镇(街道)的职能转变,进一步落实管理职能,推进县级层面执法力度下沉。同时构建联动机制,在乡镇(街道)层面加快建立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提高基层治理整体效能。还要激发社会活力,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方青代表也赞同这一观点。她说,作为“政府之脚,居民之头”,社区是国家治理的“地基”。目前社区治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政府职能不明确、政社边界不清,以及传统管理模式和社会自治精神与自治力量发育不足等。她建议,加快推进《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修订,进一步突出“群众自治”的立法精神,切断行政部门随意介入社区事务、导致社区行政化的通道。

   人民调解

  ——化矛盾于无形

  人民调解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第一道防线”。

  车晓端代表所在的绍兴,是“枫桥经验”发源地。她说,近年来绍兴一直在学习推广“枫桥经验”,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平安绍兴、法治绍兴建设,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车晓端代表看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是实现矛盾就地化解、赢得社会平安的有效途径。她说,绍兴市构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大调解格局,把推进大调解作为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近3年来,绍兴市各类专业性调解组织相继成立,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万多起,成功率超过94%。

  “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很有意义。”车晓端代表说,一些地方人民调解工作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各个部门还需进一步形成合力。她建议,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组织领导,大力推进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真正做到“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工作”。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努力使绝大多数案件得到及时公正处理,绝大多数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

  方青代表建议,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以小区为单元,优化社会矛盾预警、利益表达、协商沟通和救济救助机制,与人民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形成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立体防控

  ——打造平安高地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惩治暴恐、黄赌毒、邪教、走私等犯罪行为,发展和规范网络空间,确保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

  “这是深化平安中国建设的举措,对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有重要意义。”陈进平代表说,当前形势下,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尤为需要。具体来讲,可以建立以公安为主的日常防控力量、以武警为主的核心攻击力量、以民兵预备役为辅的补充力量。同时,要建立军警地情报信息共享机制,政府和公安、武警等部门,既要及时互通信息又要定期研判,确保一旦有事能够实时感知、实时预警,快速有效处置。

  联合作战力是提升防控能力的重要保障。陈进平代表认为,有关部门要定期组织联训联演,完善反恐处突应急预案,进一步提升反恐处突实战能力。要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打一场全民参与的“防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