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县积极推进县域绿色化发展改革试点工作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自省政府批复同意仙居开展县域绿色化发展改革试点县以来,仙居县委县政府把推进绿色化发展改革作为省政府赋予的光荣使命、作为仙居赢得区域竞争的重大机遇和实现绿色发展、科学跨越的主要抓手,按照生产循环化、生活低碳化、全域生态化、治理现代化的思路和要求,突出重点,细化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六大机制,努力将仙居建设成为全省县域绿色经济发展示范区、绿色生活方式践行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绿色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区,在全省率先走出一条绿色化发展道路。
一、建立健全绿色产业发展机制
围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这条主线,坚持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集团化、信息化同步推进的思路,以“绿色+、旅游+、文化+、互联网+”的理念,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加快建立促进生产方式循环化和绿色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特色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现代服务业和绿色新兴业态融合发展。
1、建立绿色现代农业发展机制。以打造中国最高端农业为目标,以台湾农民创业园、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等为平台,积极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机制,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创新农业主体培育机制。在大力引进外来资本投资的同时,积极培育本地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台湾农民创业园已引进项目30个,协议总投资85亿元,其中总投资11亿元的海亮有机农业生态示范园成功开发了“仙居云”系统,走在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最前沿;全县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500多家,其中市级规范化合作社107家,省级示范性合作社16家;探索成立了全省首家股份制合作农场——新合农场,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农民日报》、《农村信息报》等各级媒体头版、头条报道。二是创新农业经营服务机制。以全省“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工作为抓手,坚持重心下移,创新了协作区农合联为龙头的基层农合联构建模式,通过整合协作区内各乡镇农经、农技、农机、林业、畜牧兽医站、水产技术推广站以及供销社、金融机构等资源,增强了农合联的服务功能,实现了乡镇(街道)全覆盖,目前县、协作区农合联共吸纳各类组织1381个,组建了2家农民资金互助会,吸纳各类会员37个。三是创新农产品质量监管机制。创建了全国首家绿色农产品专卖市场,与基地签订订单农业,严格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电商化营销和农产品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机制,对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管理。目前,全县共有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30万亩,通过绿色食品认证34个,有机产品24个。仙居县先后被评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全国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杨梅)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和浙江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
2、建立特色生态工业发展机制。围绕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对企业结对帮扶,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方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一是建立了工业企业综合效益评级制度。按照绩效优先、优胜劣汰、提质增效原则,对全县年销售收入(主营业务)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工业用地面积3亩以上的企业、经济开发区内投产满两周年的企业、年用电量在50万度以上的工业企业全面开展综合效益评估,在用地、用能、用电、用水、排污、信贷等资源要素配置上实施差别化政策,促进企业集约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二是建立了工业高新化转型机制。制定出台了工业高新化转型行动和企业集团培育行动实施方案,持续推动医化、工艺、机械三大主导行业转型升级。如针对医化行业,鼓励企业加快创新步伐和产品研发,走高端之路,与中国医药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加强在医药产业投资、医疗改革、健康医疗服务等领域的全面合作。仙琚制药被列入省级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君业药业被评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三是建立了企业上市帮扶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若干意见》,建立了县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对拟上市企业实施一对一精准服务。目前,仙琚制药已经成功上市,司太立、仙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通过了报会和预披露,新农化工、车头制药已在新三板挂牌。
