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故里:南乐县文化发展纪实
南乐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濮阳市,这里是造字圣人仓颉、天文学家僧一行的故乡,享有“中国仓颉文化之乡”“河南省戏剧之乡”“河南省传统戏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河南省草编之乡”等诸多桂冠。在第二批河南省公共文化示范区的创建过程中,该县得到河南省文化厅以及专家组的一致好评,走出了一条“小县大文化,穷县富文化”的特色发展之路。
“南乐文化人”活跃城乡
在南乐县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顶烈日,冒严寒,风雨无阻,活跃在广大城乡,搞培训,送文艺,潜心创作,为广大群众送去了宝贵的精神食粮,他们叫“南乐文化人”。为满足广大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南乐县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以“种”为主,“种”与“送”有机结合。
该县每年举办的“教你一招”群众文化活动系列培训班,对基层“文化能人”进行广场舞、秧歌、戏曲、摄影等知识培训,先后举办了18期,培养基层优秀文艺骨干3180名,带动了全县10万多名文艺爱好者的参与。此外还常规性开展广场舞大赛、戏曲大赛、青歌赛等多项文体活动,全县上下形成了“人人都关注、户户传歌声、村村都参与”的文化繁荣局面。
为推动文化惠民工程与群众文化需求的精准对接,2015年南乐县创新推出了“点单配送”服务,在网站、微信平台、《文化南乐》期刊等开办“点单配送”专栏。整合资源,组建了舞蹈、文艺、书法等22支队伍,面向基层群众推出了文艺演出、讲座、展览等十几类文化服务项目,群众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预约服务。通过这个平台,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学习广场舞、绘画、书法,观看演出、展览等。使公共文化服务开始从“以我为主”向“你说了算”转变。
这项措施实施以来,南乐先后根据“订单”派出工作人员帮助寺庄乡岳村集村村民岳红昌成立了全县首家个人民俗博物馆,派出服务小分队帮助4个乡镇37个村重新规划设计了乡镇文化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派出“跟我学吧”教练组深入12个乡镇,进行广场舞巡回教学,培训人员5000多人次,广场舞队、文艺队普及率在全县达到了100%。
此外,南乐县注重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专业人才领军、基层干部统筹、群众队伍支撑、志愿者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目前,全县有舞龙舞狮队、秧歌队、广场舞队、高跷队等各类群众文艺社团856个,成员超过2万人。
在人才队伍累累硕果的基础之上,南乐的基层文艺创作热情高涨,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文艺精品。豫剧《布衣巡抚魏允贞》一举夺得河南省文华奖金奖、全国第九届戏剧文化奖两金三银四铜及集体表演奖等14个奖项,并作为2016年优秀廉政剧目在全省巡演;创作了抗战纪录片《南乐抗战记忆》、大型杂技情景剧《卫河儿女》、濮阳市杂技创新剧目《旋转顶技》等;书法领域,多人次进入国展、获得省奖;由南乐杂技团创新的节目《高椅》晋级《出彩中国》人并获得银奖。
六大品牌活动贯穿全年
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中,南乐县坚持品牌化运作模式,连续五年精心打造“南乐文化”品牌,先后成功推出了周末激情广场、乡村梨园春、南乐星期天、文化进西湖、过大年唱大戏、关爱有家六大主要文化活动品牌,为全县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周末激情广场”活动兴起于2011年,每年5至10月份的周五晚,由县直各相关单位轮流举办晚会。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演出场次逐年增多,参演主体从县直单位扩展到了社会团体,每年80多场的演出成了县城居民业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为文艺人才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乡村梨园春”以该县西邵乡乔崇町村为中心,河南坠子、大平调、豫剧、曲剧等河南地方戏曲为主,采取群众自演自唱的形式,每周巡回演出2至3场。目前已发展到36个村、农民演员328人,荣获河南省“群星奖”、全国第五届“服务农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受到了中宣部、文化部的表彰。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该县文广体旅局购置点歌系统,运用“互联网+”思维,建立“想唱来我家”乡村梨园春微信群,吸纳周边的5000多人成为会员。
2014年开始的“南乐星期天”活动以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为主要内容,组织县直各单位干部职工利用星期天时间下乡入村巡回开展活动,开展活动200余场。在2015年开始的“文化进西湖”活动已举办各类展演56场次,包括传统戏曲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戏迷风采展演、杂技表演等,并于今年5月份全民健身月成功举办首届万人环湖健步行,端午节举办首届龙舟大赛。而“过大年唱大戏”文化品牌则在春节、元宵节前后,举办传统戏曲展演、舞龙舞狮大赛、乡村民俗文化展演、千人民舞大展演等系列节日文化活动,每年的参演人数都达到10万人以上,极大丰富了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
“关爱有家”“六进”文化品牌是针对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农民工、残障人等弱势群体开展的送服务惠民工程,以“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军营、进敬老院”“六进”为主要形式,以送文艺为主要内容。根据群众需要,组织县内各文艺团体排练精彩节目,让村民不掏钱、不出门就能欣赏到高水准的专业演出。充分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保障弱势群体的文化权益,目前已开展活动59次,惠及群众20多万人次。
上述六个文化活动品牌相互补充、相互衔接,贯穿南乐全年的群众文化之中,越来越多人参与其中。
“穷县富文化”的创新探索
2016年南乐县文化建设一件件大事逐件落地。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南乐县政府每年都拿出4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目前,县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图书馆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已建成260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占全县322个行政村80%以上;宋耿洛汉墓群——赫胥陵成功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修缮工程、仓颉陵综合提升工程顺利实施,并免费对外开放;南乐县文化综合体正在建设中,其中文化馆、图书馆新馆主体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农家书屋、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与此同时,南乐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明清文化一条街正在积极规划中。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过程中,南乐县积极在诸多领域进行探索。关于如何保障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课题研究,该县先后建立了一整套人才和技术保障、绩效考核和文化活动激励机制,得到了专家一致好评。
南乐县把建立健全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专业人才、业余文艺骨干队伍作为文化事业长效发展的有力措施之一。2014年以来,结合县域实际,培育了150个文化示范村,举办“跟我学吧”“教你一招”系列培训班,使文艺队伍实现了“一带十、十带百、百带千千万”的链条式发展,开创了文化建设新格局。
南乐县人民政府把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纳入乡镇、单位目标管理、绩效考评和年度考核体系中,县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连续多年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基本形成了政府、社会、服务群体共同参与的监督管理体系,人民群众公共文化服务的受益率等指标居全省前列。
建立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激励机制。其中,列出专项资金以奖代补,购置音响、锣鼓等演出设备,对选出的150个文化示范村、社区进行奖励;开展广场舞秧歌舞大赛、青歌赛、戏曲大赛、器乐大赛、舞龙舞狮大赛等各类赛事,重金奖励优胜者和参与者,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该县的图书进超市活动,又积极创新、拓宽全民阅读工作思路,经过收集居民意见建议、开展图书托管可行性讨论,在超市设立了便民图书借阅服务点,方便了群众借阅,这一运作模式在全省尚属首家。
如今,南乐县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提出“城建立县,文化兴县”战略和“全域旅游”概念,立足仓颉、一行、文庙等文化亮点,结合南乐西湖水文化,着力打造马颊河、西湖沿岸文化旅游经济带,做大做强南乐县仓颉文化产业园等文化旅游产业。全力推动全县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仓颉故里正以崭新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