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台警方破获价值12亿元违禁减肥药保健品案
成本5分钱卖卖3块多
温台警方破获价值12亿元违禁减肥药保健品案
如果你正服用减肥药一定要看看有没有这些成分
2013年,温州警方曾破获了一个制售假冒伪劣减肥产品大案。当时阿里巴巴提供了交易量排名前40的淘宝店家,民警凭经验在里面“抽查”式地买了二三十种减肥产品,结果有10多种发现违禁成分,差不多占了一半以上。最常见的违禁成分包括西布曲明和酚酞。
就在昨天,台州和温州警方同时发布了两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减肥品、保健品大案。目前,这些违禁品仍然在网上销售。除了西布曲明和酚酞,还有西地那非、他达拉非、硝苯地平等严禁添加的成分。
这些违禁保健品为何屡禁不止?它们对人体又有怎样的危害呢?
温台两地查出价值12亿元有毒减肥保健胶囊产品
温州苍南的案子,警方查了一年多,最初是从两家网店开始的。
2015年11月,苍南公安局治安一大队民警网络巡查时,发现有两家网店的减肥药卖得很火。网店的名字很好听,叫“纤体攻略”和“窈窕纤丽”。但在网店评论区,民警注意到不少买家出现了浑身乏力、心率加快、失眠等严重的副作用。
民警怀疑减肥药里可能含有国家明令禁止的成分西布曲明。
两家网店的发货地址是一样的,都在乐清市柳市镇。民警去查了,那里竟然是个奶粉店,线索貌似断了。
民警继续在奶粉店附近蹲守。等了一个上午,一辆频繁进出的快递车把线索指向了奶粉店后面的小区。
原来,在小区二单元401室、501室,分别开了两个“淘宝工作室”。在总共才100多平方米的套房里,民警搜出了50多万粒减肥胶囊。经鉴定,里面果然含有西布曲明成分。
这一查查出了一大串,从生产、包装、销售一条龙,到去年12月警方先后抓了14名犯罪嫌疑人,涉及浙江、河南、青海、辽宁等省份。
经初步统计,查获的含有违禁成分的各类减肥药、壮阳药、降压药等共500多万粒,案值2亿余元。
台州经济开发区公安分局通报的案子金额更大,涉案货值超过10亿元,在查获的20余种有毒有害减肥胶囊产品中,都检测到了西布曲明及酚酞成分。
保健品竟然是私人化工厂生产出来的
这些说是“药”,其实属于保健食品。既然是生产给人吃的保健食品,那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
苍南警方抓住了上家,河南某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孙某。
在明面上,孙某的化工厂是卖兽药、化肥和农药的。他的客户有两类人,一是购买化肥、农药的农民;二是化工厂,从他这里购买化工原料。
但这门生意不怎么来钱。孙某公司的经营范围上,除了“化工产品”,还有“保健食品”。这两个原本不相容的门类,被孙某无缝对接了。
以化工原料的名义,他买进西布曲明、西地那非等化学品,然后非法添加进保健食品里。
去年1月,警方在孙某的存储仓库内,共查获西布曲明、西地那非等各类原料52种300余公斤。
成本很低利润很大
另一种途径,如果没有合法渠道,那就偷偷进口!
台州案件中的邵某夫妇来自哈尔滨,从2014年11月就开始生产含有西布曲明的减肥药。
据邵某交代,2010年的减肥药风波发生时,他正在做药物经销商,所以一开始就知道这是禁药,虽然那些减肥药下架了,但他看到了庞大的减肥市场,一直谋划着自己偷偷干。
“成本很低,但利润很大,我就想正规厂家不生产了,那我就自己来做。”但是,到哪里去找西布曲明成了问题,问遍了国内多家药厂无果后,偶尔打听到国外可以走私进口。
“这次从邵某那里查获的西布曲明原料,都来自印度。”负责办案的台州市公安局食药环支队支队长陈吉君说,尽管包括印度在内的绝大部分国家,也都是禁止流通西布曲明,但仍然还有一些小作坊在暗地里生产,并走私到国内,“但具体的走私途径,我们还需要再调查。”
网店自主加工成瓶装盒装的保健品
整个产业链的分工很明确:孙某提供原料,委托青海省的一家工厂代为加工胶囊。去年6月,该工厂总经理雷某等人被抓,在这个约3000平方米的厂房里,警方搜出了成品违禁胶囊500余万粒、包装盒子38300套。
雷某是专门替人加工违禁保健品的。他把加工好的散装胶囊发回给孙某,孙某卖给乐清的应某等网店。网店自主加工成瓶装、盒装的保健品,在网上销售给代理商或消费者。
雷某的另一个顾客则比孙某更有实力。沈阳的郑某有一家保健品公司,他自己购买西布曲明等违禁品,委托雷某等人生产、包装为成品。他拥有强大的设计、营销团队,自己取名、自己设计包装,并在国内知名的医疗网站上推广。
成分都是违禁成分加面粉
据调查,郑某公司出品的保健品花样繁多,但其实成分是一样的,都是违禁成分加面粉。
比如,基因睾酮、加拿大巨根等男性保健品里面都添加他达拉非成分,中科双降、红花降压保等降压保健品则添加硝苯地平成分。
虽然制作成本低廉,但售价并不低。据乐清网店店主交代,添加西布曲明的减肥胶囊是以0.5元每粒购入的,经简单包装后,在网络上可以卖到三粒9.9元。
台州案件中的嫌犯周某交代,生产一粒减肥胶囊的成本在5分钱左右,然后以1毛一粒的价格,批发给多个零售商,零售商再自己印制包装盒,并将同样的药物取多个名字,通过网络的方式销售,最高可以卖到3元钱一粒。(通讯员 余顺广 章明 林莉莉 记者 甘凌峰 胡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