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北仑区上半年食品安全形势分析报告新鲜出炉

21.08.2015  18:37

  

  近日,宁波市北仑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上半年度全区食品安全形势分析报告。这份厚厚一沓的《2015年上半年度北仑区食品安全形势分析报告》,通过整理区农林、市场监管、卫生等多部门的抽检检测信息,全面反映了该区上半年的食品安全基本情况。该区食安办工作人员对报告中的“新变化”进行了解读。

  上半年总体样品合格率88.71%,查处违法行为较去年同期增加29起

  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仑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大米、食用油、蔬菜及食用菌、熟肉制品等24大类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共1337批次进行了抽检,检测项目总数17828个,总体合格率为88.71%。上半年,该区查处违法行为较去年同期增加29起,达到204起,其中食品流通环节和餐饮服务环节查处的违法行为占绝大多数。

  “这几年,抽检的总体样品合格率都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区间,从总体上来说,全区食品安全情况是可控的,上半年也没有发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该区食安办工作人员说道。

  报告显示,在1337批次样品中,共有710批次15大类食品合格率超过90%,包括禽肉类,乳制品,面制品,粮食及粮食制品,蔬菜及蔬菜加工品、菌类等。而合格率低于90%的食品从高到低分别是糕点,水果制品、果冻及坚果类,饮料,酒,水产品及制品,糖、糖果、巧克力及蜜饯,熟肉制品,方便食品及速冻食品,豆制品。

  九大危害因子中,微生物和食品添加剂占多数

  今年上半年,九大危害因子中,微生物超标占不合格项次总数的42%,食品添加剂超标占不合格项次总数的33.6%。

  其中,对饮用水、乳制品、熟肉制品等进行了14种微生物指标的检测,在2632个项次的检测中,共检出不合格项次55个,合格率为97.91%,较去年同期上升0.86%。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是最主要的不合格因素,占不合格总数的76.36%。值得注意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合格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在糕点、糖果蜜饯、腌制品等食品中也有检出山梨酸钾、甜蜜素、柠檬黄等食品添加剂。“5348个项次的食品添加剂检测中,共检出不合格项次44个,虽然不合格率很低,但说明企业违规操作的情况还是存在的。”工作人员提醒说,市民在日常购买时,碰到那些颜色过鲜过亮的,“卖相”特别好的食品,一定要提高警惕。

  此外,在2055个项次的重金属指标检测中,有检出不合格项次5个,主要原因是有3批次的海苔铅超标。

  豆制品合格率最低,但检出的大多是食品标签不合格

  在不合格食品中,豆制品排在了队伍的末端。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区共抽检豆制品34批次,合格的17批次。经与前几期的分析报告比对发现,豆制品的合格率基本都维持在这个水平。

  “豆制品确实是一个老问题了,尤其是天气一热,样品的合格率又相对会下降些。”工作人员说,不过从上半年的检测情况来看,造成豆制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食品标签,而以往是微生物超标居多。17批次的不合格豆制品中,食品标签不合格有14批次,其余不合格项目是山梨酸、菌落总数、甜蜜素等。

  “豆制品的消费群体多,生产厂家的质量也层次不齐,一些小厂小作坊生产的豆制品没有标识营养成分、生产日期等,就往往会造成标签不合格。”工作人员分析说,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水分含量高,在夏季潮湿闷热的环境中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这也提醒市民在购买这类产品时,最好到有冷藏保鲜设备的商店和超市,尽量选择预包装食品。在选购时也要仔细查看豆制品是否标签齐全,少量购买,及时食用,最好放在冰箱里保存。

  下半年将继续加强对食品各环节的监管

  该区食安办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上半年食品安全分析报告的情况,下半年全区各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强对食品各环节的监管。

  其中种养殖环节,进入夏季病虫害多发期后,农药使用频率和剂量增加,将加强对当季食用农产品的抽检。生产环节的监管将突出检查小作坊非法加工,严查无证生产、加工不合格食品等行为。

  在上半年的检测中,有发现食品流通环节和餐饮服务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超量使用添加剂,下半年各监管部门将结合农村商品质量专项整治、散装酒和散装食用油等专项行动,强化对商场、超市、菜场内现做现卖食品的监管,进一步加强无证餐饮的查处力度,在学校、企业、建筑工地食堂等推广使用五常法、量化分级等新型管理模式。

  北仑区食安办也提醒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发现食品有质量问题,可及时向监管部门反映。对于符合食品安全举报奖励条件的,监管部门还将对举报人作出奖励,并严格实施举报人信息保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