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的视角 认识金木水火土
众多热心人士“追捧”自然学校,目前已有47名共建人、筹资270万
3月19日第一批6个孩子将尝试新课程
上图:自然学校将建在新安江边
下图:已建成的教室
“我是个做旅游的,闯到了教育领域。这不光是我的梦想,也是很多人的梦想。”电话那头,袁俊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沉稳。这几天,他人在建德,每天在自然学校接待来考察的人,这也是他很重要的工作。
这段时间,他每天会接到几十个来自天南海北的陌生电话,想与他交流自然学校理念的,想参与自然学校众筹共建的,想来做义工的……各种赞美、质疑,伴随着合作意向,纷至沓来。
今年2月18日,本报报道《杭州70后老爸众筹建“自然学校”》见报后,被全国各大媒体转载,这所位于新安江边、还在筹建中的自然学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这份关注,也让袁俊和他的团队陡然觉得压力山大:如果公众的胃口已经被吊得很高,学校正式开办之后却反响平平,甚至令人大失所望怎么办?
3月19日,将会有第一批6个3~6岁孩子与他们的父母一起来试课,他们主要来自众筹共建人和公司内部员工。到底效果怎么样,我们拭目以待。
45名共建人
参与众筹“自然学校”
众筹建“自然学校”报道见报后,本报接到了几十个热线电话,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家长,他们大多表达了对“自然学校”的支持与期待。
林女士说:“我觉得这个学校的理念非常好。我儿子已经上高三了,过了上课的年龄,等以后上了大学,他可以过来做志愿者。”
70后的潘女士表示,自己10岁的儿子上三年级,“每个孩子都有很多潜能,我希望孩子在自然学校这样的体制外教育里,能够获得更多的尊重,能够让孩子在其他方面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变得更有自信。”
“自然学校的课题被这一波炒热后,很多体制内的教育者都跟我联系。他们其实一直都有这个心结。他们在十年甚至十五年之前就意识到,中国一定会走到自然教育这个课题上来。”袁俊说。
资金也很快解决了。发起众筹后,有意向参与众筹的资金有960万元左右,最后只接受了其中的270万元、45名共建人,“这样做是为了保持对公司运营的控制权。”袁俊说。
不过,杭州某大学教授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学的曹老师,则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学校的理念是好的。我担心的是,学校的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在实施中是否能到位?家长要如何评判、检验课程的效果?”曹老师的质疑和担忧,显然也是袁俊和他的团队所要面对的。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黄敏 文/摄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