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重定义宁波人才引进标准与北上广竞争

25.02.2016  17:13

21世纪最宝贵的是什么?黎叔在《天下无贼》中就说了,“人才!

人才是一个城市的财富,人才多了,城市竞争力自然就提升了。宁波的人才是怎样一个状况,面对竞争又该如何吸引、留住人才?

在今年宁波“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三五”期间宁波要打造创新大平台,进入全国创新型城市和人才强市行列。昨天,在两会讨论现场,围绕人才问题,代表委员们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企业感受——

高端人才“升职加薪”不愿来,来了又愁留不住

随着越来越多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电商商务和电子信息方面的人才,已成为近几年宁波最为紧缺的人才队伍。

作为跨境电商企业,宁波富邦电子商务发展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张春浩对于电商人才的感受是:人才越来越越贵,而且有些核心岗位的人才“升职加薪”人家也不愿意来。

前几年,一名电商运营人员月薪在5000元左右,而现在,没有8000元已经很难请到好的运营人员。”张春浩说。

普通电商人才身价上涨,运行总监和技术总监等核心岗位的人才更是“一才难求”。

去年我们想招一名技术总监,找到杭州一家企业的技术人员,开出了两万多的月薪,他还是不愿来。” 张春浩说,如果他愿意来宁波,相当于既加薪又升职,但是对方最后还是决定留在杭州。“他认为,杭州电商产业集聚度和发展氛围比宁波好,所以升职加薪也不愿来。

发展现状——

187.25万人才,骨干型、领军型人才却最缺

在宁波的各个行业中,对人才如饥似渴的,远不止电商领域。

去年10月举行的中国浙江宁波人才科技周上,公布了2015年宁波人才紧缺指数,其中,电商和机械制造等岗位紧缺人才呈红色预警,亮起了“红灯”。

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计,2015年末宁波市人才总量累计达187.25万人,同比增长11.6%。2015年,全市新增人才19.43万人,其中新增高级职称人才5000人。

目前,各行各业紧缺的,主要是骨干型、领军型的创新人才和技术人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宁波缺少高端创新人才,与宁波的产业现状也有关系。比如,和北上广相比,宁波缺乏大型的科研院所,所以高端研发人员集聚度不足;在企业方面,宁波没有类似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型龙头企业,对高端实用性人才吸引力也相对不足。

他认为,宁波要吸引高端创新人才,除了要在政策上做到人才“引得进”,还要通过生活便利度、城市环境氛围、学术交流平台等软硬件环境,让人才“留得住”。此外,还要打造高端人才发展平台,使人才“用得好”。

代表建议——

同北上广错位竞争,吸引应用创新型人才

正在召开的市“两会”上,宁波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政协委员钱培青认为,北上广深等城市人才集聚效应明显,一方面是因为较好的创业环境带来智力和技术的集聚,很多高校毕业生愿意选择到这些城市就业;另一方面,也与大量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落户,吸引高端人才落户有关。

她认为,宁波也有吸引人才独到的优势,比如房价相对合理、政府服务意识强、交通便利、人才政策环境好等。

钱培青建议,宁波应该因地制宜定位人才标准,与其他城市实施人才错位竞争。

首先,要重新定义人才引进标准,不惟高学历、高职称,引进应用创新型人才。虽然在抢占高精尖人才上宁波有差距,但是在应用创新模式上可以打造自己的新优势,并与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开展错位竞争,寻求应用创新型人才引进核心竞争力。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相应平台建设与企业有效对接,通过产业基金进行融资帮扶,并充分利用现有闲置厂房,由政府出面租赁后再以低价或者免费出租给创业者,进一步孵化企业。

代表委员说

政协委员 徐波:

建议设立“屠呦呦科技创新奖

去年,宁波籍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激励中国科学家创造创新。在这次宁波两会上,市政协委员徐波建议,设立屠呦呦科技创新奖,以屠呦呦的精神激励宁波科技工作者创造创新。

徐波认为,当前,宁波在引领科技创新方面缺少好的抓手,和大城市相比,宁波综合体量不够大,城市品牌不够亮,创新土壤不够深,高水平大学缺乏,人才集聚平台欠缺;宁波在吸引各方面人才方面也存在较大短板,由于缺乏科技创新团队合作平台,引进的人才外流情况突出。

他建议,宁波市政府应该谋划设立屠呦呦科技创新奖,高标准制定评奖章程和颁奖办法,集智聚力打造在国内有号召力的科学大奖项,推动宁波在人才引进、科技创新事业上取得更大成绩。

记者 应磊

人大代表 崔耸:

人才扶持政策,可以一事一议

在电子商务人才引进方面,人大代表崔耸建议宁波应扩大宣传,把目前的招商政策告诉创业者,而且这些招商政策要更符合宁波的行业特性,比如可以在大宗商品、跨境贸易加大力度。

针对当下宁波电商人才紧缺,可以考虑设定专门针对性的人才奖励政策,目前宁波主要是“3315”政策,它主要是针对高科技研发,其实和电子商务是完全不同的方向,如果硬套,那很多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就拒之门外了。所以,电商人才奖励政策要和“3315”政策分开,加大对电商人才和团队的扶持力度,并且实行一事一议。

记者 李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