3、建立现代服务业发展机制。以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以省级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抓手,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扎实推进旅游六要素协调发展。神仙居景区正式成为国家5A景区,绿道通过国家4A景区资源评估,神仙居旅游度假区正在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先后承办了仙居·波兰文化节、神仙居高空扁带挑战赛、中韩登山大会等国际赛事。通过举办“杨梅节”“油菜花节”等节庆活动,实现了农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杨梅经济、油菜花经济。仙居先后被评为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名城、浙江省“十大养生福地”、2014最佳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仙居油菜花观光带、杨梅观光带、葵花景观荣获“中国美丽田园”称号。同时,积极发展健康养生、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有2个项目被列为省级服务业重大项目、8个项目被列为市级服务业重大项目,和润集团投资的总投资80亿元的中国仙居•国际健康修养小镇项目已于10月12日签订了意向协议,美顺达物流公司被确定为浙江省服务业重点扶植项目、台州市重点物流基地和交通物流城乡配送体系建设试点企业,九州通浙东南现代医药物流中心被确定为市级医药物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全县有4500多家淘宝店等网络店铺,是全国电子商务百佳县、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试点县。
二、建立健全绿色生活推广机制
大力宣传绿色增长、共建共享的理念,倡导广大民众使用绿色产品、参与绿色行动,让人们在充分享受绿色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和舒适的同时,履行好应尽的可持续发展责任的方法,使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1、建立绿色城镇创建机制。以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为抓手,大力实施城市公园绿地扩建、城市生态绿屏建设、永安溪滩地景观林建设、森林通道建设、森林村庄建设、森林产业提升等六大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7.9%,城市建成区林木覆盖率达30.5%;建成一生水岸公园、盂溪公园、永安公园、乐安公园等合理分布的公共休闲绿地37处,面积18万平方米,90%以上市民出门平均500米以内都有公园休闲绿地,城区空气负离子平均浓度达到2386个/cm3,空气污染指数良好以上天数占全年的98.08%;建成省级森林村庄2个、绿化示范村8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生态公益林103.5万亩,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45平方米;公路、城区骨干道路和河岸绿化率均达到100%,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省级森林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创建顺利通过验收。
2、建立绿色消费模式推广机制。以全国首家绿色农产品专卖市场为主平台,建设绿色产品的批零营销网络,并建立绿色产品专卖店、连锁店,配合绿色广告,扩大绿色产品的知名度,将绿色产品快速推向市场,使其走入寻常百姓家庭。以“清洁家园”活动为载体,建立了环卫保洁“三有机制”(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和“五个一要求”(一套以财政投入为主的机制、一支保洁员队伍、一支监督员队伍、一套基础环卫设施、一套长效保洁机制),全面推广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按照“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收运处理模式,推进垃圾处理无害化、清运减量化、利用资源化。
3、构建绿色交通出行系统。积极倡导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开通了定点、定线、定时的定制公交专线,建立了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新增公共自行车600辆及站点30个,初步建成了以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为主体的绿色交通体系。积极推进城乡绿道工程建设,有效连接沿线公园、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和历史古迹,供行人和骑车者游憩休闲,初步建成了以永安溪绿道为主轴的城市慢行系统。
三、建立健全绿色城乡融合发展机制
围绕建设中国山水画城市的目标和全域景区化要求,坚持绿色化和新型城镇化方向,科学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将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要求体现到城乡建设与发展的各个环节,全面推进城乡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打造具有仙居特色、仙居风格、仙居气派、城乡有机共融的美丽之城。
1、建立城乡空间一体化规划机制。积极开展县域主体功能区试点和“多规合一”试点,探索建立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规划互相衔接协调的规划体制,着力构建以永安溪绿色生态发展轴、都市产业经济带和南部生态旅游产业带为骨架的城乡空间格局,形成“一轴四心两板块”的长廊形城市空间体系。一轴,指有序推进永安溪绿道沿线的旅游休闲健康等产业开发,将永安溪打造成城市的景观主轴、休闲主轴、发展主轴,以永安溪串联起产业发展平台和城市组团。四心,指中心城区、东部(经济开发区和下各)、中部(旅游度假区、台创园和白塔)、西部(科技园区和横溪)四个城市组团。中心城区着力打造综合型城市行政和服务中心,东部组团着力打造生态型的城市工贸发展中心,中部组团着力打造城市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服务中心,西部组团着力打造城市智创和宜居中心。两板块,即两个生态功能板块。北部大雷山脉要打造城市北部生态板块,形成城市生态屏障;南部括苍山脉,以国家公园创建为核心,打造生态旅游休闲养生健体板块,成为城市的主背景、会客厅和城市公园。
