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光辉闪耀浙江 不忘初心再谱新篇

21.04.2017  19:53

      “十二五”以来的六年,是浙江省红十字事业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时期,也是浙江省红十字事业发展最好最快的一个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精心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鼓励支持下,全省红十字会系统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两个《意见》精神为主线,直面挑战、砥砺奋进,圆满完成了省红十字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开创了红十字事业发展新局面。

    六年来,全省累计募集捐赠款物10.62亿元,投入使用9.84亿元,受助困难群众达233.47万人次。培训救护师资1.16万名,救护员108.31万人,普及救护知识541.22万人次。全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资料库入库数达到6.54万人份,累计实现捐献329例;实现人体器官捐献617例,帮助1800余名器官衰竭患者重获新生,使近500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芦山地震、鲁甸地震,浙江红十字人迅速响应,派出专业队伍参与紧急救援,积极筹资募捐,支援灾区恢复重建。丽水里东、苏村山体滑坡,浦江儿童失联,“菲特”台风、“灿鸿”台风、强寒潮和雨雪冰冻等灾害面前,红十字救援队展现力量、发挥独特作用。“百场万人公益培训”、“甘泉喊你学急救”,红十字应急救护品牌逐步打响,救护员临危救人的佳话广为传诵。博爱送万家、母婴平安、康恩贝健康之旅、朝聚光明,“情暖浙江-红十字博爱公益项目”深受欢迎,为困难群众及时送去温暖和帮助。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和遗体、角膜捐献,捐献者的无私大爱让数以千计的濒危生命得到延续……

    人道的光辉闪耀浙江大地,红十字的旗帜下汇聚起越来越多爱心力量。全省红十字会系统24个公益项目(个人)荣获“浙江慈善奖”。“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好人”、“浙江骄傲人物”,一大批红十字感动人物成为最美浙江人的代表和缩影,他们用行动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力军和重要力量。



2016年1月,浙江省遭遇历史罕见的强寒潮及雨雪冰冻天气,全省35支红十字救援队连续奋战在第一线,不分昼夜开展除雪清障、山区救援、严寒送温暖等活动,得到群众真心点赞。图为省红十字(新昌)应急救援队在天姥山景区开展应急保障。


2016年9月28日,遂昌苏村发生山体滑坡,全省18支红十字应急救援队240余名队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参与紧急救援


2016年2月16日,浦江县3名儿童失联,全省18支红十字救援队协同参与搜寻,在这场国内史上力度最强的失联儿童搜救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浙江省红十字会联合浙江经视开展“甘泉喊你学急救”系列宣传活动


舟山群岛渔农民流动医院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为悬水小岛群众送医送药,十余年如一日


清明节前夕,各级红十字会组织志愿者举行缅怀纪念活动,向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者致敬


十二五”以来,“学习雷锋精神,红十字在行动”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列入浙江省学雷锋活动项目


浙江省红十字会系统援建的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民族中学


     
    事业发展环境优化改善

    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红十字事业发展。认真抓好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的贯彻落实,2012年12月,省委、省政府专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红十字事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浙江省红十字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15年4月,省委办公厅发文开展专项督查,推动了《意见》精神的全面落实。省人大立法保障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及其亲属的优惠用血政策,并将人体器官捐献地方立法纳入规划。省政协领导多次参加红十字会活动。致公党浙江省委会、民盟浙江省委会、民建浙江省委会与省红十字会联合开展博爱公益活动。编制完成《浙江省红十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草案)》,并列入省级专项规划目录。省政府将红十字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内容。

    各部门、理事单位合力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省委组织部重视加强红十字会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将红十字相关指标纳入省文明县(市、区)等创建测评体系。围绕红十字会各项核心业务工作的开展,省发改、财政、编办、卫生计生、教育、民政、人力社保、公安、交通、物价、团省委等部门先后与省红十字会联合,制定印发政策性文件20余个,初步构建起促进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杭州市以地方立法等形式,在全国率先推出“持证现场急救免责”规定,鼓励推进器官捐献等生命关爱工作。

