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北仑综合施策打造基层文化市场管理新样板

17.02.2016  09:45

  从文化部官网获悉,浙江宁波北仑区现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830余家,从业人员2.1万余名,60%以上的经营场所分布在城乡结合部。2014年以来,该区积极探索依法监管与自律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建立良好的基层公共文化秩序和文化传播服务市场,为群众提供健康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2015年12月,该区荣获“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并在表彰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

  一、管理为重,健全“三位一体”网络体系

  一是实行部门联动的统筹管理。组建包括宣传、文化、公安、工商等15家单位在内的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各方联动”的工作格局。2014年以来,领导小组共召开联席会议8次,部署开展了查处接纳未成年人网吧、整治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隐患、整顿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等工作20余项。

  二是实行属地协管的定位管理。在城乡结合部的小港、白峰两个街道(镇)成立片区执法中队,由区文化行政执法大队抽调执法人员、街道(镇)文化站管理人员和村(社)协管员联合监管,实现对全区9个街道(镇)文化市场的监管全覆盖。截至目前,共发现并劝阻非法大棚演出等违规行为18起,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

  三是实行重心下移的网格管理。建立由派出所协警、综治队员、大学生村官、村(社区)工作者组成的135人农村文化市场协管员队伍,协助对文化经营单位进行动态监管,制止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有效打通网格管理的“神经末梢”。两年来,共提供违法文化活动线索18条,协助破获广东非法演出团队、白峰非法流动歌舞团等案件。

  二、发展为本,探索“疏堵共治”管理模式

  一是探路期注重论证引导。增强管理服务有效供给导向,制定实施《文化经营项目设立前期论证标准》,通过对地理位置、人口密度、社会经济、投入规模等进行全面分析预测,形成《前期论证意见书》供投资者参考,避免盲目投资。通过提前引导,两年来共有6个项目主动放弃非理性投资,2个项目由单一型提升为复合型,市场结构更趋优化、布局更加合理。

  二是成长期注重自律规范。发挥等级评定和先进典型的推动作用,对一级经营单位授予等级牌,在行业内进行经验推广,对无等级经营单位加强走访调研、对口帮扶,指导经营者转变经营方式,扩大经营规模。完善评选机制,通过推荐、联评等程序评选行业先进,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文化经营氛围。两年来,共评选“规范经营、诚信服务”先进单位70家、消防安全先进单位l4家、社会公益活动先进单位21家。

  三是活跃期注重高压治理。加大“扫黄打非”工作力度,先后开展“净网”行动、“清源”行动、“秋风”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24次,有力净化了基层文化市场环境,破获的“包某某非法安装使用地面卫星接收设施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案”入评全省2014年“扫黄打非”十大案件。

  三、服务为要,优化“质效并举”的市场环境

  一是委托行业协会服务“”。将教育培训、法治宣传、年度核验等10项管理职能委托给文化行业协会行使,提高行业协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发挥行业自管自律与行政管理联动功能。两年来,行业协会举办各类培训50期,共有1600家企业2.5万余人次参加,配合区文化市场执法大队开展自查自纠行动70余次,查纠面达100%,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二是创新审批全程服务“”。实行审批全程协同管理,全面提升服务质效。审批前,区文化市场审批部门开展针对性辅导,采用“联审联办、平行审批、告知承诺”等方式,变多部门审批为“一站式”服务,如娱乐场所审批的承诺办理时限由法定80个工作日缩短至20个工作日。审批通过两周内,网格责任执法队员上门开展培训、指导服务,帮助业主熟悉行业法律法规,谋求长远发展。

  三是提供发展定制服务“”。探索审批科室、执法大队、行业协会“三位一体”服务机制,针对不同产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如针对印刷业整体实力微弱的现状,在全市率先制定行业等级标准,引导企业规范发展,目前全区二级以上印刷企业占比达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