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绿水青山” 他带领村民种下6500亩山林

04.08.2015  11:16

  正午,骄阳似火。但一走进象山方家岙村,却有一股凉意扑面而来。

  是空调起的作用?村支书欧昌伍笑着揭开了谜底:“哪里是空调,全靠村里漫山遍野的大树。大树是我们这里天然的‘空调’,村里的气温,要比城里低3到5摄氏度。一到夏天,很多城里人都愿意来我们村,就是因为这里凉快。可是,放在以前,不仅一点都不清凉,村里还散发着阵阵异味。”

  而对于这一切变化,欧昌伍不仅仅是一位见证者,更是领路人。

  在欧昌伍当村干部的30年时间里,他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每年都要号召村民种很多树,还通过河道整治等措施治理水污染。

  30年来,他带领着村民,把方家岙这个山荒、水臭、人穷的落后乡村建设成了一个青山环绕、碧水常流的美丽山村,村民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滋润。

   组织种树队和护林队

  他在台风夜带着大家连夜加固

  方家岙村位于象山墙头镇,大雷山脚下,拥有着浙江省森林村庄、小康示范村、省卫生村等荣誉,然而谁能想到,这么一个美丽山村,在二三十年前,却是一个山林荒芜、溪流发臭的脏乱村。

  “你看到现在的方家岙,是很难想象过去这里是什么样子的,我在这里做了30年的村干部,村里的每一个变化,我都看在眼里。”说到这儿,欧昌伍看着路旁的溪流,把思绪拉回到了过去。

  欧昌伍是方家岙村人,1986年,35岁的他担任了村主任,第二年又当上了村书记,当时,村里没有什么人愿意当村干部,因为村里穷,大家都想着去外面打工挣钱。

  “你现在看到的这些青山,当年都是荒荒的,山上只有杂草和一些低矮的灌木,一到下雨天,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欧昌伍说,他当村干部,第一件要抓的大事,就是种树。

  欧昌伍很快就组织起了一支支种树队和护林队,一到春天,就满山满村庄地种树。刚开始,不少村民都还有抵制情绪。村民老黄说:“种树有什么意思,要等这些树长大,起码要好几年,有这个精力,不如办点厂来得实在。”欧昌伍对他说:“你现在觉得种树没效益,但过几年十几年,你就会尝到种树的甜头了。”

  为了保证这些树木的成活率,一到晚上,欧昌伍都会带着护林队去查看新种的树,遇到台风、大雨天,他都会指挥大家连夜做好加固工作。

  如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种下的树苗都已长成了参天大树。整个方家岙村就是一片大树林,当年埋怨种树无用的村民老黄,也早已成为了种树能手,每年都要种100棵树。

  如今的方家岙村,山林面积有6500亩,还有千亩雷竹基地,成为名符其实的森林里的村庄。

   为改变村民乱扔垃圾的习惯

  他大冬天跳进冰冷的河里捡垃圾

  方家岙村有一条环村溪流,溪水非常清澈。在溪边,欧昌伍蹲了下去,用瓶子接了半瓶水,咕咕地喝了下去,边喝边说:“这水,比外面买的矿泉水还要甘甜。”

  欧昌伍说,如今,这条溪流已经成为了村里的景点,而在20多年前,这里却是村民们避之不及的地方。

  “过去,村民的生活垃圾都往溪里倒,溪流的自净能力弱,时间一长,就很脏了,天稍微热一点,溪里就会散发出令人作呕的异味。而且,垃圾多了,溪流还经常堵住,一到大雨天就排洪不畅,形成内涝。”欧昌伍说。

  为了让村民们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从2003年开始,欧昌伍就带头对620米长的环村溪坑河道进行彻底疏浚,恢复河道的自身净化功能,并实施堤防加固,全面加固了方家岙水库,修建大型公园、河道走廊,在河道两旁实现绿化4000多平方米,并在溪流的下游建了一个游泳池。

  “要说整治河道倒也不难,可是要改变村民长期以来养成的生活习惯,就难了,村民们往溪里吐痰、倒垃圾已经习惯了,还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改变的。”欧昌伍说,治理溪流的前几年,他每天都能从河里捞出好几斤的垃圾。