    组织体系更加健全完善

    理顺体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浙江省红十字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红十字事业的两个《意见》精神,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严格按照“有机构、有常务副会长和专职工作人员、经费纳入财政一级预算,依法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四有一独立”的要求,推动县级以上红十字会全面彻底理顺管理体制。全省11个设区市和87个县(市、区)彻底完成理顺红十字会管理体制任务。

    基层基础工作更加扎实。专题召开全省红十字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建立设区市红十字会重点工作报告制度,开展“省级红十字工作示范县(市、区)”评估活动,推动地方红十字会工作规范化、上水平。鼓励各地结合“美丽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实施“博爱家园”等项目,初步构建起覆盖全省城乡的红十字基层组织网络,培育形成了一批颇具特色的示范基层组织。全省乡镇(街道)红十字会建会率达到78.95%。

    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深入开展。组织召开全省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经验交流会,会同省教育厅等部门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红十字会工作的意见》,深入开展省级红十字达标校、示范校和十佳青少年评比表彰活动。全省4600所学校建立红十字会,成功创建省级红十字示范校105所、省级红十字达标校256所。连续举办全省优秀红十字青少年夏令营(训练营)活动,开展探索国际人道法项目试点,推动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深入开展。湖州吴兴高级中学作为全国唯一的学校代表应邀在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第二届亚太地区青年峰会上作经验交流。

    救灾救援发挥独特作用



2014年8月,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通过红十字会为灾区同胞献爱心


    红十字备灾救灾体系加快完善。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省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备灾救灾物资库。稳步推进温州、衢州两个省级区域性备灾救灾仓库建设。省红十字会与有关地方合作,整合社会资源,先后组建了省红十字(舟山)水(海)上应急救援队、省红十字(湖州)心理救援队和省红十字(新昌、仙居)应急搜救队三支省级专业化救援队伍。其中,心理救援队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列为首批21支国家级救援队之一,并赴芦山地震重灾区参与救灾。水(海)上救援队承担起海峡两岸红十字博爱分论坛、“中国-加拿大红十字会水上安全培训”等项目的交流合作任务。全省组建各级各类红十字应急救援队59支,拥有骨干队员3000余人。

    救灾救援模式逐步转变。红十字救灾救援从传统的“款物发放”单一模式向“物资救助、现场施救、心理援助、灾后援建”相结合的立体化、多方位转型。主动参与芦山地震、鲁甸地震、尼泊尔-西藏地震、“7·23”动车事故等紧急救灾救援行动,累计投入救灾款物1.79亿元。在近年来浙江省遭遇的“菲特”“灿鸿”“苏迪罗”“莫兰蒂”台风和强寒潮与雨雪冰冻灾害,特别是丽水里东、遂昌苏村山体滑坡、浦江失联儿童大搜救等救灾救援行动中,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表扬肯定和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

    人道救助汇聚爱心传递温暖



2014年2月,中天集团、康恩贝集团等爱心企业与省红十字会合作设立公益项目,入选第四届“浙江慈善奖


    “情暖浙江”博爱公益项目品牌打响。全省红十字会系统连续18年开展“博爱送万家”活动,累计投入资金1.8亿元,走访慰问困难家庭25.96万户,获第三届浙江慈善奖。省红十字会与中天集团、康恩贝集团、朝聚眼科医院集团、东阳市人民医院等爱心企业(单位)合作,启动实施“母婴平安”“康恩贝健康之旅”“朝聚光明”“康心基金”等一批项目。与致公党浙江省委会、民盟浙江省委会合作,成立救灾救助专项资金。全省各级红十字会上下联动,启动实施“情暖浙江”系列博爱公益项目368个,募集资金3.02亿元。借力互联网+,与腾讯公益、支付宝等第三方平台合作,探索推出多个网络筹款项目,得到爱心网友的积极响应,筹集善款310余万元。

    人道救助实现项目化运作。争取省财政安排人道救助专项资金2740万元,支持省红十字会实施备灾救灾、救护培训、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捐献和博爱家园建设等重点项目。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支持下,先后启动小天使基金、天使阳光基金、青少年健康安全教育、失能老人养老服务等一批项目,累计争取款物资助2031万余元。组织志愿者积极参与英国议会议员麦克·贝茨勋爵“为和平行走”徒步中国(浙江段)活动,募集善款关爱抗战老兵。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西藏那曲地区先心病患儿来杭免费救治工作。积极做好与四川、贵州、新疆、西藏、青海等省区和青田、景宁等山区县的对口帮扶工作,累计投入款物6100余万元。

