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礼堂到礼堂文化

16.07.2015  17:39

文化礼堂

  一件件旧物、一条条村史,勾起沧桑往事,连通了村庄文脉;一台台文艺演出,一场场培训讲座,把“文化大餐”送到村民家门口,温暖了老百姓的心头……今天的农村不再只有粗犷的轮廓,生活日渐富足。而在红火的日子之间,也许只是一低头的凝思,人们同样会忍不住探询,那些属于记忆深处的文化底色。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礼堂——农村群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宛如一盏盏明亮的灯火,在秀洲大地迸发出绚丽缤纷的光彩。一眨眼,28座文化礼堂在秀洲各地绽放,正悄然改变着城乡居民的精神生活。

  文化如水,浸润心田;文化如根,凝魂聚气。从建设文化礼堂到培育礼堂文化,秀洲区让百姓在“身有所栖”后“心有所寄”,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从设施建设向内容建设提升,不断丰富精神家园的内涵。

  坚守红色文化阵地

  文化礼堂是一座“红色殿堂”,里面滋养出的礼堂文化便是“红色细胞”。在这方精神家园里,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讲“理”,凝聚社会共识;立“德”,培育文明风尚;启“智”,提高科学素养,才能牢筑起农民群众的精神支柱。

  文化礼堂是一座“村庄地标”,它不一定是村里最好最靓的房子,但一定是村里最具人气的地方。秀洲区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全过程,保持礼堂持久生命力,实现先进思想文化领航,讲好“理”、立好“德”、启好“智”、凝好“魂”,不断繁育“红色细胞”,丰富文化礼堂的精神内涵。

  去年以来,秀洲区围绕“七个一”深化文化礼堂内容建设、美丽非遗进礼堂等工作,充分利用文化礼堂的阵地效应,运用好宣讲这一基层宣传工作的有效手段和载体,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七进七种”推进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进一步发挥农村文化礼堂在理论宣讲、教育基层党员群众、提升农民素质的主阵地作用,打造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而坚守红色文化阵地需要内生的文化来“浇灌”,使之活起来。先说菜单式的“送”,变“单向配送”为“按需配送”,内容上多了一点家常味、泥土气,形式上多了一点“小而活”;再看自主性的“种”,说说秀洲的村训,唱唱秀洲的村歌,多角度诠释乡风文明建设;还有互惠性的“秀”,在“百姓微舞台”等活动中,农民不再是坐在台下的观众,他们登台就是主角,演的就是活着的农村传统和未来,就是生活的这方土地的血脉,农民变成了主体,从文化产品的享受者,变成了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在自我创造、自我展示中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促进乡村文化的自我生长。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灵魂”,是“根”,顺着文化礼堂这个容器,可以触摸到乡土的温度。秀洲区针对每个村不同的人文精神、历史文化和村规族训等,整合特色文化资源,形成错落有致、特色鲜明的村落环境,让人们记得住乡愁,守护好文化的根脉。

  农民画是秀洲的一张文化“金名片”,文化礼堂特别定制了“画乡秀洲”logo,并推行农民画“定制版”活动菜单,组织开展农民画知识讲座、创作辅导、展览展示、创意设计等系列活动,打造“民间艺术殿堂”,凸显画乡文化。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发表十周年之际,秀洲区把握“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工作脉搏,打造“生态阵地”。秀洲区的文化礼堂注重“最美”人物引导,以新城街道木桥港村文化礼堂为例,这里的先贤文化令人印象深刻。走进该礼堂,顺楼梯而上,散发着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墙绘作品扑面而来。进入三楼室内逾200平方米的大礼堂,四周墙壁悬挂着孔子、孟子画像、“仁、信、礼、孝”之道及经典语录,让百姓感受先贤文化所蕴含的丰富道德内涵。同时,秀洲区文化礼堂以“崇德尚贤”为目标,设置“善行义举榜”,挖掘、宣传人大代表、党员模范、优秀学子、专家学者、道德模范、文明小康户等一批可学可赶的身边人物的先进事迹,不断增加“乡贤细胞”,进而激发村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礼始,正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弯腰,一拜老师,教我读书;起,再拜老师,教我做人;起,三拜老师,永志不忘。”……秀洲区推出祈福迎新、重阳敬老、庆祝国庆、儿童开蒙、成人仪式等符合礼仪规范、弘扬乡风文明的礼仪文化活动,使农民群众寻求到更高层次的“情感归属”,形成共同的集体记忆。

  培育礼堂文化

  着力强化品牌规范

  农村文化礼堂作为一个集思想道德、文体娱乐、知识普及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它是当代乡村的文化地标,更是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如何进一步创新文化礼堂机制,确保其有效运转,实现常态长效发展?

  秀洲区成立全区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研究制定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中,以完善长效化考核机制强化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组织和制度保障。

  同时,发挥集智效应,打造由农村文化礼堂工作领导小组、专家学者、“三员”等组成的专业化、多元化智囊团。农村文化礼堂工作领导小组侧重于制度建设、管理与规划,把握文化礼堂工作核心与方向。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专业特长,深入挖掘当地的村史村情和乡风民俗,充实底蕴。扩大蓄智储才范围,建立指导员、管理员、志愿者为一体的“三员”格局:组建由宣传委员、文化站工作人员以及学校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组成工作指导员队伍;推行“两员合一”,在文化专职管理员下派过程中首先确保农村文化礼堂管理员到位,重点保障农村文化礼堂各项工作开展;积极发动,打造一支管理有序、服务专业的农村文化礼堂志愿者队伍。

(本文来源:嘉兴日报     责任编辑:王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