  有一次,他看到一位年轻的村民小凡把饼干盒随手扔到了溪里,就跑过去让他不要把垃圾扔到溪里去,谁知小凡却说:“大家都习惯了,改不了了,除非你下去把它捞上来,我就再也不扔了。”

  小凡说完就准备离开,当时正是12月份,天气非常冷,欧昌伍却说:“你看着,我这就下去捞。”

  说完,欧昌伍脱下鞋子,挽起裤脚,跳进了冰冷刺骨的小河里,把饼干盒捡了起来,放到溪边的垃圾筒里。

  看到这一幕,小凡红着脸说:“欧叔,我错了,我刚才就是随口一说,没想到你还真下去捡了,我以后再也不会往溪里扔垃圾了,别人要扔,我也会劝阻的。”

  如今,小凡已经成了村里的环境保护志愿者,当看到村民、游客乱丢垃圾时,他就会把那段故事讲给他们听。

  为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他带头开起了家庭客栈吸引游客

  在欧昌伍的带动下,方家岙村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山变青了,水变清了,已经多年不见的野猪、獐、刺猬等野生动物也纷纷回来了。

  这时,欧昌伍考虑的,是怎样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实在在提高村民们的生活水平。

  为此,欧昌伍想到了发展旅游业,把城里人吸引过来。然而,他的提议并没有得到村民们的广泛响应,大家觉得,自己的家乡是个不起眼的小村庄,谁会来这里旅游呢?

  欧昌伍却是说干就干,2012年,他率先在自己家开起了客栈,共有6个房间,24张床位。很快,眼尖的游客们发现了这个美丽的山村,他的客栈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在他的带头作用下,村里人纷纷加入了开客栈、农家乐的行列。如今,村里已经有了17个农家客栈。为了吸引游客,欧昌伍还多次到宁波、上海等地进行宣传推广。

  说起这几年生活的变化,村民董亚萍高兴地说,她家的客栈比较小,虽然只有四个房间9个床位,但去年一年赢利就有7.5万元。

  “如果不是欧书记的带领和号召,我可能现在还在外面打工呢,欧书记带着大家把环境治理好了,又发展了旅游业,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挣到钱。”董亚萍说。

  虽然已年过六旬,但是,对于方家岙村的未来,欧昌伍还是有着更长远的规划。

  欧昌伍说,他规划的核心,还是进一步治理生态环境,把方家岙村建设成特点明显的美丽小山村。

  下一步,欧昌伍打算把村里的道路,铺成古色古香的石子路,并在溪流上建一座廊桥。

  他说,方家岙不仅有着美丽的生态环境,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不仅有古树、古桥,还有古祠堂。根据一些老人的提议,他准备把村落变迁、村档史话、族谱家史、乡贤名士、新农村建设等珍贵资料收集整合起来,在廊桥上建起一个个文化长廊,对游客进行集中展示。

  “我在村里生活、工作了一辈子,倾注了所有的感情,将来,我们村肯定会山更清、水更美。”说起将来的打算,欧昌伍的眼中充满了希望。

  在采访的最后,欧昌伍非常动情地对我说:“曾经有很多次机会,我可以离开方家岙村,到外面办企业,挣大钱,但是我放弃了,因为我爱我的家乡,爱这里的乡亲。”

  欧昌伍在家乡生活了一辈子,付出了所有的感情,为了家乡变得更美,家乡人生活得更好,他走的每一步,都想得很远。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很多村都急着开工厂办企业的时候,欧昌伍却认为,办工业企业钱来得快,但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损害,因此好几次可以开企业的机会,他都主动放弃了。

  2000年以后,当很多村干部都辞职下海经商的时候,他却想,村民们这么信任自己,不能放下大家不管,于是,他坚持留在了村里。

  真情的付出,获得的也是真心的回报,随着村里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村民的收入也越来越高,欧昌伍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尊重,在村里,年轻人都叫他“欧叔”,同龄人都叫他“欧大哥”。

  “当村干部这么多年,我追求的不是政绩,而是让我这个世代生活的村庄变得更美,乡亲们过得更好。”欧昌伍的话很朴实,也很真诚。

  [记者手记]

  真情付出获得真心回报(通讯员 俞莉 本报记者 王晨辉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