    应急救护培训受到群众欢迎



十二五”以来,全省各级红十字会深入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等“五进”活动,受到社会各界欢迎


    救护培训工作体系健全完善。以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列入各级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内容为契机,推动浙江省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经省编办批准,省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增挂“浙江省红十字会现场应急救护工作指导中心”牌子,为大规模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2012年,创办民办非企性质的“浙江省红十字救护培训中心”。2014年11月,“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在省红十字救护培训中心挂牌成立。

    质量管理和规范化建设走在前列。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成立省级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省级师资库,实行师资分级分类管理,举办全省救护师资教学技能大赛。狠抓救护培训教学质量管理,开发新版培训教材和标准化课件,研发推广在线理论考试系统,实行“四统一”。加强救护培训基地建设,在全国率先建成省级综合性教学实习基地,全省建立救护培训基地525个,救护培训的标准化、基地化、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成效逐步显现。全省红十字会系统上下联动,紧紧抓住“上海踩踏”“天津港爆炸”等突发事件节点,主动服务G20杭州峰会和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联手媒体开展“百场万人公益救护培训”“甘泉喊你学急救”“急救训练营”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推广使用“红十字急救掌上学堂”手机应用软件,深入开展应急救护“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等“五进”活动。宁波“最美四姑娘”、衢州龙游“前夏汉子”、杭州市西湖区“好邻居”张中军、杭州江干区丁兰街道钱大伯、磐安县职业中学教师林笃华等,运用应急救护技能临危救人的爱心故事在浙江大地广为传诵。

      生命关爱工作形成“浙江经验



十二五”以来,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入库6.54万人份,329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组成爱心方队,参加九龙湖(宁波)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向市民群众宣传“我健康、我捐献”的理念


    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走在前列。作为全国首批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试点省份之一,坚持从浙江实际出发,依法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捐献工作体系。经省政府同意,成立由9个省级部门组成的浙江省人体器官捐献委员会,经省编办批准成立浙江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在省卫计委、财政厅、公安厅、民政厅等部门的支持下,明确人体器官捐献规程和技术规范,建立人体器官捐献专项救助基金,开通人体器官捐献者丧葬殡仪“绿色通道”并实行优惠服务政策,优化交通事故死亡人员捐献人体器官的法律认定程序,为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浙江经验”得到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肯定,并在全国宣传和推广。

    造血干细胞捐献实现机制创新。着力加强规范化管理,大力推进资料库信息化建设,在全国首创“信息化、分层式、辐射型”管理模式,实现省、市、县造血干细胞捐献管理工作的三级联动。建立健全对捐献者和志愿者的关爱激励机制,定期开展表彰慰问和困难救助;协调落实捐献者同等享受无偿献血“三免”待遇的优惠政策。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连续5年获评“全国优秀分库”,库容使用率、反悔率等主要指标均居全国领先水平。全省涌现出为捐献造血干细胞暴食增肥的台州“辣妈”连丽佳、“为爱奔跑”瘦身减肥的海宁优秀共产党员张钱华、为捐献推迟生育二胎的乐清基层干部顾海丹、两度为韩国患者捐献“生命种子”的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青年教师潘克勤等一大批可敬可亲的志愿捐献者。

      红十字精神凝聚社会正能量

      “红十字感动人物”引领最美风尚。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联合媒体组织开展“最美浙江人-红十字感动人物”推选宣传活动,近百万人次参与网络投票。建立红十字感动人物推选参评“浙江好人”的长效机制,红十字感动人物成为“最美浙江人”的代表和缩影,得到社会的认同和褒奖。全省先后有56名“红十字感动人物”入选“浙江好人榜”,2人入选“中国好人”榜,7人(包括3个群体)入选“年度浙江骄傲”人物,1人获评“省道德模范”和“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开展红十字感动人物先进事迹宣讲报告活动,与浙江经视合作录制播出“讲红十字好故事”人物访谈系列节目。全省各级红十字会上下联动,把正能量播撒到城乡各个角落。