2、建立美丽城乡特色化发展机制。一是以“旧城改造”和“醉美新城区”建设为抓手,创新旧城有机更新机制和城市建设经营机制,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不断提高规划设计质量, 稳步推进旧城改造,扎实推进新区建设,目前新区一期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55亿元,三塔印湖、令人陶醉的“醉美新城区”形象初步显现,被评为“第二届浙江省最具发展潜力十大新城”。二是以板块联动、抱团发展为方向,制定出台了乡镇街道“四大机制”,从创新乡镇行政管理、财政管理、审批服务和区域协作等四个方面体制机制入手,将全县20个乡镇街道组建成为六大协作区,实现区域内规划编制、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党的建设等统筹发展、互补发展、联动发展、融合发展。三是以“粉墙黛瓦、绿树红花、小桥流水人家”为意向要求,按照“污水要纳管、活水要穿村、人畜要分离、见缝要插绿、一户多宅要拆除、门前屋后要清理、文化要提升”的八方面具体要求,用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组合拳,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黄皮屋整治、全民治水、人畜分离等一批特色亮点工作得到了省领导的肯定,形成了白塔圳口至淡竹石盟垟沿线、埠头九都港沿线、白塔环神仙居沿线、横溪移民区块等精品线路和精品区块,有10个村被命名成为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
3、特色小镇培育机制。坚持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推进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重要平台,作为打造区域名片、融合城乡发展的有效载体,按照“狠抓扩大有效投资,突出制造业转型升级,构建梯度培育态势”的指导思想,坚持因地制宜、立足特色,产城融合,加强要素整合,加大培育力度,积极推进创建工作。神仙居氧吧小镇已经列入了全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另有中国工艺礼品小镇、古镇文化修养小镇、中国杨梅小镇、江南温泉小镇、梦幻田园小镇、抽水蓄能小镇、运动健体小镇等7个特色小镇正在培育建设中。
四、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保护长效机制
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加大县域全域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建立环境治理长效机制,不断提升仙居生态环境质量,彰显生态优势。
1、生态文明宣教机制。组织开展了以“保护环境为荣、污染环境为耻”的生态文化和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的生态理念宣传。在县城主要街道、省道沿线、各乡镇主要路段设立大型广告牌和固定标语;在广播电台开办《环保之声》专栏,在仙居新闻推出《生态环保之窗》专版,在仙居电视台开设《仙居生态环保》专题节目,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普及环境保护知识。结合“世界环境日”、“浙江生态日”、“杨梅节”、“油菜花节”等活动,推进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宣传节能减排、低碳、低污染的生活常识,培养公众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
2、生态环境整治机制。坚持“工业进园区、农业进基地、农民进新村”的原则,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围绕群众关注的饮用水安全、空气质量、土壤污染和垃圾处理等问题,组织开展了工业三废、垃圾固废、农业生活污水、种养殖污染、化肥农药污染等专项整治,坚决关停取缔小化工企业,目前化工企业只剩下了新农化工一家,医药企业全部转型搬迁;对全县477家工艺品企业进行分类分批整治;全面整治“三废银”行业,清理取缔了338个非法冶炼点;关停沿溪养殖场93家,规范规模养殖场近100家;实施肥药双控,全县基地农药使用量减少50%,化肥使用量减少40%。彻底整治对区域环境破坏突出的永安溪河道采制砂、石材加工行业,积极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永安溪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利用项目通过省水利厅审批,成功列入全国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重点县、省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第五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
3、生态文明创建机制。坚持群众主体、全社会参与,以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和“多城同创”活动为主抓手,大力开展森林城市、生态乡镇、森林村庄、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等创建活动,相继成功创建了浙江省生态县、国家生态县。积极推进国家公园试点工作,加强国际合作,探索建立区域生态环境敏感区、重要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区的保护制度,已与法开署就1亿欧元低息贷款(年利率2-3%,还贷期限20-30年)达成初步意向,正在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开发计划署就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价值评估、新型碳汇等开展研究合作。
五、建立健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机制
