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丨代表委员热议“亩均论英雄":这根“指挥棒”改变了什么?
一亩地的工业年产值,想象空间有多大?
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答案,但只要换上“新发展理念”,这亩地的“收成”就会大不相同。这,是此次与会代表委员们的共识。
“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扩大亩产效益综合评价范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席话,引起了不少代表委员的热议。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全新的“指挥棒”不仅倒逼着企业提质增效,更督促着各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上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发展之路。
“亩均效益”破解要素瓶颈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实现要素更有效配置,这是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浙江这个诸多要素紧缺的省份来说,如何在有限的土地空间上实现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一直是发展的紧迫命题。
“我省多年来在全国率先探索‘亩产效益’企业评价和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当前浙江的土地、能源、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仍较为紧缺,再加上有些体现浙江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距国内外一流还有差距,所以我省部署了全面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省人大代表、省经信委主任张金如说,经过多年的探索,“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共同推进,实践证明,“亩均论英雄”改革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机制、一个有力抓手。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奋力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亩均论英雄”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集约用地出效益,省人大代表、台州黄岩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建勋对此有着很深的体会。在黄岩,用地供需矛盾一直突出,如何在纵深挖掘存量土地上做好文章,实现空间裂变发展,是摆在当地政府前面的一道难题。
“一边是土地要素紧缺制约好项目、大项目投入,另一边是原来的一些工业土地产出和效益较低,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加快转变土地利用发展方式。”陈建勋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业亩均税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适当减少新增工业用地指标。这其实就是倒逼政府要聚焦聚力高质量,从原来粗放式转向集约化发展。
这两年,黄岩利用有限的用地指标建起了智能模具特色小镇,具备入园资格的模具企业,必须符合高科技、高效益的要求。目前,小镇已有127家企业入驻,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科技型企业14家,这些企业在去年创造税收4亿元,总产值40亿元,高质量发展态势日趋显现。
优胜劣汰加速“腾笼换鸟”
“在我看来,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正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而且我认为按‘亩均税收’来论高低是目前衡量企业经营水平的各类参数中相对较公平理性的。”省政协委员、圣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倪良正认为,当前浙江的工业土地用地供应紧张,有许多优质高效的现代制造业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需要发展空间,而“亩均论英雄”政策的出台,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这几天,反复翻阅政府工作报告的省人大代表、浙江中南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吴建荣有了新的认识。他认为,“亩产论英雄”更是在倒逼亩均效益不高的企业,必须加快通过转型升级、“腾笼换鸟”的途径寻找发展新路径。
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亩均论英雄”正发挥着指挥棒作用。全省依据“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结果,依法依规实施用地、用电、用水、用气、排污等资源要素差别化价格政策,加大综合评价第一档企业减免力度,倒逼末档企业提升资源要素利用效率。
“‘亩均论英雄’采取的评价体系主要有这些指标,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单位能耗税收及单位排污税收等,对全区工业企业进行评价打分,将企业划分为A、B、C、D四大类,采取不同的奖惩措施。”省人大代表、绍兴市柯桥区委书记沈志江说,这套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对企业的促动很大,差别化土地使用税、排污指标等方式倒逼企业盘活存量,提高使用效率,淘汰落后产能。
沈志江代表介绍,柯桥区针对“亩产效益”县域排名靠后的情况,启动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企业数量从数百家整合重组为107家,减少用地2000多亩,减少用能58万吨标煤/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2300吨/年,污水排放日减少1/3,单位印染布附加值年均提高15%以上,2016年度亩均税收同比提升10位以上。
“经济发展要与时俱进,评价体系也要迭代升级,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扩大亩产效益综合评价范围’,我相信提升后的评价体系对企业发展更具有指导意义。”沈志江代表说。
“亩均考核”激发内在动力
随着一块块低效用地的“松绑”,一批批“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纷至沓来,明峰医疗就是这几年刚落户绍兴的一家医疗器械类企业。省政协委员、明峰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影像科学家颜建华说,他们所用的土地、厂房“前任”是一家光电企业,因效益较低被一批“亩均”高的企业所取代。“有了前车之鉴,我们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创新发展,去年实现了2.5亿元的销售收入,今年仅浙江地区将有上百台CT安装在各级公私医院,预计收入在6个亿以上。”
“亩均”考核下,越来越多的既有企业开始考虑,如何提升“亩均效益”?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科技创新强化第一动力。省人大代表、浙江富润纺织有限公司技术部副经理赵丽萍颇有感触。“我们毛纺行业面临生态环保、成本上涨等诸多压力,就是靠着技术创新,做别人做不了、不想做的产品。”赵丽萍代表说,富润纺织的拳头产品是以光亮为特色的多功能面料,很多同行一直在模仿但学不像,背后就是工艺创新。
“企业要争先向创新要产能要效益。”同样来自基层的省人大代表、浙江万豪模塑股份有限公司模具设计师潘勇说,他们企业规模不大、占地不多,却有一个独立的研发部门,二三十人的团队,主要研发方向是汽车内外饰件的开发和设计。“研发能力,最终决定着企业订单多少、利润高低。”
滨江区在全省“亩均论英雄”榜单中排名第一,靠的也是创新。省人大代表、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研发战略合作总监周骏就见证了这个奇迹。他说,滨江区的发展动力不在于“盖了多少房子”,而在于“聚焦了多少脑子”,这片土地上集聚了网易、海康、新华三、大华等高新技术企业,支撑发展的是一个个专利、一项项创新,让滨江实现了土地资源要素利用的最大化。
来源: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