    “红十字好声音”广泛宣传传播。聘请知名媒体人和艺术家担任红十字会公益形象大使,每年召开记者座谈会,组织开展集中采风和项目实地考察,定期开展红十字好新闻评选活动,红十字会与媒体的沟通协作顺畅。六年来,中央和省级以上媒体共发布浙江红十字相关报道2万余篇,浙江红十字好声音通过央视、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光明网、澎湃新闻等媒体广泛宣传传播。器官捐献者家属与协调员走上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舞台,以捐献为题材的微电影《明天的太阳》获国际微电影奖,以协调员故事为原型的散文作品《执灯人》获全球散文奖金奖。积极打造网络自媒体平台,全省红十字会系统建立门户网站82个、微信公众号55个、微博账号61个。健全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网络信息员队伍。加强红十字理论文化研究,编纂完成《浙江省红十字会志》。

    “红十字志愿服务”获得群众点赞。启动实施“情暖浙江·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培育发展计划”,引导志愿服务向着专业化、品牌化、社会化、常态化方向发展。全省建立各级各类红十字志愿服务队402支,登记志愿者5.74万人,志愿服务范围涉及救灾救援、救护培训、人道救助、生命关爱、筹资募捐、文化传播、健康促进、社区服务等领域。全省涌现出以里东、苏村救援群体为代表的红十字救灾救援团队,以“铁杆粉丝”闵华等为代表的救护培训师团队,以叶卫兵、李勤爱等为代表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团队,以郑方、俞欢等为代表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团队,以杭州市红十字出租车队等为代表的社区服务团队等一大批红十字优秀志愿服务团队和杰出志愿者。省红十字应急搜救队、杭州市江干区九堡街道兴安社区进入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行列。舟山群岛渔农民流动医院荣获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公信力建设迈出新步伐



十二五”以来,浙江省红十字会联合媒体组织开展“最美浙江人 ——红十字感动人物”推选宣传和事迹报告活动,传播正能量、倡导新风尚,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省委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省红十字会党组认真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专题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查找“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短板、补齐短板,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开展岗位风险点排查。加强干部教育和培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0多期,有效提升了全系统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省红十字会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连续多年组织开展重点课题调研,形成调研文章40余篇。

    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加强省红十字会机关信息化建设,建立起以门户网站为主体的信息公开平台和以数据库为支撑的业务管理系统。制订完善省本级和全省红十字会系统信息公开办法,通过门户网站及时公开社会捐赠款物接受使用情况和公益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年度预决算、专项审计报告等。全省所有设区市和71个县(市、区)红十字会建立门户网站,开通“在线捐款”“捐赠公示”“捐赠查询”等功能。通过上门走访、主动通报、提交项目执行报告、邀请参与救灾救助活动、组织赴项目实施地考察等形式,切实改进对捐赠企业和捐赠者的服务,增强募捐救助工作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积极配合做好省委专项巡视工作,认真研究制订整改方案,抓紧抓好问题整改。

    主动接受省纪委派驻纪检组的全方位监督,着力建立作风建设和反腐败的长效机制。省本级和部分设区市、县(市、区)红十字会先后成立社会监督委员会,一些地方通过邀请行风监督员、建立内审小组等形式,不断加强社会监督和自我监督。省红十字会还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邀请第三方有资质的审计服务机构每年对省本级社会捐赠收支情况等进行审计和监督。举办开放日活动,通过媒体邀请公众代表走进省红十字会,向他们介绍红十字会的工作,真诚听取意见和建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中国红十字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代表时指出:“红十字是一种精神,更是一面旗帜,跨越国界、种族、信仰,引领着世界范围内的人道主义运动。”他还强调:“我国红十字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红十字会是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秉持人道、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紧紧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按照“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引,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昂扬的精神风貌,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凝聚更广泛的人道力量,继续推动浙江红十字事业走在前列,共同谱写红十字事业发展新的灿烂篇章!(来源:中国红十字报)