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仙居彩石镶嵌传人王银华痴迷创作三十载
主编《仙居彩石镶嵌》专著,为到学校讲授彩石镶嵌有关知识准备资料,设计创作新的玉石镶嵌作品,王银华最近忙得不亦乐乎。近日,在神仙居文化展示中心,记者好不容易“逮”到了仙居大唐工艺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银华。
今年54岁的王银华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仙居彩石镶嵌代表性传承人,1.80米的个子,身材修长。在《黄大仙》巨幅联屏作品前,他说起仙居彩石镶嵌创作如数家珍。黄大仙文化迄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银华耗时5年,采用上等红宝石、鸡血石、寿山石、昆仑玉等为原料,创作出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巨幅联屏玉石镶嵌作品《黄大仙》。作品高2.2米、长33米、重约5吨,由40余幅玉石联屏组成。作品的巨大规模、新颖别致的表现手法以及巧夺天工的做工工艺为当今世界所罕见,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汇聚宝玉石品种最多、唯一全面反映黄大仙文化的巨幅玉石珍品。在2012年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黄大仙》成为文博会的一大亮点,吸引了无数海内外参观者关注。作品在数百万件展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的殊荣。“欣赏《黄大仙》巨幅联屏作品,犹如看到跳动着的曲线起伏的音符,人物表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色彩、纹理搭配自然,画面人物布局疏密得当,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一位上海游客留言称赞。
王银华出身于仙居髹漆镶嵌世家,从小受长辈影响,喜欢绘画,对镶嵌艺术情有独钟。他通学《宝石学》等书籍,学习掌握历史、文化、国内外风土人情等知识,经常与国内外友人进行交流,吸取养分。“做彩石、玉石镶嵌难,难在提炼主题,难在构图绘画,难在彩石、玉石选料、色彩搭配,难在雕刻镶嵌的有机结合,而大件作品,历时数年,慢工细活,再加上投入大,没有恒心、决心是难以完成的。”仙居彩石镶嵌行业元老徐喜天说。而王银华在仙居彩石镶嵌领域孜孜以求30多年,坚持至今,痴心不改。
王银华为采购到精美的玉石材料,曾攀登海拔三四千米的昆仑山,也曾下过200多米深的矿井,寻觅玉石。他做事严谨,追求完美,以玉石为妙笔,作品反复修改,创作的玉石镶嵌小件作品玲珑剔透,大件作品恢宏大气,多次获得国家级金奖、特别金奖。由于王银华的突出成就,他被评为首届台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
王银华说,作为党员身份的非遗传承人,创作的作品要有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要充满正能量。一件思想性与时代同步的好作品,首先是构思,做到主题优先,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承载丰富的思想内涵。在创作过程中,王银华构思独特,尤其擅长大题材、大场景的创作。如《妈祖》作品,他确定了既弘扬妈祖精神,又寄托盼望祖国统一的愿望这一主题,和团队一起用智慧的头脑、勤劳的双手,通过刀、锯、凿等工具,借用玉石的天然色彩、自然纹理、光泽,采用镂雕、浮雕、平磨等多种工艺手法进行创作,将玉石有机地连接,使作品色彩过渡自然流畅,浑然天成。又如《丝绸之路》巨幅联屏作品,其中中外人物就有633位,作品以宏大的场景,再现东起长安、西达罗马、延绵万里的丝绸之路全景,以大唐盛世、八方来仪、长安都市、关中沃土、西域情怀等12个系列为主题,突出表现盛唐时期国家强盛、民族团结、商业繁荣、文化璀璨的瑰丽景象,让人从中感受到丝绸之路的宏伟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