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今天的阳光 本周最高气温有18℃
元宵还没过完,总觉得这“年”也没有结束。
今天是正月十一,硬要说呢,也算是个民间传统节日——据说,今天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古代人过年讲究多,一个年往往要过大半个月的,所以只要你去查就会发现,几乎从腊月下旬到正月中下旬,每一个日子在民俗上都有说法。而今天的说法就是:因为正月初九是庆祝“玉皇大帝”生辰的日子,那一天剩下的食物,不要浪费,可以接着在这一天用来招待女婿女儿。
现如今这样的“过年法”是很少了,否则如果真要照着那些传统规矩来,现代人的生活恐怕都要“停摆”。我有朋友就开玩笑地说:“我什么时候才觉得年真正过完、生活开始步入‘正轨’呢,就是外卖和快递都开始送的时候。”
玩笑归玩笑,今天是周一,天气不错哦,多云转晴,希望你一周也有个好心情。
想洗晒的把握这两天
本周回暖趋势明显
制图 高薇
刚刚过去的双休日,杭城一天雨一天阴,虽然雨下得不大,但最高气温一直保持在10℃左右,称不上寒冷,却也不够温暖。尤其是昨天的天空,一直阴沉沉的。好在今天,天空终于要展开它的“笑颜”,阴霾退散,阳光开场。根据市气象台预报,今明两天,杭城天气晴好,最高气温更将上升至15-18℃,暖暖阳光之下,春意萌动的感觉会愈加明显。
如果你想把家里的衣物拿出来洗洗晒晒,那么千万要把握这两天的阳光,因为雨水紧跟着后头就要来。如果你还没有开工、开学,那么恭喜你,快趁着天光好,出门去看看大自然吧,季节转换时的美丽,往往只在刹那。
如果你已经忙着上班、上学,有好天气陪伴,相信心情也会更好一点吧。
不过,还是要提醒大家:虽然回暖是大势所趋,但是早晨和夜晚的最低气温还是只有3-5℃,在这种日温差几乎超过 10℃的日子里,大家千万不要只看最高气温穿衣,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早晚御寒的冬衣依然是必不可少的,什么叫“春捂秋冻”?说的就是现在呢。
另外要注意的是,今天仍然有不少人处于春运返程路上,今天上午如果要奔波在外的,请注意大雾的影响。中央气象台昨天傍晚发布大雾黄色预警:25 日夜间至 26 日上午,江苏、安徽南部、上海、浙江中北部、江西北部、湖南东部和西北部、湖北中部、重庆中西部、贵州西部和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雾,其中江苏南部、浙江中北部、安徽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浓雾,局地有能见度低于 200 米的强浓雾。请大家注意路况和交通方面的临时变化,确保安全。
从周三开始,新一轮的雨水又要来袭。从气象台目前的预报来看,周三是降雨比较集中的时间段,周四雨止,到了周五和周六,又有淅淅沥沥的小雨要“插花”般下起来了。
看来从 2 月到 3 月的过渡,必定是在晴雨相交中完成。只是大家别光看着下雨就觉得有“寒意”,回暖的趋势相当笃定,光看最低气温就知道——本周后半周,杭城最低气温几乎都在 5℃以上,这不正是“东风夜放花千树”的前兆?
再耐心等等,春天已经不远了。
赏月可以等到周末 天气晴好,正是赏梅好时节。 快拍小友“里尔”摄 这周五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到了“灯火钱塘三五夜”的日子了。 元宵节的由来至今有多种说法,但史学家们大致都认定:中国人过元宵的习俗,是从隋唐开始兴盛起来的。 中国古代一般施行宵禁制度,晚上不许出门。但只有元宵节时,会开放三天的宵禁,满城点亮灯火、搭上彩棚。不光民间庆祝元宵节,连皇帝本人,有时候也会参与。《旧唐书》里就记载了武则天的儿子,唐中宗李显“丙寅上元夜,帝与皇后微行观灯”。 到了南宋时期的杭州,更是每到元宵节就“家家灯火,处处管弦”。宋朝吴自牧在《梦粱录》里详细描述了有位家住清河坊的检阅史官,如何在元宵节当天设下家宴——“奇茶异汤,随索随应,点月色大灯泡,光辉满屋”,凡路过之人“莫不驻足而观”。深坊小巷里更是一派“绣额珠帘,竞夸华丽”。 总之,在缺少娱乐的古代,这种满城灯会、百戏的热闹是非常难得的,而且难得有机会出门的女性在这一天也有了逛街的理由,所以才有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从这个意义上说,元宵节才更像是古人的“情人节”。 我记得去年的元宵节杭州天气很不错,月明星稀,晴朗极了。当时的运河广场、吴山广场一带,到处都挤满了看花灯、赏圆月的人,好不热闹。 今年的元宵节,天气可能不如去年那么好了。从市气象台的预报来看,周五那天,杭城是“阴转小雨”的天气,可能不太看得到月亮,对赏灯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大家可以斟酌一下要不要出门,毕竟在家里煮碗汤圆、看看元宵晚会,也是蛮不错的过节方式。 但关于元宵和汤圆的甜咸,恐怕网友们又要“适时”地争论一番了。有人说得好:在中国人眼里,任何节日不上升到“吃”这件事,都是不够资格拿出来说的。比如这元宵节吃的汤圆,有些人叫“汤圆”,有些人又叫“元宵”,还有人说“汤团”,到底是怎么个由来呢? “果壳网”有文章专门科普汤圆的来历——说到这作为食物的元宵,最初的名字大概是“汤团”。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记载的“沿街叫卖小儿诸般食件”中,就有一种叫“汤团”的食品——它很可能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元宵。在早期,汤团是一种日常的零食,与元宵节没有直接的关系。《警世通言》第六卷《俞仲举题诗遇上皇》中就记载有一种“汤团铺”,是人们日常吃饭的地方。 汤团与元宵节挂钩,大概发生在明代。明代刘若愚的《酌中志》卷二十中《饮食好尚纪略》篇记载,“自初九日之后,即有软灯市,买灯吃元宵,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为果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小,即江南所称‘汤圆’也。”这汤团、汤圆和元宵本来是同一种节令食物的名称,南方多称“汤圆”,北方多称“元宵”,只是一种方言上的差别。但后来,南北方汤圆做法也出现了地域性差异,因此现在有人觉得元宵和汤圆是两种不同的食物了。 如今超市里卖的汤圆,不只有甜咸、大小之分,连内馅、做法也是五花八门——什么水果馅儿的,冰皮的,肉馅儿的,还有巧克力馅儿的!虽然同属于传统食物,相比之下,饺子就没这么多创新口味,汤圆就不一样了,大家都想着花样地翻新,想来也是因为一年里也吃不上几次吧。所以,在元宵节,不论是讨个吉利还是尝个鲜,都要记得去吃一碗汤圆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