积极推进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扩面工作,制定出台了《仙居县推动绿色化发展开展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工业企业综合效益评级加快经济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实行差别化电价水价政策的通知》等一整套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文件,将资源要素与企业综合效益相挂钩,发挥市场和政策的杠杆作用,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能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2015年,8家企业因被评级为C级而取消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奖励资格,扣减金额40.40万元;195家A、B级企业享受2014年城镇土地使用税奖励,拟兑现财政资金1139.62万元;6家“两证”遗留问题办理企业因非A、B级而被取消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奖励资格;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差别化电价,对上年度工业企业综合效益评级为C级142家、D级16家企业分别加价0.1元、0.3元。深入开展“腾笼换鸟”工作,探索工业用地分阶段管理制度,建立低效用地退出机制。截至9月底,盘活存量土地208.90亩,腾出用能3500吨,改造提升“低小散”企业50家。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强民间融资管理工作若干指导意见、民间融资服务中心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对民间融资的引导与规范,发挥民间融资的积极作用。积极推进国投、旅投、建投、水务等四大国资平台公司转型,不断提升国资平台投融资和业务经营能力。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杨梅采摘期降水指数保险,为减少梅雨季梅农损失提供保障。
六、建立健全现代化社会治理机制
以实现共建共享为目标,围绕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公共服务途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扶贫开发精准化、社会治理现代化,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
1、创新行政审批机制。以简政放权、落实监管、创新机制、提升服务为重点,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效提升行政审批效能。一是实行业主申报与窗口审批、窗口与窗口之间审批、公示与审批“三个同步”审批,在压缩法定时限的基础上,进一步压缩承诺时限。如旅馆业审批时间由法定的73个工作日缩至7个工作日,比法定时间缩短90.4%,比承诺时间缩短76.5%。二是建立部门内部和跨部门办理的并联审批机制,对2个以上部门审批事项,实行“一个窗口受理、告知相关、统一联审、同步办理、限时办结”的联办制度。三是建立电子实时监察系统平台,构建立体化监管网络,将项目审批情况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实行全程、实时电子自动监控和统计分析,确保审批效率。同时,在各协作区设立县政府办事大厅分大厅,按照“能放尽放、权责一致、合法便民”的原则,下发审批权限,实行“一门受理、全程代理”的一站式运行机制,委托、授权事项在分大厅限时办结,不能委托、授权事项由分大厅相应窗口负责全程代理,方便群众办事。
2、创新公共服务机制。探索实施公共服务分片区协作、抱团式发展模式,通过整合资源,加强上下级之间、城乡之间交流合作,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实现基本公共均衡发展。如教育方面,探索实施了板块教育模式,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和区域内学校的综合实力,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把全县学校划分成横溪、白塔、下各、城区四大区域板块,每个教育区域板块的学校组成又分为业务能力强的城区学校、区域板块的中心学校和地理位置离中心学校近的成员学校三个层次,分别担任指导、组织和参与落实相关工作的任务;同时,建立教育教学合作机制和“捆绑式”考核评估机制,形成区域板块推进发展模式。在医疗服务方面,探索实施了“城乡联体、乡村连片”一体化发展模式。将全县划分为6个片区,对各片区的人事培训、业务指导、财务等实行片区化统一管理。以县人民医院为技术核心,建立全县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和心电诊断中心,使群众在乡镇就能直接享受县级医院的诊断技术和医疗水平,实现诊断技术城乡共享;搭建双向转诊平台,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形成“小病解决在基层、大病转诊县医院”的格局,实现分级医疗城乡联动;加强人才培养互动,通过建立培训基地、开展组团式服务,实现人才和学术城乡流动。仙居县网络诊疗平台作为全省典型在全国卫生信息化现场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和现场直播展示;《省医改办专报》、《健康报》、《浙江日报》、《今日浙江》、《台州日报》等媒体予以报道。
3、创新精准扶贫机制。按照中央、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探索创新了“报、识、议、核、定”五个步骤精准识别,严格规范程序,确保扶贫对象精准。按照既“输血”又“造血”、既扶贫更扶志的要求,全面开展产业扶持、就业援助、智力支持、低保保障、督孝赡养、社会救助、助残帮扶、金融扶贫等“八大方法”精准施策。同时,建立了工作例会、联动破难、舆论推动、督查约谈、考核奖惩等五项制度,推动扶贫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目前,仙居县已全面消除4664户10990名工作对象的贫困现象,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扶贫信息专刊上得到推广,并在全省扶贫开发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4、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慈孝仙居”创建为突破口和主载体,将社会治理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乡土化的实践路径,兴家风、雅民风,弘孝道、扬美德,形成了“以文化人、典型感召、全民践行、制度督孝”四大实施模式,赋予了慈孝文化更多的时代内涵和仙居特色,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拥护和支持。创建“慈孝仙居”的做法获得第三届浙江省公共管理十佳创新奖,仙居先后获得了中国慈孝文化之乡、中国孝文化研究中心实践基地,荣获全国首届敬老志愿服务模范单位,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人民政府,全国慈孝文化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在仙居召开。(综合体改处、仙居县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