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亿糖尿病患者 移动医疗难承受之重
从相关机构的统计数字来看,我国糖尿病人1.14亿,占全球糖尿病人数的三分之一,糖尿病患者最大的难题是保险的长期“裸奔”,移动医疗平台欲打破这一现状与保险机构联手来破局。近日,国内互联网保险服务平台大特保发布了国内首款全线上糖尿病保险“退糖鼓”,并与国内三大糖尿病健康管理平台掌上糖医、微糖、血糖高管合作,向用户推出综合服务包。众安保险联合腾讯、丁香园,量身定做“糖小贝”糖尿病并发症保险。
这些移动医疗平台的想法是:通过每天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况,及时提醒并监督他们每天的用药和饮食,避免引发并发症。这种方式也可以为保险公司进行“控费”,从而激发保险公司为慢性病患者付费的意愿。这种模式在国外有先例,美国个人健康管理移动医疗公司WellDoc通过其打造的糖尿病管家系统帮助保险公司减少长期开支,保险公司愿意为用户支付超过100美元/月的费用,WellDoc则通过保险公司收费盈利。
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是件好事,但在中国能否行得通呢?从我国医疗体制来看,相比美国医保和商保的打通,美国商保付费比例已占30%,而在我国,90%的看病人群是医保付费,商保仅占不到5%与医保是两个独立的体系。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没有利益诉求点,保险公司没有动力来为移动医疗买单。
“目前保险公司推出的糖尿病保险也只是短期险种,例如大特保为1年,糖尿病患者在1年之内不可能成为一个严重的糖尿病患者或有并发症。因此,短期险种对糖尿病人群并无多大意义。”一位太平洋保险相关人士认为,但如果设计为周期长的险种,保险公司会非常谨慎,怕赔不起。
让保险公司买单只是“假设”
据相关数据显示,最近几年,中国因病死亡的人数46%是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如果平时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将引起截肢、失明、肾衰。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每天掌握自己的血糖指数。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可穿戴设备可以随时监测到你睡眠、运动量、心率等。这对于糖尿病患者很重要。“当你运动越多心跳会慢,心跳每下降10次,糖尿病和心脏病发病风险可以降低30%。例如,心率监测则可以替代私教,它可以告诉你,去健身房跑多少公里,举哑铃多少下就可以达到效果。”悦糖CEO杨玉峰认为。
因此,用户需求激发了一大批糖尿病APP的出现,一批可穿戴设备的功能也以健康为主打。除了用户花钱买硬件之外,这些移动医疗平台仍然难以促动用户付费。因此,一批移动医疗平台开始打起了保险的主意,他们表示,可以通过对患者平时的数据监测和干预来为用户控费。这自然是说服保险公司的一个理由。
但国内几家大的保险公司却并不“感冒”,现实是无法满足他们的利益诉求点。“保费太高,用户不买单;保费太低,保险公司风险太大。”上述太平洋保险人士认为。最早推出糖尿病险的是昆仑健康保险,但保费太高最终并未被用户认可。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他需要防止大概率事件发生,要保证赔付出去的钱低于最终收到的钱才能盈利,保险公司难点是如何设计保险产品。”艾瑞咨询秦泽西表示,保险公司在无法从医院手中获得患者的看病信息和数据的前提下,他们很难为用户设计产品。另外,每个保险的上市需要保监会批准,最后落地也需要一段流程。
“羊毛出在猪身上狗买单的互联网思维,在保险上无法见效。”一位行业人士认为,糖尿病险种需要基于实践积累后的经验做风险预测,保险公司没有动力去为移动医疗买单。
从目前移动医疗企业与保险公司合作来看,仍是用简单的合作模式,移动医疗平台商为保险公司推保险,为他们的客户提供免费线上服务,保险公司为移动医疗平台进行线上引流。
一切要待政策破冰
1.14亿这个庞大的人群,让保险公司和移动医疗平台都看到了市场的前景。另外,一直备受关注的商业健康险税优政策在今年5月份落地,政策指出,经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借鉴国际经验,开展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试点,鼓励购买适合大众的综合性商业健康保险。对个人购买这类保险的指出,允许在当年按年均2400元的限额予以税前扣除。政策的落地一时间让大家看到了商业健康险“春天”的到来。这也让保险公司从中观望。“是否今后医保的一部分费用会给到商保。”
在台湾,针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了一个共同“照护”计划,由政府牵头,医保、商保、医院、社区、营养师、护士、医生成为一个整体来共同看护糖尿病人群。这个项目规定,如果糖尿病患者在3个月内找不到,或者不按照该机构给的指导做糖尿病的监测和管理,该患者将被踢出去。数据显示,2013年,70.7%糖尿病患者(118万人)接受了糖尿病共同照护团队的治疗,小于70岁的台湾糖尿病患者早发性死亡个案从1997年44.4%下降到2013年29.3%,每年都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
一位移动医疗人士认为:移动互联网只是一个载体和技术手段,移动医疗最核心的还是解决用户需求,而破冰仍然是政策上的支持。(搜狐科技文/范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T生意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